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94999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ppt培训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12.1分立元件黑白电视机的整机分析 12.2 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的整机分析 12.3 TA两片机集成电路简介,12.1 分立元件黑白电视机的整机分析,12.1.1 公共通道公共通道指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共同经过的电路, 包含高频调谐器、 中频放大器、 视频检波器及预视放级电路。 射频电视信号由天线接收下来, 加到IV组线圈(IV-1IV-12)与1C3、 1C4等组成的输入电路。 B1为41高频变压器, 用于外接对称振子天线与输入电路配接时进行阻抗匹配和平衡-不平衡转换。 二极管1BG4起保护作用, 避免强干扰激励信号损坏高放管。 输入回路在15频道时等效如图12

2、-2(a), 612频道时等效成图(b)。,图 12-14 D8型电视机详细功能方框图,1BG-1是高频放大管, 集电极负载是组线圈(-1-12)、 组线圈(-1-12)以及1C-7、 1C10、 1C12、 1C13等组成的双调谐回路, 如图12-3所示。 其中1BG-1的输出回路和1BG-2的输入回路均采用电容分压的方式, 亦即部分接入的方式, 这样, 可提高双调谐回路的Q值。 1BG-1采用具有正向AGC特性的高频低噪声管, 其基极偏置由AGC控制电压产生电路通过电阻1R-1提供, 故高放级增益将根据输入信号强弱而变化。,图 12-2 输入回路的等效电路,晶体三极管1BG-3与1C22、

3、1C25、1C24、1C27以及组线圈(-1-12)等构成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以产生本机振荡信号。其中1BG-3接成共基极组态, 振荡频率的微调由改变组线圈中的铜芯来实现。 1BG-2为混频管, 经高放的射频电视信号由双调谐回路耦合到该管基极, 本机振荡信号由电容1C17也耦合到其基极, 利用晶体管特性的非线性产生混频作用。1BG-2集电极接有1C18、1L3、 1C23等组成的中频选频电路, 选出本振信号与外来射频电视信号的差频。,载频变为中频的电视信号再经电容1C26送往中频放大器电路。1C15引出端是测试点。高放、本振与混频三个部分构成了高频调谐器(俗称高频头)。 中频放大电路由

4、BG-2、 BG-6、BG-9三级谐振放大器组成, 其中BG2、BG6为低Q值单调谐放大器, BG9为电容耦合双调谐放大器。,图 12-3 高放管双调谐负载,中放输入端有三个吸收回路, C7与线圈Q4组成30.5 MHz串联吸收, 是崐将伴音中频(附图(一)标的是老中频, 图像中频为37 MHz, 伴音中频则为30.5 MHz)的增益取为图像增益最大值的35%, 以免图像和伴音相互干扰。 C5与线圈Q3组成29 MHz串联吸收, 以吸收掉高邻近频道的图像载频的干扰。 C4、 C6和线圈Q1则组成桥T型吸收回路, 吸收38.5 MHz的低邻频道伴音载频的干扰。 线圈Q2与C3、 C1等构成带通滤

5、波器, 可阻止混频后的高次谐波。 这些吸收回路和带通滤波器等与各放大器的谐振回路配合一起, 使中放幅频特性符合规定的要求。 C9和线圈Q5组成的串联吸收回路可进一步压低带外波动, 减小干扰。,中放电路中第三级双调谐放大器对幅频特性影响最大, 为避免增益变化影响幅频曲线, AGC电路只控制第一、 第二级放大器的增益。BG2、 BG6均采用具有正向AGC特性的高频管, 基极偏置由AGC电路通过R6、 R7、 R15等提供。 三级中放增益约6068dB, 中频电视信号放大后经双调谐回路耦合到视频检波器。 视频检波由二极管检波器完成。 R37与二极管串联虽降低了检波效率, 但改善了检波线性, 并可减小

6、高次谐波的辐射。 滤波网络采用的是两级型LC低通滤波器, 可加强滤波性能, 并改善对角失真。,R41、 R40、R38等给预视放管BG13提供直流偏置, 而R40上的直流压降正好给检波二极管提供约0.3 V的正向偏置, 克服了二极管起始导通的非线性区, 因此提高了检波效率, 并减小了非线性失真。 R42为检波器负载, 而电感Q11用作并联补偿, 可以扩展频带高端。 检出的视频全电视信号经R43耦合到预视放管BG13的基极。视频检波器的另一任务是将图像中频载波作为本振信号, 与伴音中频信号一起, 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而差频出6.5MHz载频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也一并加到BG13基极。,预视放级是

7、公共通道的最后一级, 在这一级完成视频全电视信号和第二伴音中频信号的分离。 预视放管BG13集电极负载是一个6.5 MHz的并联谐振回路(由中频变压器B4初级与C40构成), 在其发射极则接有一个由C39、 Q12组成的6.5MHz的串联吸收回路。对于06 MHz的视频电视信号, 集电极并联回路失谐而呈现低阻抗, 发射极串联回路也失谐而呈现高阻抗。因此, BG13对视频全电视信号等效为射极跟随器, 从其发射极输出的视频全电视信号, 一路经C57送往视频放大级, 另一路经Q16耦合到抗干扰电路。 对于6.5MHz载频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集电极并联回路谐振而呈高阻抗, 发射极串联回路也谐振则近似

8、短路, 故BG13对第二伴音中频信号来说是一个共射单调谐放大器, 从其集电极并联谐振回路选出第二伴音中频信号送往伴音通道。R45是伴音信号的负反馈电阻。,12.1.2 抗干扰、 同步分离与AGC电路从预视放管发射极输出的视频全电视信号有一路经Q16加到二极管BG11正极。 BG10正常工作时处于深饱和状态, R33上压降较小, 故BG11导通, 全电视信号可通过BG11送往后级。 当有同步头方向的大幅度尖脉冲干扰, 将会影响到同步分离等电路的工作。 但此时干扰脉冲会经C29、 BG12耦合而使BG10基极电位大大降低, 则BG10迅速退出饱和使其集电极电位升高, 故BG11截止, 干扰脉冲就被

9、隔断而不能送往后级。 这就是抗干扰电路的工作过程。,全电视信号经抗干扰电路后又分成两路, 一路送往BG8构成的幅度分离电路。BG8的发射结与C26组成对同步头钳位的电路, 自动将同步头对齐而便于幅度分离。R29、 R30给BG8提供小的偏置电压, 以克服晶体管的导通电压, 提高分离的灵敏度。R39提高了分离电路的时间常数, 有利于场同步脉冲的分离, 同时它还起隔离作用, 减轻了预视放级的负载。C21的作用是引入高频负反馈, 以抑制高频噪声和高频寄生振荡。从BG8集电极输出复合同步脉冲信号, 送往行、 场扫描电路。 从抗干扰电路送出的另一路视频全电视信号送到AGC检出管BG7基极, R18、 R

10、21分压决定延时电压的大小。二极管BG5和C15组成峰值检波器, 在静态时BG7饱和。,当BG7基极电视信号的同步头足够低时, BG7退出饱和, 越过放大区而截止, 其集电极获得正同步脉冲头。 此脉冲经BG5、 C15峰值检波使BG4基极电位上升, 发射极电位随着上升, 则二极管BG3正端电位也将上升。 随着输入信号幅度增大, BG3正端电位跟着上升而使第一、 第二中放管的偏置电压升高, 导致中频放大器增益下降, 这就是中放AGC的控制过程。 当输入信号大到一定程度时, BG4发射极电位很高, BG3截止使中放AGC电压上升量变小, 中放增益基本不变。 同时二极管BG1导通, 其负端电压随信号

11、增大而升高, 高放AGC起控以降低高放管的增益。,该机的AGC电路控制电压取之同步头(全电视信号的峰值), 故称为峰值型AGC电路, C17是场同步负反馈补偿电容。 另外, 要使AGC电路起控, 有一个门槛电平(延时电平), 在高放起控前也有一延时电平, 所以又称为延时型AGC电路。,12.1.3 行、 场扫描电路由同步分离管BG8集电极送出的复合同步信号经R80、 C72耦合到BG20基极, 经BG20放大、分相, 从其发射极和集电极送出大小相等、 极性相反的复合同步脉冲, 加到BG22、 BG23、 C73 、 C74、 R87、R88等组成的鉴相器, 以与行逆程脉冲信号进行相位比较。 R

12、87、R88中点输出的误差电压, 经C78、C80、R93组成的双时间常数低通滤波器后加到行振荡管BG25基极, 以调整行振荡的频率和相位。 行振荡级采用具有压控特性的变形间歇振荡器, Q20为自耦变压器, R97可降低回路Q值、 加强压控特性, Q20的磁芯通常有塑料旋柄伸出机壳后盖外, 以调节本机行振荡频率与标准行频15 625 Hz比较接近, 便于锁相环路的捕捉和同步。,振荡产生的开关脉冲经R99、C85、R102等加到激励管BG28基极, 其中C85可加速激励管的截止, 激励管输出的开关脉冲由行推动变压器B8耦合到行输出管。C89、R106、C91等可抑制高频寄生振荡。 行输出管BG3

13、0与行激励管之间采用反向激励方式, 即BG28截止时BG30导通, 而BG28导通时BG30截止。C98、 C99是逆程电容, BG33是阻尼二极管, Q25为行线性调节器, C102、C103则是S校正电容。B9为行回扫变压器, 初级的绕组与BG34、C105等构成自举升压电路, 使行输出管直流工作电源电压达24V。行开关脉冲通过行输出管、 Q25、C102、 C103等作用到行偏转线圈, 产生行扫描锯齿电流, 形成电子束水平扫描的偏转磁场。,场振荡级是典型的间歇振荡器, B7为形成正反馈的脉冲变压器, W3、W4、C84构成定时电路, 决定间歇期(即扫描正程)长短, 故W3、W4作为场频调

14、节。 BG26是阻尼二极管, 可消除振荡管截止引起的高感应电压。 场振荡器可以被外来同步信号同步, 由BG20放大的复合同步信号, 从发射极分出一路经C71、 R82耦合到同步放大管BG21基极。BG21集电极输出的复合同步脉冲经R29、C76、R92、C79两节积分电路分离出场同步脉冲, 经由二极管BG24送到B7的一个绕组。 同步脉冲的作用是使间歇振荡器提前结束间歇期, 使振荡频率被同步。,晶体管BG27与C87、R104等又构成锯齿电压形成电路。 场锯齿波经W5、C92耦合到场激励管BG29, 调节W5可调节场锯齿电压幅度, 也就调节了场幅度。 R107、 W6、 C93构成上线性补偿,

15、 调节W6可调整场扫描线性。 R108是电压负反馈偏置, 可稳定工作点。 场锯齿波经激励级共射放大后由C96耦合到场输出管BG31基极。 场输出级采用单管甲类扼流圈并联馈电电容耦合电路, R114、 W7、 R112、R113、 R115组成输出管偏置电路, W7用来调节工作点, 热敏电阻R113进行温度补偿。ZL1为扼流圈, R117起串联电流负反馈作用以稳定工作点和增益, C100可防止行频干扰。 C97为输出耦合电容, 并起S校正作用。,场偏转线圈下端引到R111构成交流串联电流负反馈, 可稳定激励级和输出级的总增益, 并可改善扫描线性。 输出端经电阻R124引到前级, 与C5组成积分电

16、压正反馈电路, 可改善场扫描的下线性。 场脉冲锯齿波电压作用到场偏转线圈就产生场扫描锯齿崐电流, 形成电子束垂直扫描运动的偏转磁场。 12.1.4 视放、 显像管及附属电路从预视放管发射极输出的另一路全电视信号经C57耦合到视频放大管BG18基极, R63、 R64为视放管提供偏置电压, 发射极接有串联电流负反馈, 本机图像对比度的改变实质就是通过改变4W2而调节视放的负反馈, 达到调节视放的增益。,为展宽频带, 以满足视频电视信号放大的要求, 视放级采用了多种补偿措施 电容C58可减小频带高端的负反馈量, 提升了高频 Q14是串联电感补偿, Q15则是并联电感补偿 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视频放大级带宽达到6MHz。 放大后的视频电视信号经C60、 4R1耦合到显像管阴极, 用以调制电子束流的强度。 视放管集电极电源由行逆程脉冲经回扫变压器升压, 经二极管BG35整流、C104滤波后供给。 另外, 为使回扫时不出现回扫线, 行回扫时将行逆程脉冲经R118、 BG32加到视放发射极, 以截止视放管, 这样, 显像管阴极呈高电位而截止。同样在场回扫时, 也将场逆程脉冲经R119、C101加到视放管发射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