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投资》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83240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与投资》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跨国公司与投资》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跨国公司与投资》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跨国公司与投资》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跨国公司与投资》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与投资》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与投资》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ppt培训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 西方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的两大阶段 二、西方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有关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进展,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节 西方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 (Why TNCs FDI ) 产品生命周期论(Why ,when and where TNCs FDI ) 内部化理论(How TNCs appear),二、西方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微观 理论,比较优势论(“边际产业扩张论” in What industry TNCs FDI ),宏观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W

2、hat determine TNCs FDI ),综合理论,1.产生背景,(一)垄断优势理论,从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对国际投资的理论解释仅限于对在投资实践中占较大比重的对外证券投资行为进行评论,认为各国利率的差异是国际投资的根本动因。传统的理论已不能解释20世纪6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此时,新理论产生。,(1)利差对国际资本流动现象的解释缺陷:提出应当区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并以不同理论解释。 直接投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 间接投资:获取资本利得 (2)完全竞争假设的缺陷:提出市场不完全是推动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1960年,海默发表的博士论文中,第

3、一次论证了外国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外国金融资产投资,从而在理论上开创了以外国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领域。,垄断优势理论的提出由来,2.主要内容,这一理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why)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1)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 是垄断优势的根源。,(2)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根本原因。,概括而言,垄断优势和不完全市场的存在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和成因。,关于市场的不完全性,第一,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产品差异性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全:专利、技术诀窍,资本获得能力的差异等。

4、 第二, 政府(包括投资国和东道国政府)政策干预经济造成的不完全性。关税、进口限额和其他非关税贸易限制。例如,对进口商品的管制等。 税收(赋税)。 政府其他管制。例如,对市场进入、产量的限制。,为什么存在市场不完全? 产品市场不完全 要素市场不完全 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政府管制造成自由市场机制扭曲,垄断优势的表现(1),(1)技术优势。包括优质的产品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等 (2)雄厚的资金实力。 (3)先进的管理经验。 (4)信息优势。例:沃尔玛通过商用卫星可在1小时内对全球4000家分店商品盘点一遍。 (5)国际信誉与声望。例: 【雀巢公司就其奶粉碘含量超标问题向消费者公开致歉。 】,

5、(6)规模经济优势。 (7)对某些原材料的垄断。“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8)销售渠道优势。 例如:耐克公司的销售渠道优势。,垄断优势的表现(2),(1)贡献: 该理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注重微观层次上企业行为的分析,为后续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3.简评,(2)局限:其一,缺乏动态分析。把企业的垄断优势作为既成事实来研究,没有研究企业如何才能具备垄断优势。其二,结论缺乏普遍意义,不能解释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1.产生背景,(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原先是个市场营销学的概念,是指产品象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诞生(创新) 、发

6、展、衰退的过程。 哈佛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维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在美国经济学家季刊上发表了名为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学术论文,把这一概念用于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现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动机(原因)、时机与区位选择 。,2.主要内容,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必须为占领国外市场而而到国外投资。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即产生(创新)、成熟、标准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不同阶段的生产及竞争特征如下表:,(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2-1 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生产

7、及竞争特征,假定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划分为三类:新产品的发明国称为发达国家、发展程度略低一点的国家称为较发达国家、落后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 根据这一理论,新产品随其产生、成熟到标准化将在这三类国家进行转移,其转移过程如下: (见下一张幻灯片!),2.主要内容,一)新产品创新阶段 :国内生产 ,部分出口到次发达国家,因为企业处于完全垄断地位。 二)产品成熟阶段: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产品基本定型,仿制品开始出现, 市场竞争加剧;国外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国内生产加运输的边际成本超过国外生产的成本,加之国内外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使得将生产基地由国内转移到国外更为有利。(投资区位集中于次发达国家) 三)产

8、品标准化阶段:产品和技术标准化、技术垄断优势消失、竞争集中在价格上。发展中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区位。,2.主要内容,【总结】 总之,产品的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决定了公司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是发生在产品的成熟阶段(在其他较发达国家)和标准化阶段(在发展中国家)。,贡献:考虑到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分析,使其在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占重要地位。,3、简评,局限性: 无法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在国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或为了适应东道国市场的需要而改进原有产品的投资。 无法解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直接进行研发

9、投资的现象。无法解释某些跨国公司在国外原材料产地的投资,与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无关。,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有哪些启示?,【问题】,参考答案: 1.产品的创新要不间断,要在产品标准化之前进行改造更新。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2.要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3.作为新产品,迅速利用其有限的时间段,出口创汇;4.适时建立子公司,不能因为贸易壁垒而放弃对方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益。,1.产生背景,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教授巴克利、卡森和加拿大的拉格曼等人,在跨国公司的未来(1976)和国际经营论(1978)等著作中,以市场不完全为假设,把科斯的交易成本学说融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共

10、同创立和发展了内部化理论。,(三)内部化理论,补充资料:交易成本学说交易成本概念来源于科斯(R. H. Coase)的公司的性质,是指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而付出的代价。 科斯认为:由于市场失灵等市场属性不完善,市场对于进行某种类型的交易来说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参与市场而产生的交易成本有: 寻找合适贸易价格的成本、在合同中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成本、与接受合同有关的风险成本等。 企业有动机通过组织内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内部化是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綦教材,p43) 内部化是相对于投资者和受资者正常的市场交易而言的。,“.action by a f

11、irm to keep all production related to a product inside the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manufacturing know-how or secrets from competition”,2.【内部化(Internalization)的定义】,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带来的市场障碍。 原材料、半成品,尤其是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中间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的(例如知识产品市场存在买方不确定性),若将厂商所拥有的 “中间产品”,包括技术、信息、管理和行销知识等,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

12、,则难以保证厂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于是将这种“中间产品”置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下,由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3.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因为外部市场缺乏交换中间产品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导致市场交易成本上升,企业进行内部化的动因 Why?,简而言之, 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缺乏交换中间产品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使企业在组织内部创造市场,以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 只要内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就会进行内部化。 当内部化过程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便产生了。因此,出于内部化的动机,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3.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续),4.企业进行内部化的条件

13、,内部化的收益 (1)消除“时滞”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 (3)消除买方不确定性; (4)减轻或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 (5)防止技术外溢;,企业进行内部化的进程取决于其对内部化的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内部化的成本 (1)资源成本; (2)通讯联络成本; (3)国家风险成本; (4)管理成本,5.简评 较好地揭示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可以对大部分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进行解释,被视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1.产生背景,(1)60-70年代日本的崛起改变了美国独占国际生产的主要力量。然而,日本所参与的国际生产活动与欧美国家的不同。,(四)比较优势论(边际产业扩张论),(2)小岛

14、清对垄断优势理论的反思其一,垄断优势理论重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而完全忽视了宏观经济因素分析,更没有注意到国际分工原则。其二,美日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差异。美国的FDI是“贸易替代型” 日本的FDI属于“贸易创造型”投资,小岛清运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从宏观角度考察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总结出所谓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转移到别的国家,而这些产业正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产的部门。这是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核心。 边际产业不仅包括已趋

15、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密集型部门,还包括某些行业中装配或生产特定部件的劳动力密集的生产过程或部门。 边际产业也是东道国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1)核心思想:,小岛清认为国际贸易是按既定的比较成本进行的,而对外直接投资由于按照从趋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开始的原则,由此可挖掘东道国未发挥的潜在的比较优势,也为日本国内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提供空间。 进而可以扩大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比较成本差距,为双方进行更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创造条件,使两个国家在直接投资中都受益。(图示见教材p48),这也是该理论的推论之一:可将国贸和国际直接投资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比较成本论之上 。,(2)边际产

16、业为什么要扩张?,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认为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要按照比较成本及其变动依次进行 ,即应该从以技术差距小、容易转移的技术开始依次推移,这样容易在发展中国家找到立足点并占领当地市场。,(3)边际产业如何扩张?,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贡献:改变了过去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仅仅以英美大型跨国公司为主而忽视了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填补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体系的一个空白。 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亚洲出现的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为序的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递进的所谓“雁行模式”。,3.简评(1),3.简评(2),局限性:该理论只反映了日本跨国公司在20世纪50-70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已经形成的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格局中寻找最佳发展途径的要求,难以具有普遍的长期的意义。 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正在向“美国模式” 趋同,贸易替代型投资增加。,国际生产折衷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论,是由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在1977年综合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提出的,因其广采众家之长形成的理论,故称为“折衷”理论,又称 OIL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