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82757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髓灰质炎监测与防控,2011年9月9日卫生部例行发布会: 截止到9月7日,新疆累计报告了9例脊髓灰质炎的确诊病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8例仍在治疗和康复之中,没有生命危险。这9例都发生在和田地区。 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这次新疆和田输入性的疫情野病毒来自巴基斯坦。 关于做好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 关于加强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的通知,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所致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naralysis AFP),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脊灰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控制乃至消灭脊灰 最重要策略是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o

2、l polio vaccine OPV)或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r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进行有效预防 。,1988年我国政府响应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关于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后,确定了我国消灭脊灰的目标和策略。 1994年9月我国最后一例脊灰是湖北囊阳的患儿,说明我国已成功的阻断了本土野毒株的传播。,1999年10月青海发现例,经国际实验室多方合作,该毒株与1998-1999年印度中部和北部野毒株VPI的基因有98同源性,经流行病学调查,可能由印度(经尼泊尔)传入西藏自治区,再经青藏公路传入青海。 由于我国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及邻国输入病例,2000

3、年10月WHO西太区,在日本宣布本地区为无脊灰地区,标志我国消灭脊灰工作进入无脊灰阶段。,目前美洲、欧洲、西太平洋地区已无脊灰野病毒传播,全球脊灰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目前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灰流行,故有输入病例危险。,全球消灭脊灰进展,本土流行国家与脊灰报告病例数 (2000-2010年),全球脊灰疫情(截至2011年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周边国家病例占全球病例数的51%(690/1349),http:/www.polioeradication.org/,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国家,野病毒流行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 2010年检出病毒国家:俄罗斯、哈萨克

4、斯坦、塔吉克斯坦、尼泊尔 其他:吉尔吉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不丹,20072010年AFP病例年龄分布,AFP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20072010年AFP病例时间分布,20072010年AFP病例免疫史,20072010年AFP报告发病率未达到1/10万的地区,20072010年度报告发病率没有达到1/10万的地区,特别是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建议所在区市分析原因,进行漏报调查、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 2010年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要提高警惕,加强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外环境肠道病毒监测,在济南市和临沂市开展外环境监测工作,共采集污水标本31份: 28份检测到肠道病毒,阳性率90

5、.3% 分离肠道病毒154株 脊灰病毒16株,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 非脊灰肠道病毒138株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别为Echo 3、6、7、11、13、14、19、25、29、30,CoxB1-5等共15个血清型。,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病例监测方案,监测目的:,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监测病例定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高危AFP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脊灰

6、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病例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 肌张力减弱 肌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常见的AFP病例,(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 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

7、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 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 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 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

8、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脊灰疫苗衍生病毒 (Vaccine Derived Polio Virus, VDPV),Structural Region,Non-structural Region,P1,P2,P3,3 NTR,A,n,在VP1段(900-906个碱基)的核苷酸与疫苗株差异1-15%;能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致病性较强;在生物学性状上很难与脊灰野病毒区分;VDPV可在低OPV覆盖率地区长时间循环,引起脊灰暴发。,已知VDPV的来源,免疫缺陷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immunodeficient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

9、s, iVDPVs) 来源于同一免疫缺陷病人,由于疫苗株病毒在其体内长期复制和排毒而产生的VDPV。 其它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 指单个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可来源于免疫力正常的AFP病例、接触者、健康人群或环境标本。 循环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circulating vaccine- derived poliovirus,cVDPVs) 从2例以上AFP病例中分离到的序列相关的VDPV。,我国已发现的VDPV病例回顾,2001年 四川1例( 型) , 9个碱基变异 2002年 四川1例( 型) ,10个碱基变异安徽1例(型

10、) , 9个碱基变异 2004年 贵州2例(cVDPVs ,型)9、11个碱基变异 2005年 安徽1例(、型),10-32个碱基变异 2006年 广西(型) ,13个碱基变异 2007年 山东2例(型), 9、13个碱基变异广西1例(型), 9个碱基变异山西1例(型), 9个碱基变异 2009年 山东1例(型), 11个碱基变异 2010年 云南1例(型), 9个碱基变异山西1例( 型),11个碱基变异,监测内容(一),AFP病例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

11、、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县级疾控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接到报告的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以电话等形式同时上报省、市级疾控机构。,主动监测: AFP主动监测医院: 所有乡级医院及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应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主动监测工作的内容: 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县级疾控机构应每旬对辖区内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

12、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主动监测报告 AFP主动监测医院应于次旬2日前、以报表形式向辖区县级疾控机构报告“AFP监测医院旬报表” ;AFP主动监测医院如经过核实未发现就诊AFP病例,应进行 “零” 病例报告。县、市级疾控机构分别于次旬3、6日前将“AFP监测医院旬报汇总表”录入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电子邮件逐级上报。 县级疾控机构对监测医院进行AFP病例主动监测时应填写“AFP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 ,并于次月3日前将上月主动监测结果

13、录入数据库,形成汇总数据,通过电子邮件逐级上报。,监测内容(二),监测内容(三),病例调查: 个案调查: 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疾控机构应在48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 ,并将个案调查表上报市、省级疾控机构 由省级疾控机构将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并上报国家。 调查步骤: 了解发病过程:应了解麻痹发生时间、是否有发热/腹泻、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OPV服苗史等。 进行神经学检查:重点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 填写个案调查表:要求完整、准确填写,避免缺项和漏项。如有调查

14、表中未包括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文字说明;调查时力求明确临床诊断。,监测内容(四),AFP病例随访: 在麻痹发生60天后,要对所报告的AFP病例进行随访。随访由县或市级疾控机构完成,随访必须要见到病例本人,建议随访者为对该病例进行过调查的人员。 随访时要填写“AFP病例麻痹随访表”,随访表填写完成后要及时(麻痹75天内)上报市、省级疾控机构。 在病例首次进行个案调查时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在随访时能够得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必要时组织省级专家组专家进行访视。,监测内容(五),AFP病例的专家诊断: 各市应成立由具有AFP诊断经验的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医学(神经内科、儿科、传染病学)等方

15、面专家组成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定期开展诊断工作,工作内容及要求详见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工作规范(卫疾控免疫1999第63号)。,病例分类,分类标准: AFP病例分类参照WHO推荐的病毒学分类标准。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 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VDPV病例:从大便标本中分离出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 ,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凡是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病例;(2)无标本或无合格标

16、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AFP病例分类流程图,监测内容(六),实验室监测: AFP病例标本的采集对所有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要求: 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 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监测内容(七),疫情处理: 当发生高变异株AFP病例、VDPV病例、VDPV循环病例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时,应按照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各级职责,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收集审核辖区内AFP病例疫情报告及个案调查表,按规定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 指导县级各项监测活动的开展; 负责对县级疾控机构和有关医疗机构人员培训 监测辖区内病例的发生情况,参与高危AFP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 评价辖区内病例监测现状,并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