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差异(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682376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6.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格的差异(1)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性格的差异(1)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性格的差异(1)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性格的差异(1)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性格的差异(1)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性格的差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格的差异(1)(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性格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面孔和性格的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性格的跨文化差异性格的性别差异性格的能力差异,性格的跨文化差异 日本人 爱面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个人尊严、严格的等级观念、好斗、男尊女卑、勤劳节俭、忍耐、虚荣、团队精神、善于竞争英国人 喜欢安静、重礼仪、内向、深沉、幽默、自由、冒险、特别喜欢竞争俄罗斯人 喜欢教训、指挥人、重纪律重团体、严肃认真、好客、开朗、热情、奔放、自尊心强烈德国人 生活有序、整洁、工作勤奋且效率高、崇尚知识、勇敢无畏、杞人忧天美国人 独立、乐观、热情、大方幽默、重实际、好强、好奇、喜欢标新立异,中国人 勤劳勇敢、聪颖工

2、巧、温文有礼、遵守纪律性格的两面性 重面子(自尊心、自信心 自卑、自欺) 独立、创造 奴性 明哲保身 重亲情 冷漠 凝聚力 内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北方人 习惯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豪爽爱开玩笑。勇猛的征服者。南方人 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恬静温婉,喜爱诗歌,喜欢舒适。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 卡丁纳认为早期经验对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初级制度正是通过影响个体的早期经验而塑造基本人格结构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基本人格结构能够创造和影响次级制度或适应性文化。基本人格结构通过投射作用产生神话、宗教等次级制度。,马克

3、萨斯人 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男女比例失调,婚姻制度是一妻多夫制。妻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打扮自己和满足几个丈夫的需要上,为此甚至不给哺乳期的婴儿喂奶。孩子主要由母亲的大丈夫和小丈夫照料。成人对孩子基本上放任不管,缺乏基本的纪律要求。性行为也不受限制。孩子得不到来自母亲的爱和安全感,依恋对象是父亲或别的男人,而且从小就产生了对女人的恐惧和憎恨。男人间表现出较多的团结合作,女人间则表现出较多的相互嫉妒。虽然没有性压抑,但仍有神经症。与这些基本人格结构相对应,在马克萨斯的民间传说中,女人被描绘成恶毒、黑心的剥削者;她们吃人,抢夺儿童的食物。没有类似俄狄浦斯的神话,却有类似厄勒克特拉(恋父杀母)的传说。,

4、塔纳拉人 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群岛,一夫多妻制,父亲的权力至高无上,长子拥有特权,但女儿地位低下。母亲的主要职责是照料孩子。婴儿断奶很晚,如厕训练很严格。性限制也很严格,尤其强调女人的贞洁。因此,塔纳拉人对父亲既崇拜又恐惧,对母亲怀有强烈的依恋,重视服从、忠诚、勤劳、认真等个人品质。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家神喜欢这些品质,触犯了家神就会受到惩罚(如生病)。在其神话传说中,也有类似于弑父娶母的故事。,阿洛人 东印度群岛,男人负责供应肉食,女人负责供应蔬菜。当母亲在田间种植蔬菜时,婴儿被留在村子里。吃奶或进食方面的挫折贯穿于整个童年。对孩子的训练不系统,在说话、走路、排便等方面都是如此,这体现了对

5、孩子成长的忽视。而且奖惩标准不明,前后矛盾。同一种行为,有时得到赞许,有时得到惩罚。这些初级制度对个人造成严重的人格整合失调。阿洛人疑心重、焦虑不安,缺乏信心和自重,经常用谎言和诡计诈骗他人。相应地,在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主题是因父母而导致的挫折和对父母的仇恨。在阿洛人的宗教中,没有理想化的神灵。神不能给人安慰,不能满足人希望得到奖赏的愿望。也没有积善得福的观念。,Morris & Peng (1994),Gang Lu (Chinese: 卢刚 ) was a Chinese physics student enrolled in the Ph.D. program at the Unive

6、rsity of Iowa. On Friday, Nov. 1, 1991 with a .38 caliber revolver and a .22-caliber handgun, he shot five people to death and seriously wounded another before committing suicide.,学生的归因: Morris & Peng, 1994, on Murder,Ratio of Attributions,媒体的归因: Morris & Peng, 1994, on Murder,Ratio of Attributions,

7、文化差异的发展心理学研究,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Morris & Peng, 1994),美国被试的偏好,生活头像分析,生活头像分析,亚洲被试的偏好,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杨国枢认为,与西方人人际关系的个人取向相比,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取向的。这种取向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需求。,A 家族取向家族主义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无论是传统的中国社会,还是在现代中国,家族主义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 关系取向关系角色化:强调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界定自己的身份。关系的互赖性:中国人与他人发展关系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这种由互赖性所引起的回报。关系的和谐性:在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中,和谐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关

8、系决定论:在中国社会中关系的作用远远超出在其他社会中的影响。,C 权威取向权威敏感:中国人对权威的存在非常警觉和敏感,他们在任何一个场合总是细心观察有没有权威的存在。权威崇拜:中国人很崇拜权威,不论权威是死是活,并且采取绝对化的倾向。权威依赖:由于认为权威是可信的、全能的、永远的,所以在行为上会对权威产生依赖。,D 他人取向顾虑人意:中国人对他人的意见非常敏感,往往花很多时间打听别人的观点。顺从他人:无论是在意见上还是在行为上,中国人的社会顺从倾向都比较高。关注规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社会规范是自己言行的主要依据。重视名誉:中国人很看重自己的名誉,所以他们经常调整自我监控的方式与内容。,历史背

9、景对人格的影响,Kar.Manheim(1952年)首次提出了代(generatian)的概念,指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生、并形成共有的世界经验、信念组织、目标系统和生活方式的所有个体。他指出,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历史经历和发展途径不同,人格特征也会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人的人格都会受到发生在这一时代的重要社会、历史事件的影响。特别在青少年晚期和成人早期(约在18-25岁期间)即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重要的社会和历史事件对个体未来人格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红卫兵 知识青年 80后 90后,社会阶层对人格的影响,对个人社会阶层的区分主要取决于个体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如社会声望(职业地位)、受教育

10、程度、机会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控制程度。研究表明,在保守 激进这一人格维度上,不同的社会阶层有显著的差别。商人多半较保守,劳动者则多半激进。有研究表明,低阶层的人是“追随冲动的”,高阶层的人则是“克制冲动的”。,有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阶层的男孩在各种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发现,劳工阶级的男孩倾向于以行动来传达想法并解决冲突,而中产阶级的男孩则倾向于以观念来传达想法并解决冲突。其他研究发现,劳工阶级的男孩比较缺乏控制力,随时可能打架,喜欢“就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让心情平静下来”;而中产阶级的男孩更可能抑制攻击行为,除非不得已要自卫,他们更习惯于使用语言攻击和智能竞争的方式(Pervin,1995)。劳工阶

11、级的男孩更多地倾向于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出刚强、冷硬、勇武、支配等特质,而中产阶级的男孩在女孩面前则讲究细心、体贴入微、花言巧语(Fannin,Clinard,1965)。当较低阶层男孩的社会地位提高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也往往与较高阶层更接近。,不同社会阶层个体的人格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研究者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不同:劳工阶级妇女在惩罚孩子时不易克制自己,并更多使用体罚,这很可能会使孩子形成直接表达攻击的习惯;而中产阶级妇女则较能克制自己,并更多地以心理约束的方式管教孩子,这很可能使孩子形成不直接表达攻击的习惯(Miller,Swanson,1960)。,中产阶级家庭的父母要求

12、孩子从小就接受一些价值观,如整洁、爱护财物、克制性冲动和攻击冲动、责任感、成就动机等。因而,孩子常把成败得失看得过重,并时常有罪恶感。而低阶层孩子的欲望则较少受到人为的限制,如可以得到较多的母乳喂养、如厕训练较晚,因而较少有中产阶级孩子因管教严格而产生的焦虑和罪恶感。中产阶级的孩子往往是“过度社会化”,而低阶层的孩子则可能在某些方面“社会化不足”(Langer,Michael,1963)。,家庭对人格的影响教育对人格的塑造,同伴对人格差异形成的作用,同伴是处于同等地位并以相似的行为互动的个体。Harris(1995)在群体社会化理论中指出:儿童在家庭外习得的行为与在家庭内习得的行为是两个独立的

13、系统;家庭外的社会化发生在从童年期至青少年期的同伴群体中。因此,对个体人格具有长期影响的并非家庭环境,而是与同伴的共享环境。总的来看,同伴对儿童人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儿童通过与同伴群体的交往而发展其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第二,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通过综合自我概念和同伴的评价得以形成稳定的自我;第三,同伴交往能满足儿童的一些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需求,例如儿童加入某个同伴群体能满足其归属于某一个群体的心理需求,并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社会支持(Shaff,1995)。,大众传媒对个体人格差异的潜移默化,电视的负面影响。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媒体暴力会增强收看儿童的攻击或反

14、社会倾向。而且电视还是儿童社会刻板的来源,使儿童对从未接触的职业、民族和种族形成一些刻板印象。但是,研究表明,电视也是儿童社会化的有效工具。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完善儿童的学习经验,促进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收看亲社会节目的儿童与同学感情更深,更能体谅他人,与人合作,并能更好地协助他人(Shaffer,1995)。,网络中的巨量信息具有高度流动性和虚拟性,使得信息交流和沟通等活动超出了传统范畴。网络中大量快捷的信息使人类实现了信息共享,克服交流和沟通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但同时网络也给个体的社会化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网络创造了一种虚拟空间,用人机互动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使得人际关系日趋淡薄。在网络空

15、间里,一切都比现实自由,很容易使人放任自己而不关心现实世界,最终会使自己脱离社会,当重返现实后孤独感会明显增强。,性格的性别差异 “男子气,女人味”是世界共通的吗?对中美两国的调查发现,男人聪慧有事业心,女人温柔美丽是共通的。男女性格的差异没有固定模式,是由社会给予他们的发展期待不同而形成的。(新西兰的姜部族)性别差异是贯穿生命全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儿童和成人都主要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获得并保持与性别相符合应的行为。,几位研究者考察了5个月到25个月孩子的玩具和衣服(Pomerleau,1990),他们发现,女孩比男孩更喜欢娃娃和过家家玩具。男孩更喜欢运动器械、工具和汽车、卡车玩具

16、。一点不奇怪的是,女孩更喜欢粉红色衣服,男孩喜欢蓝色衣服。显然,从很小的时候起,男孩、女孩就被区别对待了,男性化-女性化,假设一 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上。假设二 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性别模型,心理越健康。,双性化20世纪70年代桑德拉贝姆提出了双性化概念。贝姆首先反对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同处于一个连续体上的对立面。她认为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相对独立的特质。 她认为适应最好的人是同时具备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人,她把这称作双性化。,双性的男人 工作中的领导 体贴的丈夫 和蔼的爸爸双性的女人 干练的白领 温柔的妻子 可亲的妈妈,阿妮玛和阿妮姆斯 又称男女两性意象。阿妮玛

17、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这一原始意象的基本功能就是引导人们去选择一个浪漫伙伴并建立一定的关系。 “一个男人在对爱情的选择上,试图赢得与他本身无意识的女性原始意象最吻合的女性、即一个能够立即接受他的灵魂投射的女性的芳心。”,性别角色与应对压力男性化的人更容易采用直接的问题焦点策略应对压力,跟男性化程度低的人相比,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压力。而且,男性化的男人和女人对自己的能力更自信,认为自己比男性化低的人更可能成功(SingerYinon,1989)。男性化的女人善于影响别人,获得她们想得到的东西,因此可以避免产生无助感和抑郁(Sayers,Baucom,1993)。对于性别类型和自尊之间的关系,支持男性化模型的证据相当一致(Whitley,l983)。而且具备传统男性特征(例如追求成就、运动性、强大有力)的人对自己感到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