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瑾 中成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80000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怀瑾 中成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王怀瑾 中成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王怀瑾 中成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王怀瑾 中成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王怀瑾 中成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怀瑾 中成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怀瑾 中成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当然还应该加上一句:“不但提高治愈率,而且应当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综合治疗方式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外科非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外放射治疗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传统医学治疗(中医药治疗)其他治疗,中医诊疗疾病的精华辩证施(论)治中医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整体观,通过辩证明确病症,以此为依据进行施治。四诊八纲四诊望、闻、问、切八纲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类症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辩证方法,以此明确疾病的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当

2、代也有学者加入气血两类症候而成为十纲。八纲辩证又是中医各种辩证理论的总纲。,中医认识肿瘤的历史早在距今35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在殷墟甲骨文中就用病字和留字组成了“瘤”字,意寓“留聚不去”的病。在2000多年前的周记中,就有了关于肿瘤疾病的记载和描述,并将肿瘤称为“肿疡”,主张内治和外治想结合。公元前后的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是由内因和外因结合所致,所谓“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而积皆成也”,示情志失常,精神压力;“美其食.其病皆痈疡”,示饮食失调或不当;“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者也”,示外邪侵袭。宋代一家第一次使用“癌”字,到明代人们已经开始用“癌”字来描述某些恶性肿瘤,并出现

3、了关于癌症的论著,如窦汉卿著有疮疡经验全书乳癌篇。,中医诊疗疾病的精华其他辩证病因辩证中医将致病因素分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饮食失常或不当过度劳逸 外伤气血辩证气病气虚、气滞、气逆、气陷血病血虚、血瘀、血热、血寒气血同病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 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等。,中医诊疗疾病的精华脏腑辩证脏病辩证心、肺、脾、肝、肾腑病辩证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脏腑兼病辩证六经辩证三阳症太阳病症、阳明病症、少阳病症三阴症太阴病症、厥阴病症、少阴病症,中医诊疗疾病的精华通过调控机体阴阳、气血、虚实、寒热、表里及各脏腑、经络达到平衡协调(整体观)同病异治,异病

4、同治个体化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病2006年WHO正式定位恶性肿瘤为一种慢性病 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是相当缓慢的,正常细胞是在各种内因和外因长期作用下发生恶变的。 恶性肿瘤发生以后,作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控制率) 一部分“治愈” 一部分带瘤“长期”生存(保持正常生活质量) 预防(治未病)和姑息治疗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医在慢性病的调控上具有独特的作用调控是21世纪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就是调控 中医调控虚实、寒热、气血、阴阳 现代医学调控基因、受体、免疫、激酶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应用现代医学方法阐明中医药的观点和方法以发扬光大,国际抗癌联盟与中国抗癌协会共同签署的天津宣言

5、(2008.10.29)重视发挥中医中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新途径,扬长避短,形成有特色的肿瘤诊治新方法。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法则 正邪论 中医认为,肿病的形成与生长过程是一个机体内邪、正斗争消长的过程,正气先虚,然后客邪留滞,引起一系列病变。 现在医学承认并认识到,人的正气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有抵御外邪的能力。当人体内部环境稳定性及机体内外相对平衡性遭到破坏的时候,致癌因子(外邪)就能起到作用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并使肿瘤得以侵润、扩散和转移。中医的正邪学说与现代医学观点完全一致。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两大法则为祛邪与扶正,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

6、要法则 扶正固本法 扶正补虚、固本培元是预防肿瘤发生(治未病)和发展(治疗和控制)的根本方法,把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气血平衡、脏腑和经络功能平衡与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的方法综合在一起,全面分析,辩证论治。 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扶正固本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有 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及延长生存期 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提高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 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提高机体内分泌功能 提高和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 调节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阴阳学说的应用) 对失调的生理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天平效应) 防止动物实验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

7、主要法则祛邪方面清热解毒法中医认为毒热是肿瘤的病理病因之一,“毒热淤结,郁久化热”,清热解毒法是最常用的法则之一清热解毒药的作用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消除炎症与感染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兼有扶正作用)通过辩证论治,常与利湿法、化瘀散结法等方法同时使用。,活血化瘀法 淤血是中医特有的病理病因之一,淤血见于多种疾病。中医认为淤血是肿瘤的病理病因之一,所谓气滞血瘀、血虚血瘀,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破淤散结。 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活血化瘀药的作用有 直接抗肿瘤作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 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抗炎及抗感染作用 对血液循环的调整作用(放化疗增敏作用及减低血液粘稠度作用) 调整结缔组织代

8、谢 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与抑制),软坚散结法 软坚散结法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多数散结药物具有直接抗肿瘤或抑瘤作用 清热散结药治热结 解毒散结药治毒结 化痰散结药治痰结 理气散结药治气结 化瘀散结药治血结 消导散结药治食结,化痰祛湿法 中医认为,痰、湿两者均系人体内的病理产物,作为病理病因之一,许多肿瘤是痰凝湿聚所致,在临床表现方面出现痰症、湿症。所以化痰法与逐湿法在中医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所谓“痰”、“湿”的含义与现代医学不完全一致。 除了呼吸道分泌物所形成的痰外,还包括由于水液代谢和脏腑功能失调所生成的内生之痰,流注全身,引起痰症,痰凝成核成块,系为痰核,治疗须用化痰法。 化痰法

9、常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清热化痰法,理气化痰法,温化寒痰法,化痰散结法,化痰通络法等。,湿与水同出一源,“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湿性粘稠而浊重,阻滞气机的活动,障碍脾胃等脏腑的运化。中医将湿症分为外湿与内湿。 外湿指感受外界湿邪(六淫之一)所致,常与风邪、寒邪相并,治疗应用祛风除湿法。 内湿为有形之水湿,中医认为多由于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停聚于内引起,如浮肿、胸腹水等,治疗应用祛湿利水法。由于无形之湿邪引起全身各部位功能紊乱,经临床辨证论治,分别施以芳香化湿、淡渗利湿、健脾燥湿、温化水湿等方法。 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许多中药化痰药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为抑瘤作用),但使用中应注意其

10、毒性反应。也有许多祛湿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如苦参、白土苓、薏苡仁、猪苓、半边莲等。,以毒攻毒法 中医认为,癌瘤之成,不论是气滞血瘀、或痰凝湿聚、或热毒内蕴、或正气亏虚,久之均能淤积邪毒。邪毒结于病体乃是癌瘤的根本之一。所以,以毒攻毒之法是历来中医及民间医生最常用的治疗肿瘤方法之一。 “以毒攻毒”之药物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必须慎重掌握使用,并配以扶正药物。 临床应用“以毒攻毒”的药物分为三类 动物类药:斑蝥、蟾蜍、蛇毒等 金石矿物类药:砒霜、硫磺等 本草植物类药:藤黄、常山、雷公藤等,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 动物类药物有直接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有些药物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金石矿物

11、类药物多用于外敷制剂,也有内服者但用量极少,因毒性较大。有些药物有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有的发挥其他方面的抗肿瘤效应。 本草植物类药物有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有些药物同时可以提高机体免疫作用,也是提取抗肿瘤的植物来源化学药物的主要原料。,中医临床治疗肿瘤的常用药物剂型 饮片(汤剂)是传统用法, 通过四诊八纲辩证论治开药方煎服 经典方剂的使用 经验方的使用 单药煎服 丸、散、丹、胶囊使用较多 经典方 自制方(制剂须可) 单药 外用药(外敷或外涂) 现代科学方法制成中药制剂 复方制剂 单药(多用提取物) 仍为中药制剂 抗肿瘤植物来源化学药物 未定,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组成药物(组

12、方)解析 君 臣 佐 使苦参 白土苓 ? ?苦参科属豆科苦参树用药部位(干燥)根别名野槐、山槐、地槐、牛人参、地参等分布我国南北各地,主要生长在山地、平原、沙地、红壤地等向阳处。性味苦、寒中药分类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功用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现代研究化学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胺碱、槐定碱等生物碱,苦参素、次苦参素等。,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抗菌作用 抗炎作用 升白细胞作用 抗心律不齐作用 安定作用 平喘祛痰作用 抗过敏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利尿作用 美容护肤作用,临床应用 恶性肿瘤 细菌性痢疾 慢性结直肠炎 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过敏性疾病及皮肤病 文献

13、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白土苓 科属百合科攀缘性常绿灌木肖菝葜(土茯苓) 用药部位干燥根茎 本草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别名冷饭团、土萆藓、刺猪苓、山遗粮等 分布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多于山坡密林中,杂树下,灌丛中。 性味甘、淡、平 中药分类清热解毒药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利关节、止痛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大泽明苷、橙皮苷及多种甾体皂苷与生物碱等,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抑菌作用 抗炎作用 解毒作用 镇痛作用 利尿作用 表面抗原抑制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抗心肌缺血作用,临床应用 恶性肿瘤 钩端螺旋体病 梅

14、毒 风湿性关节炎 乙型肝炎等 文献资料 本草纲目: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复方苦参注射液组方来源山西名老中医杜敏先生的经验方 组方功用 苦参+白土苓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清热、解毒、除湿、利关节、止痛 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功用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 恶性肿瘤的治疗 祛邪法 扶正固本法 其他疾病的治疗,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与应用 基础研究 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分裂和增强) 诱导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影响端粒酶的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分化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改变肿瘤细胞核DNA序列,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体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研究) 苦参及其生

15、物碱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提高机体NK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活性,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物合用有协同与增效作用,与放疗的协同作用 苦参碱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的研究(研究显示,岩舒可以有效激活阿片受体与受体的表达,且随剂量增加表达增加,故可显著缓解轻、中、重度疼痛,对轻中度疼痛的缓解率与吲哚美辛、曲马多无显著差别,对重度疼痛缓解率如与吗啡联用,明显优于单用吗啡。由于岩舒只是产生了类似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所以并不会产生躯体依赖性) 消除OH自由基作用及对胸腺嘧啶核苷酸辐射防护作用的ESR研究 肝损伤的修复作用(苦参碱有效降低转氨酶、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从而保护肝细胞,减少干细胞的坏死) 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氧化苦参碱对肿瘤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苦参碱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及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 苦参碱通过减少粘附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侵润和转移的研究,临床应用 单独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或以其为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一组报道有效率为9.6%,稳定率65.4%,KPS提高率48.1%另一组治疗80的老年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报到,肿瘤稳定率68.8%,治疗进行时间为2.430.96个月,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