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讲“概念”“方法”与“方法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77465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第三讲“概念”“方法”与“方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6年第三讲“概念”“方法”与“方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6年第三讲“概念”“方法”与“方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6年第三讲“概念”“方法”与“方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6年第三讲“概念”“方法”与“方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第三讲“概念”“方法”与“方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第三讲“概念”“方法”与“方法论”(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讲 概 念、方 法 与 方 法 论,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高宁 13810383414(手机/微信) ,2016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实践”的哲学内涵及意义,一、哲学“世界观” 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 创造: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二、“唯心主义” 合理性:意识的能动性“观察渗透理论” 局限性:“不结果实的花” 三、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性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意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能动性(创造性),概 念、方 法 与 方 法 论,一、“方法”与“方法论” 二、“方法论”的性质与功能 三、哲学的抽象思维与概念表达,“方 法” 与 “方 法 论” 两个极易混淆

2、的概念,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015版教材) “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p47) “总之,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p48),2015版教材缺失的“方法论”概念,“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013版教材,p28),如何理解“根本”?什么是“方法论”?,“方 法” 与 “方

3、 法 论”的区别,“方法论(methodology):在狭义上,是对某种活动所使用的方法或程序的反思和研究。在广义上,方法论是对某种学科的使命、概念和推理原则,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的考察。” The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dern Thought,方法,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工具,方法的对象是客体; 方法论,是将方法本身作为问题加以反思和研究。,二、“方法论”的性质与功能,理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中介,概念,方法,使概念成为概念,如果没有“方法”作为支撑, “概念”只是一个“名词”。,理论的层次 与 “方法论”的定位,明唐伯虎 江亭谈古图,名词,概念,方法,明唐伯虎

4、 西洲话旧图,杨仁恺(1915-2008),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1950年8月,杨仁恺在东北博物馆发现清明上河图。,明唐伯虎 西洲话旧图,名词,概念,方法,理论,方法,概念,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中介,使概念成为概念,“方 法 论” 的 性 质 与 功 能,什么是“批判”?,“澄清前提、划定界限。”德康德,例如:如何公正地分蛋糕? 方法切蛋糕的人最后拿蛋糕。 前提利己主义个人、原子个人,任何方法,都有其“边界”。,“只有从批判出发的思想,才是自由的思想。” 德黑格尔,“批 判” 的 两 种 方 式,(1)纵向“层次”的超越性 对原有理论在逻辑层次上的提升或深化。 (2)横向

5、“论域”的兼容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入其他学科或方法,拓展原有理论。,“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英怀特海(A.N.Whitehead),“纵向”批判“层次”的超越性,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崎岖的通道通向外面。 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 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有一道矮墙。 有一些人把用木料、石料或其它材料制作的假人和假兽举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笑语者有之,默然者有之。 对于囚徒们来说,除了影像之外,并无真实可言。,其中,有一人被解除桎梏,他站了起来,周旋四

6、顾,走动。 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非常痛苦的。 如果再有人把墙头上的每一实物指给他看,并且强迫他说出那是些什么,你不认为,这时他会更加糊涂了吗?他难道不会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影像,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吗? 如果他被迫注视火光本身,他的眼睛会感到更加痛苦。他一定会转身跑开,逃向那些他觉得能够看清而且认为比实物更清楚更实在的影像的。不是吗?,如果有人硬拉他走上陡峭崎岖的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穴而不让他中途退回去,他会觉得这样被胁迫很痛苦并且很恼火。 当他来到阳光下时,他会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致无法看见任何一个真实的事物。他要在洞穴外面看得见东西,需要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 首先,看阴影最容易,其次,

7、要数看其他东西在水中的倒影较容易,再次是看事物本身;之后,他大概会觉得在夜里看月光和星光,会比白天看太阳和太阳光容易。他终于能够直接观看太阳本身了。 并且看见他自己。他一定会好好看看自己的。,如果他回想自己当初所囚的洞穴,以及那时的智识,还有仍被禁锢的伙伴们,你难道不认为,他会庆幸自己的变化,而替伙伴们遗憾吗? 如果囚徒们之间曾有过某种选举,那些敏于辨别而且最能记住过往影像的惯常次序,因而最能预言后面还有什么影像会跟上来的人能够赢得尊荣,那么,你认为这个既已解放了的人还会再热衷于这种奖赏,去争夺那里的权力吗?,如果从神圣的观察再回到人世,这时他的视力还很模糊,还没来得及习惯于黑暗再习惯于黑暗所

8、需的时间也不会是很短的。 如果有人趁这时就要他和那些始终禁锢在地穴中的人们较量一下“辨别影像”,他不会遭到笑话吗?人家难道不会说他到上面去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不会说连有一个往上走出去的念头都是不值得的吗?要是把那个打算释放他们并把他们带到上面去的人逮住杀掉是可以的话,他们不会杀掉他吗?,影子,阴影,表象世界,人(自己),“洞穴比喻”的启示,“洞穴比喻”的启示(一):关于认识,决不以有知自炫,而常以无知自警。 虚怀而不自满,总不以所得为必是。 张岱年,“洞穴比喻”的启示(二):关于政治,哲学启蒙(enlighten),启蒙:对认识、权力的批判,张载(1020-1078), 字子厚,又称横渠

9、先生。,“横 渠 四 句”,为 天 地 立 心,,为 生 民 立 命,,为 往 圣 继 绝 学。,为 万 世 开 太 平。,沟口雄三 (1932-2010),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1985年创建“中国社会与文化学会”,曾翻译传习录等中国经典,主持翻译朱子语类。,“以世界为目的”,“横向”批判“论域”的兼容性,作为方法的中国,沟口雄三的“中国学”,“没有中国的中国学”,从“多”到“一”(属于日本的世界图景) “以世界为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自觉”,第 一 个 层 次:“本 土 化”,黄光国(1945-),台湾“本土心理学”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人文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之所以艰难,其重要原因在于,我

10、们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各种具体的科学方法,用中国经验验证西方理论,而很少注意方法论层面的批判和超越。,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批判”的必要性,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规律,其理论必须源于社会实践,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经济思想史的启示20世纪20年代之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几乎都是英国人(或在英国工作的外国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等;,“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20世纪30年代以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几乎都是美国人(或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库兹涅茨、科斯、弗里德曼、布坎南、贝克尔等。,

11、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巨型国家、56个民族、14亿人的现代化,史无前例。如果中国能够实现文明伟大复兴,这将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丰富而宝贵的素材。,小 结:方 法 论 的 意 义,如果没有方法论的批判与超越,方法就会画地为牢,由于看不到自身局限,因而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而将它们束之高阁,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就有可能会渐渐烂掉。要激励想象,运用智慧,防止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正义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持之以恒,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

12、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英以赛亚伯林,三、哲学 的 抽象思维 和 概念表达,抽 象 思 维 的 三 个 层 次,“抽象的鸡”在哪儿?,“王天玺问题”,王天玺(1942-),曾任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求是杂志总编,“许多县委书记、县长,在县城工作岗位上做得很好,但是往往在被提拔到更高一级的位置上的时候,却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一个自然科学家、一个专家、一个对某些方面业务知识比较熟悉的同志,被提拔为领导干部,那么他过去的学识、经验和阅历,能否成为他今天搞好领导工作的有利条件,能否成为他作为领导者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积累过程,关键在于他能否对过去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哲学的概

13、括,把个别上升到一般。有了这种概括和上升,原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就有助于他适应新的工作、增强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 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学,三、哲学 的 抽象思维 和 概念表达,抽 象 思 维 的 三 个 层 次,“抽象的鸡”在哪儿?,“王天玺问题”,什么是“拿破仑的现实”?,“现实中的拿破仑,会被他的仆人所认识么?”黑格尔,“仆人眼中无英雄”,“现实性仅仅属于那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和本质性的东西。” 黑格尔,“必然性”与 战 略 思 维,中央苏区反“围剿”:“不丧失一寸土地!”,毛泽东:“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不能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不谋

14、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毛泽东:“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毛泽东,哲 学 的 抽 象 思 维,感觉的杂多性 表象的流变性 情感的狭隘性 意愿的主观性,全面地反映现实 深层地透视现实 理智地反观现实 理想地引导现实,两 种 抽 象 思 维,形而上学(metaphysics) 辩证法(di

15、alectic),什么是“形而上学”?,“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系辞,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不管是古典形式还是现代形式的形而上学思想,其驱动力都在于力图把各种事物综合成一个整体,提供出一种统一的图景或框架,使我们经验中的事物多样性能够在这个框架内依据某些普遍原理而得到解释,或可以被解释为某种普遍本质或过程的各种表现。” 美瓦托夫斯基,终极存在世界统一性 终极原理知识统一性 终极价值意义统一性,形而上学(meta-physics)的追求,这种“终极性”和“统一性”,应当是静止、唯一的。,问题在于,这种

16、“终极性”和“统一性”是否存在?,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辩 证 法 对 形 而 上 学 的 批 判,“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并且可以肯定地说某种动物存在还是不存在;但是在进行较精确的研究时,我们就发现这有时是极其复杂的事情。这一点法学家们知道得很清楚,他们绞尽脑汁去发现一条判定在子宫内杀死胎儿是否算是谋杀的合理界限,结果总是徒劳。”恩格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