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精品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670712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精品(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背诵,相对性状的概念(P3) 等位基因的概念(P12)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四点解释(P5)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P10) 减数分裂的概念(P16) 联会、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P18)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区别(名师P58)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图像辨析(名师P61) 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实质(P30),限时小测(10分钟),1.下列生物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有 A.酵母菌 B.支原体 C.乳酸菌 D.噬菌体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 A.各类型的雌雄配子间的自由组合 B.F2发生9:3:3:1的性状分离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2、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求,A,D,限时小测(10分钟),3.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C,限时小测(10分钟),4.下列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细胞是A.人的皮肤细胞 B.人的初级精母细胞C.人的次级精母细胞 D.精子 5.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B,D,限时小测(10分钟),6.基因为RrDd(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rd、RD、rd,那么卵细胞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ARD BRd CrD Drd,B,7.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精子中基

3、因型种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8.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种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限时小测(10分钟),B,D,9.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可能存在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C.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一个Y,一个X,两个色盲基因 10.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_种,表现型_种,限时小测(10分钟),C,6,4,重点知识及时复习,光合作用在_进行,包括_阶段( )和_阶段( ) 线粒体是进行_的主要场所。 光

4、合作用过程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_ 能量转换途径_。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碳酸钙的作用_;二氧化硅的作用_;层析液的作用_。 色素提取的原理是? 色素分离的原理是? 叶绿素主要吸收_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 画一条色素带,标出各条带的名称及颜色,写A、E、F、D的名称 R的代号_ 该化合物叫_肽,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会陈瑞祺中学,考点分析,1.分析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的过程,得出结论 2.分析艾弗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结论 3.分析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结论 4.掌握各种具体生物的遗传物质 5.总结教材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经典

5、实验,重温旧知,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DNA分子的细胞结构有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染色体 2.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加倍发生在间期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的分布实验中,其中DNA与_试剂结合呈_,RNA与_试剂结合呈_,DNA主要位于_。在大肠杆菌内DNA位于_。 4.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排列。,BD,CD,甲基绿,绿色,吡罗红,红色,细胞核,拟核,线性,重温旧知,将唾液淀粉酶先放入沸水中2分钟,再放在3

6、7的恒温水浴中,酶的催化效率前后变化是( )A、不断降低 B、先升后降C、先降后升 D、没有变化 胃蛋白酶在进入小肠后就几乎没有了催化作用,主要原因是( )A.小肠内的pH过高,胃蛋白酶失活B.在胃中起作用后失活C.小肠内的蛋白质和胃中的蛋白质不同D.小肠中没有蛋白质 总结:蛋白质类的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可以证明温度过高或pH值过高过低,蛋白质都会变性失活。,D,A,重温旧知,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在95时变性,降温后不能复性B.DNA在95时是变性解旋,降温到50左右时复性C.DNA与二苯胺在常温下出现蓝色反应D.蛋白质的耐热性比DNA强,变性后可以复性 结论:DNA

7、比蛋白质更耐热,变性后降到低温可以复性,而蛋白质变性后不能复性。,B,1、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实验结论 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正常,正常,加热死亡的 S细菌,+,活R,死S,活S,S中的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活R + 有毒S型死细菌 小鼠死亡,第四组,多糖+R 型,蛋白质+R 型,DNA +R型,R型,R型,R型+S型(少量),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2、体外转化实验,S型活细菌,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DNA+DNA酶+R型,R型,实验结论 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格里菲思,艾弗里

8、,小鼠(体内),培养基(体外),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 遗传物质,(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 (2)两个实验具有递进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位训练,1(2007广东高考)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变式(2007广东高考生物改)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证

9、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细胞中存在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D,BD,对位训练,2.艾弗里及其同事的细胞转化实验结果 A.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结论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BD,对位训练,3.(04全国高考)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是加S

10、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生,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A,对位训练,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

11、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S型细菌的毒性是由自身的蛋白质体现出的,DNA无毒性。 S型细菌的DNA的水解产物没有转化功能,只有完整的DNA分子才具转化功能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加热变性(DNA双螺旋解旋)后,在低温下其结构可恢复(如PCR技术) 将S型细菌DNA与死亡的R型细菌培养,对位训练,4.下列哪项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A.杂交实验法 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作用 思考: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以知道,如果要证明细胞中某种物

12、质的作用,我们要用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方法? 要将这种物质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对照设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是,艾弗里的实验不但没有使科学界接受反而引起了科学界许多人怀疑。在1949年艾弗里及同事将DNA中蛋白质的污染降到0.02%,但仍未能改变人们的观点。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材料,可以不用经过人工提纯DNA,就能单独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呢?终于在1952年,由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找到了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T2噬菌体,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从而证实了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大肠杆菌,不能,自身遗传物质,寄生,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研究

13、方法:赫尔希、蔡斯;同位素示踪法蛋白质: C、H、O、N、SDNA : C、H、O、N、P,(标记 35S ),(标记 32P),培养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 35S),32P,35S,培养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噬菌体-DNA( 32P),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标记噬菌体的方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侵入别的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高,低,未,低,高,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5S 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子代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到细菌中,无35S,亲代噬菌体,想一想:这一结果说

14、明了什么?,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内部DNA,32P,子代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亲代噬菌体,有 32P,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5.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即DNA是遗传物质。 6.实验思想:将 和蛋白质等分开,直接地. 去观察各自的作用。,DNA,DNA,对位训练,1.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2.噬菌体增殖过程中用的模板和原料的提供者是( )A.

15、都是噬菌体 B.噬菌体和细菌 C.都是细菌 D.细菌和噬菌体 总结: 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只提供遗传模板。原料和场所都是由细胞提供。,C,B,对位训练,3.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进入细菌中 B.少量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没有分离 C.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沉淀在下部 D.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一同进入细菌中,B,对位训练,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结果复制出来的噬菌体( ) A.都不含32P B.都不含35SC.都含32P D.都含35S 5.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总结:一定要注意32P和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还是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