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研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6060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研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管开云2011年8月22日,报告内容,一、体系的定义和构成 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 三、我国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 四、我院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 五、我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构思和建议,一、体系的定义和分类,体系的定义 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 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由许多通常是各不相同的部分组成,服从于一个统一的计划或共同的目的服务的系统。体系的构成 组织系统 管理系统 工作系统 保障系统,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 (以英国为例),科学传播政策 1985 公众理解科

2、学; “自上而下” 1997年以来,英国政府不断增加用于科学传播和科技及活动的预算,积极开展和改进与公众的对话,大力组织能引起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对科学问题的理解的各项活动2000年 科学与社会报告,公众参与科学技术由“自上而下” 变为“双向沟通”2004年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资框架,增加经费(425-900万英镑),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二),科学传播的主要机构一、科学技术办公室(制定政策并确保实施 )二、研究理事会(8个研究理事会 )三、英国科学促进会(向公众介绍研究进展、组织各种科普活动 )四、皇家学会(英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科学院 ) 五、大不列颠皇家研究院(既研究

3、,也传播 )六、皇家工程研究院(促进工程领域优秀成果,推广工程实践 )七、爱丁堡皇家学会(类似“皇家学会” ,致力于科学传播,向大众开放 )八、科学技术基金会(推动和发展科学技术 )九、威康信托基金会(世界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资助基金会 )十、科学教育协会(非政府专业协会 )十一、国家科学技术与艺术基金会(鼓励青年人才,推广各种活动 )十二、数据中心(面向公众的创新基地 )十三、英国大学十四、英国科学中心(提供展览和讲座的地方中心,有40多个 ),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三),主要科普活动1、科学节(每年9月初由科学促进会在一所大学举行, 提供交流平台,推动科学技术,激发好奇心、人人能参与)

4、 2、全国科学周(每年由科学促进会举办,全国活动 , 科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3、爱丁堡国际科学节(大学、公共机构、产业界、协 会联合举办170多场具有互动性的活动,10天 )4、查尔顿汉姆节(与城市艺术节联合 ,5天,100多场 活动 ,对现今重大研究活动的探讨)5、夏季科学展览会(皇家学会举办, 3天 ,借助研究 人员制作的招贴画、实际操作和互动实验介绍20多个研究中 的项目。主题多样,向所有人开放),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四),科学与社会 公众对科学的总体观点在被调查的人中,86%认为科学有利于社会,82%认为科学方便了生活方式,81%的人希望对科学进步了解得更多,并在“上游”就征

5、求他们的意见,以便有可能参与相关科学问题的政治决策过程。 科学信息源 电视是主要的信息源,其次是全国性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只有%的英国公民说听说过科学节,而一半以上的人听说过全国科学周。,三、我国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科学传播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5)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 科学传播的主要机构中国科协(各级地方科协、学会、协会)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科普委员会、挂靠学会)大专院校其他国立或部委下属研究院所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民企基层社区,三、我国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二),主要科普活动 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

6、) 科技活动周(科技部 ) 博物馆日(民政部国家文物局) 植物园日、天文科普日 (中科院) 科技下乡(中宣部 ) 科普大蓬车(中国科协 ) 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中科院和中国科协)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中科院) 日常科普活动,四、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科学传播资源研究所 科普基地 开放科普场馆 科普组织 科普媒体 挂靠协会、学会 科普人员,科技部、中宣部、团中央、中国科协联合命名“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7个/200个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命名的“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61个/63个 中国科协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30个/188个 各级政府和

7、有关部委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328个/406个,科普基地,开放科普场馆,中国古动物馆的黄河象化石,乌鲁木齐天文站,上海昆虫博物馆,数量,常年开放,“植物园科普网络委员会”(15个成员单位) “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15个成员单位) “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10个成员单位) “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8个成员单位) “网络科普联盟”(81个成员单位) 人力资源:5.8万人(科学院院士688人,工程院院士53人, 正高级人员6700人,有博士、硕士学位占职工28.0、20.5;116个单位招收研究生,在学研究生4806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919人,硕士研究生27142人。98个院属单位的15

8、5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2936人。,科普组织和人力资源,23种科普期刊 1个报社,1个出版社 2个大型科普网站 70多个专业科普网站(或科普栏目),传播媒体,管理体系,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院士工作局,科学传播领导小组,科技处,研究所,科学传播办公室,综合办,人事处,党办,办公室,科普人员,工作体系,专业的科学传播组织各学科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协调与组织,常年开放的科学传播基地长期从事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传播工作,定期或非定期开放的科学传播基地每年向社会公众开放;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科普活动,植物园科普网络委员会 15个成员单位,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 20个成员单位,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 8个成员

9、单位,网络科普联盟 79个成员单位,中科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 13个成员单位,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部分研究所,国家级科学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教育机构,野外台站,博物馆专业科普展厅,“科学与中国” 院士专家巡讲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志愿者队伍,科学传播媒体负责科学传播的宣传与展示工作,科普期刊,图书出版,音像,报纸,网站,电视科学栏目或频道,科学传播队伍:广大院士、老科学家、科技人员、专业人员、志愿者、院外力量,国家实验室7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63个 院重点实验室72个,2009年院实际开展科普工作的人员概况 :科普专职人员:535人,科普兼职人员2708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29

10、6人 ,共计:4539人。,保障体系,经费保障体系300万元/年(51.7元/人/年) 考核与评价体系对研究所的考核与评价对科研人员科普贡献的考核与评价对专业委员会的考核与评价对科普基地的考核与评价对专职科普人员的考核与评价,五、我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构思和建议,1. 科学传播的定位和作用 2. 科学传播体系的完善 3. 科学传播基地建设 4. 人才队伍培养 5. 科学传播媒体建设 6. 特色科学传播活动 7. 科学传播作品创作 8. 对外合作交流,是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是我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手段 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等重要,科学传播,充分发挥我院科学传播资源的优势和

11、潜力 使我院成为: 科学知识的重要传播者 科学方法的典型示范者 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积极倡导者,1、我院科学传播的定位和作用,2. 科学传播体系的完善(1),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研究所,科学传播办公室,科学传播办公室,科普人员,专业科普组织,管理体系,植物园 标本馆 天文台 博物馆,部分研究所 部分重点实验室 教育机构 大科学装置 野外台站,科普期刊 报纸 网站 图书、音像出版 电视科学栏目或频道,各学科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协调与组织,长期从事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传播工作,每年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 组织本所科技人员参加国家与所在地区的科学传播活动,负责科学传播的宣传与展示工作,科学传播队伍,广大院士

12、、老科学家、科技人员、专业人员、志愿者、院外力量,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及宏观指导与管理,院科学传播工作组织机构,专业科学传播组织,可常年开放的 科学传播基地,其他科普基地,科学传播媒体,2. 科学传播体系的完善(2),工作体系,2. 我院科学传播体系的完善(3),保障体系 经费保障体系 院增加常年经费预算 研究所增加科普经费 增加重大科研课题中科学传播任务和相应经费 组织策划重大科普活动,争取国家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 积极吸纳社会资源 考核与评价体系 对研究所的考核与评价 对科研人员科普贡献的考核与评价 对专业委员会的考核与评价 对科普基地的考核与评价 对专职科普人员的考核与评价,重点建设约20

13、-30个综合实力强、社会影响大的高水平科学传播基地,使之在硬件设施、管理体制和机制、人才队伍结构与整体水平、科学知识传播的系统性等方面,走在前列,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学传播基地。 鼓励研究所、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设施以不同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及时宣传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使之迅速为社会公众所掌握。 建设好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研究、教学、培训的科学传播学科基地。充分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在科学传播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对外合作,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传播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3、科学传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院士在科学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组织院士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的科

14、学传播活动。 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在科学传播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我院科学传播的主体力量。 重视发挥老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科相对齐全、领域分布合理的专门从事科学传播活动的老科学家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专业科学传播人才。加强对现有主要从事科学传播人员的培训及系统教育,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有所长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科学传播队伍。 逐步形成一支专职、兼职与业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队伍。,4、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扶持若干科普期刊办成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普期刊 力争8种以上的科普刊物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3种超过20万份,2种科普期刊期发行量达到100万册。

15、积极支持中国国家地理等有条件的科普期刊集团化发展。 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科普期刊,积极推进其社会化和多元化发展。,5、科学传播媒体建设,大力发展网络科学传播 建设并运营好我院现有的科学传播网站 鼓励各专业性科研网站增加专门的科学传播栏目 择优支撑若干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传播网站 整合全院网络科学传播资源,提高网站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我院科普与科研网络,开辟公众科研实践平台 积极推进虚拟植物园、动物馆、古生物馆、微生物馆、病毒馆、天文馆等网上展示与互动平台的建设,5、科学传播媒体建设(2),结合重要科技节日、国际组织科技活动年开展专项科学传播活动 针对公众关心的重要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结合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最新科学知识和科技进展的宣传与传播 邀请海外科学家来华开展高水平科学传播活动 举办科学展览会(类似英国皇家学会的形式),6、特色科学传播活动,调动广大科学家创作科普作品的积极性,加大对优秀原创性科普作品的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我院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科学传播资源,加强与各大媒体的合作,拍摄制作一批优秀科普影视作品 推动科普实物的创新与制作, 推动科普实物的社会化和市场化,7、科学传播作品创作,加强与中央部委之间的合作 加强与地方政府 加强社会组织的合作 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8、对外合作交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