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教育学原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5913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21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课件教育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21页
培训课件教育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21页
培训课件教育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21页
培训课件教育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21页
培训课件教育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课件教育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课件教育学原理(3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本章主要内容:,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二、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学科群的关系三、教育学原理课程内容编写的逻辑顺序,绪 论,本章重点:教育学概念与教育学科发展的关系 本章难点: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学科群中的定位,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孕育萌发阶段,独立阶段,学科群形成阶段,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 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1、 孕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

2、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孔子,柏拉图,2、 萌发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学记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具有下述几个特点:,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大教学论,还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是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尚有争论。,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但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德国的康德于1776年首先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夸美纽斯

3、,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育学体系的人。 1806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赫尔巴特,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是因为:,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第二,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 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三)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 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 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美育、

4、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斯宾塞,德国教育家拉伊(W. A. Lay, 18621926)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美国的杜威(J. Dewey, 19591952)1916年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凯洛夫,中国以1901年王国

5、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如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等。,2、此阶段教育学科的特点:,第一,研究视野开阔。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状态。其二,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其三,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流派。,(四)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时间跨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的深化、整合是沿两条路线开展的。 一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

6、作,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1915)出版了教育过程。,布卢姆,布鲁纳,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JI.B. 3aHkoB,1901-1977)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K.aaHc)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2、特点,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远未完成。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出这一阶段的特点。,二、教育学原理学科与教育学原理课程,1、教育学原理存在的价值与定位单数的教育学演变为复数教育学 2、教育学原理课程介绍 教育学原理学科

7、与教育学原理课程相关而不相同。 本课程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本课程的内容和逻辑体系,第一编 教育社会人 第一章 教育概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编 教育活动与过程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五章 他人教育活动 第六章 自我教育活动 第七章 教育过程宏观分析第三编 教育模式 第八章 关于教育模式的论争 第九章 他人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 第十章 以他人教育为主阶段的教育模式 第十一章 以自我教育为主阶段的教育模式,3、本课程参考文献,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的教育学原理,该书系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图书,1998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他主要参考文献:,1、黄欣祥著:从他人教育到

8、自我教育,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2、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教育学(1980年至今)。6、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本章复习思考题:,1、教育学研究对象与目的是什么? 2、简述教育学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何为单数教育学、复数教育学?4、与其他社会学科相比较,为何教育学独立较晚?,第一章 教育概念,1、权威教育定义的介绍

9、与分析2、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基本方式3、教育、他人教育的与自我教育的定义,主要内容:,重点: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存在方式 难点: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联系与区别,本章重点与难点,第一节 根深蒂固的误识: 教育就是他人教育,一、两部教育大辞书的“教育”词条释文: 教育就是他人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教育” 教育大辞典的“教育”,“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

10、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教育”条目释文,“教育(education)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指义的教育,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

11、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教育大辞典的“教育”词目释文,“什么是教育” ?有两种完全不同倾向的看法:一种过于宽泛,一种过于偏狭。 对教育作宽泛解释的只有少数教育家,如法国的卢梭 、美国的杜威; 大多数教育家对教育作偏狭的解释,如英国的斯宾塞 、法国的涂尔干、前苏联的加里宁。,二、人们普遍认同:教育即他人教育,人们是如何得出 “教育就是他人教育” 这一结论的呢?,三、循环论证:教育即他人教育,第一种方法,是从探求“教育”一词的原始涵义入手,去认识和解答“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我国学者陈桂生先生堪称应用这一方法的代表人物。,大致有三种认识方法:,评价,:中国古代“教育”一词和西方的Edu

12、cation一词并不等同于古代教育事实本身。,第二种是采用对古今中外具有广泛影响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进行归纳、概括和抽象的方法。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和教育大辞典中的“教育”条目释文 。,:这种方法都只是涉及到人们对“什么是“教育”的认识,而不是教育事实、现象本身。,评价,大致有三种认识方法:,第三种是寻求某些能区分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标准,并进而揭示教育涵义的方法。如彼得斯对“教育”概念的分析。,:人们既然认为教育就是他人教育,就会按照这种认识去设计、建构教育,其结论必然是:只有典型的、专门的他人教育学校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评价,大致有三种认识方法:,上述三种认识或研究方法虽然不一样,但

13、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循环论证:首先假设某种教育涵义是教育的真正涵义或某种教育现象是真正意义的教育,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去推断或论证教育的涵义或标准,最后又回到原点。,循环论证:教育即他人教育,第二节 教育现象及教育定义,一、教育现象与非教育现象的两个区别点,二、教育的起源,三、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教育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四、教育的定义,首先,人的活动(包括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其次,人的活动(包括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一)、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教育”的区别,一、教育现象与非教育现象的两个区别点,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目的的指向性。人的其他社会活动的目的不是直接为了影响人的身

14、心发展,唯有教育才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二)、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综上分析,教育现象与非教育现象有两个区别点,其一是社会性,其二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它们也是教育现象两个基本特征。,(三)、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生物学起源论(法 利托尔诺)心理学起源论(美 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学者),二、 教育的起源,三、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 教育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不论教育现象如何纷繁复杂,其基本形式只有两种,那就是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教育、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广义定义: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去影响自身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与此相应,他人教育是某个人或某些人有意识地去影响

15、他人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自我教育是个人有意识地去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四、 教育的定义,教育、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狭义定义: 狭义的教育就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他人教育就是某个人或某些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狭义的自我教育就是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学第二章,本章主要内容:,一、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与移位 二、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与难点:,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人口、环境等,“教育与

16、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第一节 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与移位,一、教育在农业社会中的定位 二、教育在工业社会中的定位 三、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定位,一、教育在农业社会中的定位,农业社会教育分化为非正式教育与正式教育,正式教育的发生与发展与政治、军事或宗教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教育在工业社会中的定位,工业社会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受到生产力强烈需求的牵引,逐步改变了农业社会时期的定位,不再偏向于政治或军事、宗教,而是迅速向经济发展方面移动。,三、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定位,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工业社会时期个人在特定年龄、特定空间接受教育将成为历史。,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几种主张,“政教合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