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656358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二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运动的世界,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_、相互作用和_ 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_、_、制定计 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_、分析与论证、评估、 交流与合作,物质结构,运动规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二、动与静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被选作_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在_.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_.,位置的改变,参照标准,改变,没有发生改变,【活学巧用】 教学楼的运动状态以地面为参照物,教学楼是_的;以正在走

2、向学校的学生为参照物,教学楼是_的.,提示:以地面为参照物,教学楼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变,所以教学楼是静止的以学生为参照物,教学楼相对于学生的位置改变了,所以教学楼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 运动,三、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 认:使用前要认清刻度尺的_、_及零刻度线(如 图所示).,量程,分度值,km,mm,nm,dm,mm,放:刻度尺要_,有刻度的一边要_被测物体. 看:读数时视线要_. 读:要估读到_. 记:记录数据包括_和_.,放正,紧靠,与尺面垂直,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单位,(3)误差 定义:_与_之间的差异. 减小的方法:_. 2.时间的测量

3、 (1)国际单位:_. (2)测量工具:手表、_等,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秒(s),停表,【活学巧用】 测量长度 指出图中测量物体长度的错误. (1)_; (2)_; (3)_.,提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对齐零刻度线(没有零刻度线的,可以对齐一整刻度线),图中的物体边缘没有对齐任何一条刻度线,所以不正确刻度尺的刻度线只有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才准确,图中刻度尺的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之间有一段 距离,会导致测量不准确,应该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朝向上方,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图中的视线与尺面不垂直,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尺面垂直. 答案:(1)没有对齐零刻度线 (2)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

4、3)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四、快与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2)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_. (2)概念:物体在_通过的路程. (3)公式:_. (4)单位及其换算:1 m/s=_ km/h.,运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3.6,(5)测量 原理:_; 基本器材:_、_. 3.两种运动,刻度尺,停表,匀速直线,变速直线,【活学巧用】 跨栏比赛(1)观众根据刘翔在前面判断刘翔获胜的方法是_ _. (2)裁判根据比赛成绩判断刘翔获胜的方法是_ _. (3)刘翔的平均速度_奥利弗的平均速度,提示: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相

5、同时间比路 程,相同路程比时间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说明刘翔跑过 的路程比奥利弗长,又因为他们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刘翔比 奥利弗跑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看到刘翔所用的时间比奥利 弗短,同时他们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10 m),所以刘翔比奥 利弗跑得快.根据速度的公式 知,路程相同,刘翔用的时 间短,故刘翔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3)大于,一、运动和静止 1.参照物选择原则,(研究对象除外),(地面或相对地面 静止的物体),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物体就是运动的;

6、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物体就是静止的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结果往往不同 4.相对静止:如果两个运动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即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中考警示】(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但参照物不是真正的静止不动,因为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若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那么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典例1】(2011鞍山中考)“五一” 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 爷爷和奶奶他们刚刚进站上了车, 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

7、车上坐着赵 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儿,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_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_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思维导图】【精讲精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不同小丽刚刚上车,车辆没有开动,感觉客车开动是选择了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的缘故;小丽乘坐的客车相对地面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这种现象说明了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8、).,答案:(1)对面的客车 (2)地面(房屋、相对于地面静止的 客车等)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二、长度的测量 1.选 (1)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大于物体的长度; (2)刻度尺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此外还要考虑测量的可行性 2.放 (1)对齐零刻度线; (2)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齐或平行;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3.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其他整刻度线为“零”起点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等于终端刻度值减去“零”起点刻度值,【方法技巧】取平均值的方法 用相同规格的刻度尺对同一长度进行多次测量,用多次测量值的和除以测量次数,求出测量

9、值的平均值,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始终与测量值有效数字的位数保持一致,把求出的平均值记为测量结果,【中考警示】(1)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时,不能求平均值. (2)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同一测量结果可以用不同的单位记录,但其准确程度不变.,【延伸拓展】特殊长度的测量 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越好的原则. 1.累积法(也叫测多求少法) 在待测物体的长度很小,而测量用的刻度尺精确度又不够时,可以先测出若干个和它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以这些物体的个数,就得到待测

10、物体的长度.,2.以直代曲法(也叫化曲为直法) 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可以先量出一小段直线的距离,然后看一下曲线一共有多少段这样的直线,即可计算出曲线的长度. 3.滚轮法(也叫以轮代尺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用一个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再测出滚轮的周长;然后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圈数,即可算出曲线的长度.,4.平移法(也叫化暗为明法) 有些待测的长度隐含在物体内部,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可借助其他工具把待测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例如,要测硬币的直径,就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典例2】(2011怀化中考)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 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

11、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在 一支铅笔上紧密地单层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 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 度尺的分度值是_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cm, 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mm,【思维导图】本题采用了“累积法”测量导线的直径,准确读出总长度是关键,【精讲精析】先测出总的长度再除以缠绕的圈数,然后就得到每一圈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即为最小两刻度之间的距离,通过观察知本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进行估读,总长为2.35 cm,总圈数为40圈,所以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导线的直径约为0.59 mm. 答案:1 2.35 0.59,三、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1

12、. “单位时间内的路程”可以表示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 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用两 个物理量的比值给第三个量下定义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是物 理学中一种常用的定义方法. 2.速度单位换算:1 m/s=3.6 km/h,则1 km/h= m/s.可见 1 m/s1 kmh,即m/s是大单位,而kmh是小单位.,3. 速度公式的应用 (1)求速度: (2)求路程:s=vt; (3)求时间: 【中考警示】(1)公式中s、v、t必须具有对应性,即三个量必 须针对同一研究对象在同一运动时段的运动,切忌“张冠李 戴”. (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配套统一.,【典例3】(2010莆田

13、中考) 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列车在7 :55的瞬时速度多大? 【思维导图】,【精讲精析】本题既考查读表的能力,又考查计算能力.首先 从表中读出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和时间,然后统一单位、选择 公式进行计算. (1)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s=105 km, 所用时间是t=42 min=0.7 h, 所以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2)由表可知,7 :55时列车停在车站内,处于静止状态,故 此时列车的瞬时速度为零. 答案:(1)150 km/h (2)0,四、运用图像描述运动

14、 常见的描述运动的图像有s-t图像和v-t图像. 1.s-t图像解读 (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该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 (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 线运动,并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2.v -t图像解读 (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如图所示,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一条水平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表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方法技巧】1.分析图像的注意事项:(1)图像中的横坐

15、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2)由图像的形状判断物理量的变化规律.(3)理解图像上各个特征量(斜率、交点坐标、面积等).(4)图像中隐含的物理规律 2.比较方法:比较同一坐标图上的多个均匀变化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控制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物理量不变,比较纵坐标(横坐标)对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中考警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可以由速度公式来计算,但它的速度是一定的,速度大小与所取的s、t无关,不能说v与s成正比.,【典例4】(2012铜仁中考)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 -t图像.【思维导图】本题无需描点,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画v -t图像,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