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鉴赏(一)3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65284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语言鉴赏(一)3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诗歌语言鉴赏(一)3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诗歌语言鉴赏(一)3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诗歌语言鉴赏(一)3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诗歌语言鉴赏(一)3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语言鉴赏(一)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语言鉴赏(一)3(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 ?,巩固练习,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4分) 答:“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分)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1分) “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分)突出了作者一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分),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 ?,巩固练习,(1)本诗中,“月亮”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在本诗中,诗人借助丰富

2、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早 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为什么?,诗歌语言鉴赏,基本题型 1、炼字型试题 2、语言风格型试题,炼

3、字型试题,高考真题回放 1、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2012湖北) 2、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007天津) 3、评析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2007广东) 4、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5分)(2008湖南) 5、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010广东) 6、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010湖南) 7、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2013湖南),设题方法,1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 3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 是哪个字,为什么?,新 晴 野 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分别是“明”和“出”,“明”是明亮,“出”是“突兀而出”。(步骤一)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二) “明” “出”二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画面清新明丽,表达了作者雨后的愉悦之情。 (步骤三),1、解答分析: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

5、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方法探究,2、答题步骤创新设计P142 (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指出运用的手法)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效果),P139例1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

6、透”字,极为传神的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课堂练习,春 日 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三联中“逆”“私”二字的妙处。(5分) 答:“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1分)(步骤一) 颈联使用拟人手法(1分),窗下的那一片绿草迎接我,五亩的田地也偏爱着我,(1分)(步骤二)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步骤三)意思答对即可。,金陵城西楼

7、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白云和古城的影子倒映在江面,凉风吹来,微波涌动,让人仿佛感到古城在轻轻摇荡。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步骤一、二)“摇”“滴”两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秋月下临江古城的令人神往的动态美。(步骤三),炼句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

8、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晴天本无雨,夏夜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释句)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手法)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作用:意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宋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1)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

9、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答题步骤学海导航P142 结合诗歌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该句所描述的内容; 说说该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10、”。“夕”字是全文线索,串联起诗人所见、所感。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望”是全文的线索,串联起诗人所见、所感。,诗眼型试题,答题步骤学海导航P142 指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句)写了哪些内容; 分析该字(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案: (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 (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

11、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所以“凉”字是诗的诗眼。(步骤一、二),P131例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课堂练习,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参考答案 : (1)“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意为云彩散去,数座峻峭的山峰显露出来,作者有意

12、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青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诗句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因此是该诗的诗眼句。(步骤一、二),风格型试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这首诗的颔联是传诵的名句,有人认为“翻疑梦”三字十分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具体说说理由。 答:同意。因为诗人与韩绅久别重逢,突

13、然相见,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见的不易。“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自然的表达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

14、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的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2)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答: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千丝缕。 后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小楼藏不下,愁几度飞上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作业:三维设计P133梦之旅题组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