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43862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太平洋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西太平洋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西太平洋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西太平洋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西太平洋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太平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太平洋(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永續發展,4-1 天然災害 4-2 環境汙染 4-3 全球變遷,4-1-1 地震,台灣地震發生頻率頻繁: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西側中央,為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接處。,全球地震分布圖,世界上有三個主要的地震帶: 1.環繞太平洋邊緣的環太平洋地震帶, 2.歐亞大陸南緣的歐亞地震帶, 3.各大洋中的中洋脊地震帶。,地震波,實體波:可在地球內部傳播。1.P波(縱波):性質與聲波相似,質點運動 和波傳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 2.S波(橫波):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速度次之。 波在地殼中的速度大約是6.57km/sec,波大約為3.54km/sec。科學家推測出震央的所在地,就是利用P

2、、S二種波的速率不同所引起的時間差,而推算震央的所在位置。,震源與震央,地震規模,芮氏規模增加1,釋放的能量增加約為原能量的30倍。,地震強度,台灣震度表,8,日本震度表,集集大地震1999/9/23,規模7.3,深度8.0公里,4-1-2 火山爆發,火山爆發:地下深處的高溫岩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地表。 火山可以分為死火山(地底岩漿庫不存在,且已無任何活動)和活火山(地底岩漿庫存在且正在活動),及一段時間內沒有噴發的活火山叫做休眠火山(地底岩漿庫存在但暫不活動 ) 。 災害:火山灰會遮擋陽光,火山碎屑會影響生物,噴出的氣體會加強溫室效應。,岩漿成分的不同,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噴發方式

3、:,(1) 爆炸 式噴發中性或中酸性岩漿由於黏滯性大,會以此方式爆發,常形成 錐狀 火山,例如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七星山、義大利維蘇威火山。(2) 寧靜 式噴發當岩漿的黏滯性較低時,氣體容易散逸,岩漿傾向以溢流方式噴發,常形成 盾狀 火山或熔岩臺地,例如澎湖群島或夏威夷火山。,全球大多數的火山也發生在板塊交界帶附近,2011/3 夏威夷火山,台灣的火山,火山噴發的預兆,1. 地震:越接近噴發的時間,地震頻率增加,規模也漸次增大; 2.氣味:岩漿逐漸上升靠近地表,火山氣體會先行逸散至大氣中; 3.地溫:岩漿上升靠近地表,地層溫度上升; 4.聲波:地層活動、岩漿移動及火山氣體逸散會發出響聲; 5.動物

4、活動:火山氣體及表土溫度升高,使某些動物不能適應而遷移。,4-1-3 洪水,成因:雨季時,大量降雨使得河流流量突然增加,河水無法宣洩導致水位暴漲,便會溢出河岸氾濫成災。 自然因素:(1)瞬間雨量或累積雨量,超過河道的排放能力。 (2)可用的滯洪區的容積減少。 (3)天體的引力、引發的大潮、小潮。(4)地震引發的海嘯。,人為因素(1)濫墾濫伐。(2)河道淤積,疏於疏浚。(3)高度都市化,與河爭地。(4)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暖化。 氾濫平原:通常洪水挾帶大量礫石及泥沙,隨著氾濫的河水淤積在河道兩側。 臺灣地區的河流短促、地形陡峭、雨量又集中,颱風和梅雨季節所帶來的豪大雨,是造成洪水的主因。,2009

5、/8/8莫拉克颱風,4-1-4 山崩,1.定義:大量土石或大片岩層,受到重力吸引,由山坡快速向下滑落的現象。 2.主要成因:(1) 坡度 是影響山崩的主要因素,坡度愈 陡 ,斜坡上的岩體愈易崩落。(2) 水 的影響,包括下滑力 增加 (重量增加),或摩擦力 減少 ,容易引發山崩。,3.順向坡:是指坡地坡面傾斜方向 與地層傾斜方向相同者。,順向坡,逆向坡,林肯大郡:1997/8/18溫妮颱風,九份二山:1999/9/21集集大地震,國道三號山崩:2010/4/25,4-1-5 土石流,1.定義:大雨過後,水份浸泡泥土,使其具有流動性,順著地勢向低窪處流動,形成土石流。 2.主要成因:(1)陡坡邊

6、緣。(2)山崩地區。(3)工程的廢棄土。 3.形成土石流的條件:(1) 陡坡 :易發生於坡度1530度的區域。(2)大量的破碎岩塊。(3)大量的 雨水 。,土石流災害,4.85年賀伯颱風,98年莫拉克颱風。 5.土石流的預防:(1)保護森林,做好水土保持,增加土壤的含水量。(2)減少山坡地的開發,做好水土保持。(3)開發前做好地質調查,避開土石流危險區。,4-2-1 空氣汙染,人類活動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懸浮微粒等,其主要來源為汽機車和工廠廢氣。 行政院環保署利用空氣污染指標( PSI ),標定空氣污染程度。 PSI值在 100 以下時,表示空氣品質對健康較無

7、影響;而PSI值在101以上時,體質敏感者或身體狀況不佳者,症狀會有惡化的可能。,政府單位利用制訂空氣污染防治法、徵收空污費用、加強稽查及綠化環境等措施,以改善空氣污染。,空氣汙染的影響層面不僅止於對大氣和生物的危害,也牽涉到酸雨、水汙染等問題。,4-2-2 酸雨,在空氣沒有受到污染的地區,天空降下來的雨水,也具有酸性,其PH值約為 5.6。 由於工商業的發達,空氣產生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氯化氫及一些懸浮粒子等,與雲層中的水滴結合,便會形成帶有酸性物質的雨水,稱為 酸雨 。 環保署將pH值小於 5.0 的雨水稱為酸雨。,酸雨的危害,(1)酸雨對人類的影響。 (2)酸雨對土壤的影

8、響。 (3)酸雨對河川湖泊的影響。 (4)酸雨對植物的影響。 (5)酸雨對建築物的影響。,4-2-3 水汙染,水污染:是指由於人為因素直接或間接的將污染物質介入於水體後,影響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水污染來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為的污染源。人為的污染源則來自人們各種活動及開發所產生的污染物。 河川、湖泊、水庫、地下水若受到污染,將破壞生態的平衡。海洋會是所有污染物最後的歸所。,優養化:肥料中的營養鹽被雨水沖刷,使藻類過度繁殖,藻類死亡時因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氧量,破壞生態平衡。,4-3-1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溫室效應:從地球表面反射的紅外線不會進入宇宙,而被溫室氣體吸收,

9、在地球表面形成一個保溫層,因此保持了地球表面的溫度平衡。 全球暖化:由於溫室氣體的急遽增加,破壞溫度平衡,多餘的熱量散不出去,使得溫度上升的一種現象。 溫室氣體:是指大氣中能吸收 紅外線 輻射,增加地表溫度的氣體,包括 水氣 、 二氧化碳 、 甲烷 、臭氧及氟氯碳化物等。,適量的溫室氣體可以使地球維持適當的溫度,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球的平均溫度約只有-18。 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及大量砍伐森林,使 甲烷 和 二氧化碳 的含量增加,增強溫室效應,使全球暖化更明顯。,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甲烷濃度變化,全球暖化的影響,沙漠化現象擴大,生態體系改變。 兩極和高山的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 生

10、物往兩極或高山遷徙。 不正常暴雨及乾旱等極端天氣現象。為減緩溫室效應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在西元1997年簽署京都議定書,以具體行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現象,4-3-2 臭氧洞,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線,保護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地球各地臭氧層密度大不相同,在赤道附近最厚,兩極變薄。 自 1978年開始,全球各緯度平流層的臭氧含量降低, 南極 上空則是臭氧被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甚至在春季(10月)期間更會出現所謂的臭氧洞。,臭氧洞示意圖,臭氧洞形成原因,破壞臭氧層的元凶即是氟氯碳化物( CFCs ),穩定性高,不易起化學變化。

11、 氟氯碳化物分子要上升到 平流 層,受紫外線照射才會分解出 氯 原子, 氯 原子會分解臭氧分子,降低臭氧含量。 氟氯碳化物生命期長達數十年至百年之久。 蒙特婁議定書:管制氟氯碳化物使用之國際公約,自1996年起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4-3-3 洋流與聖嬰現象,洋流:海水沿固定方向產生的大規模運動。 黑潮:寬度約100公里,深度約1000公尺,流速100200 m/s。,聖嬰現象,聖嬰現象:聖誕節前後,東太平洋海域的表層海溫及洋流發生異常 增溫 的變化,導致太平洋兩岸的天氣異常,甚至影響全球的氣候。 大約每隔二至七年,祕魯外海水溫升高的幅度特別大,持續時間也較長,稱為聖嬰年。,赤道地區東風帶,大

12、氣與海洋並不是各自獨立的,一方面大氣環流驅使海水運動,另一方面海水與大氣之間也不斷交換熱量。,正常年:,(1)熱帶太平洋東部之氣壓場高於太平洋西 部,產生熱帶盛行 東 風帶,並帶動太平洋之表層洋流向 西 流。 (2)在東太平洋,海洋深處之低溫海水因表層海水的牽引而補充(稱 湧升流 ) 。,聖嬰年,(1)東太平洋之氣壓場降低,西太平洋之氣壓場卻增高。氣壓場的改變使得熱帶盛行東風帶減弱,甚至轉為 西 風帶。 (2)原來西行之東太平洋表層洋流變為向 西 ,逐漸受熱增溫後聚於東太平洋海域,熱帶太平洋表面水溫就呈現出東高西低之變化,也抑制低溫且富含養分的湧升流上湧。,聖嬰現象的影響,(1)東太平洋海水溫

13、度異常增高,經對流作用形成雨雲, 導致附近地區降雨增加,發生豪雨及水災之機會增高。 (2)西太平洋為了均衡東太平洋區的空氣,上空的空氣下沉,並抑制降雨,在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易導致 旱災 。,正常年,聖嬰年,El Nio 現象:1997,NOAA,乾旱:澳洲,水災:祕魯,反聖嬰現象,聖嬰現象是太平洋東部海水溫度異常變暖,反聖嬰現象就是太平洋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反聖嬰現象會造成全球氣候的異常。影響包括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異常乾燥,使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區有異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日本和朝鮮半島異常寒冷。,意猶未盡,看相片跟影片吧!, 100/3/11 日本地震與海嘯公視 面對台灣98/8/8 莫拉克颱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