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历史第一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39609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历史第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二上历史第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二上历史第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二上历史第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二上历史第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上历史第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历史第一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第一课,第一课,人猿相辑别,站立起来的祖先,“北京人”的足迹,人类起源的神话与进化论,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讲述人类的起源。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有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从有了人类。我国女娲抟(tuan)土的传说。一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好着泥土造出了许多男男女女。到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长期发展进化而来的,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站立起来的祖先,一千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东部形成一条南北大裂谷,裂谷东部陆地上升,降水减少,原来茂密的森林

2、变得稀疏起来。生活在这里的古猿被迫下地生活,渐渐直立行走,走上了向人类进化的道路。,1直立行走的必然结果是手脚的分工 2使视野开阔,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3直立是喉咙声道变小,促进发音器产生很大的进化,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比如,直立行走的必然结果是手脚的分工。又如,直立之后,使视野开阔,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在你看来,直立姿势对人类体质的形成还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猿到人的转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其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好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的

3、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两三百万年的历史了。,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地址:,时间:,中国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位于第二阶梯 云贵高原,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中国北京周口店一带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草原和湖泊,气候比较温暖,那里生活着一群古人类。他们居住在龙骨山的洞穴中,我们称为北京人。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是他们的双手比较灵巧,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下肢比较强壮,能够向现代人一样奔跑。,“北京人”的足迹,已采集、猎取动植物来获得食物。,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环境险恶,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那时的人们

4、,只能共同的劳动,共同的分享劳动果实,过的群居生活。,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有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的骨骼化石,在龙骨山洞穴里被发现,因此被称作山顶洞人。他们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山顶洞人使用的石器仍然是打制的,但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除了采集和狩猎,他们也捕鱼为食。重要的是,他们已学会人工取火。,在远古人类哪里,人工取火就是摩擦生火。恩格尔说过:“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人工取火与利用天然火相比,有什么好处?,1.随时随地地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经一步增强。,2.节省保存火种的人力和物力。,3.避免因争夺火种而引发

5、的战争。,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共同的震怒先,一般有十几个人。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祖国境内还分布着不少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最多的国家。,1.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从下列选项中挑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两项。( ) ( ) A.自然条件的作用 B.劳动的作用 C.直立行走 D.饮食习惯的变化 E.古猿特有的体质,B,C,2.将下列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 ) A.打制石器 B.直立行走 C.保存火种 D.熟食 E.人工取火,B A C D E,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带,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打制石器、石器、木棒,天然火,群居,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带,距今约三万年,基本与现在人一样,打制石器、经过磨光和钻孔,人工取火,群居,1.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2.都使用打制石器 3.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