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63949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改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改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改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改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讲座,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 杨春华副主任医师,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 杨春华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五下午(擅长老年高血压,老年心力衰竭等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卒中后遗症等治疗),我国老年人的基本现状,人口老龄化 是指在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增加的一种发展趋势。影响人口老化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 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社会老龄化 老年人口系数增加导致社会老龄化。联合国规定: 一个国家和地区,年 满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或年满60岁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即可定 为老年型社会(社会老龄化)。 中国老年报

2、报道,我国老年人口系数已于1999年10月1日 10%,已成为老年型社会。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月27日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吴玉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 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系数将达到20%,成为超老年型社会。,中老年如何划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44岁以下:

3、青年人 45岁59岁:中年人 60岁74岁:准老年人(年轻的老年人) 75岁89岁 老年人 90岁以上:长寿老人,人的衰老有哪些表现,我国自古以来称60岁为花甲之年,而且规定这一年龄为退休年龄。现实生活中也以60岁作为老年人的区分年龄。 外观的老化: 皮肤、牙齿、脊柱、头发 循环系统(心血管) 内脏的老化: 内分泌系统 器官,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内因即遗传基因 在疾病中所占的作用为20% 二是外因,即环境因素外因为80%,老年人良好健康状态,首先做到十六个字: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老年人合理饮食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求饮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二是在烹调配膳上

4、应当照顾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平衡,老人应学会三忘:忘老、忘病、忘忧 忘掉昨天,享受今天,展望明天 心理平衡 保持稳定的心态 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他人 正确对待社会 生活像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 心理平衡 三个快乐 知足长乐 助人为乐 自得其乐,老年人常见疾病 与 自我保健,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官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病因尚不明确,但一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者较易患病. 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类型有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也可以发生各种心律失常或突然死亡.,冠心病的

5、误区,冠心病误区1:冠心病是老年人的疾病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是老年人的疾病,自己不会患上冠心病。其实不然,冠心病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低龄化和年轻化的趋势,每年都在增长。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所以,年轻人更要注意预防冠心病的发作,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冠心病的误区2:出现心绞痛症状硬撑,不及时治疗 很多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时常发生的症状,可他们认为影响不大,不进行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心绞痛发作时,应及早地服药治疗,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病情。如果药物治疗不理想,应及早的去医院救治,以免发生心肌梗死的现象。 冠心病的误区3:急性心肌梗死不愿接受手术

6、冠心病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及早的接受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出现。 通过上述的介绍,希望患者能认清冠心病的误区,只有改变对冠心病的认识误区,才能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一旦出现了冠心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加以控制,冠心病患者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术后还要注意护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对身体的较快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的区别,心绞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身体位于胸骨的后部,男性身上比较常见,而心肌梗塞的疼痛的性质、部位和心绞痛类似,但它的发作频率每次都很短,前后差不多为20分钟左右。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7、在以往的几篇心血管疾病的文章中,一直提到秋冬季节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请各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注意保暖等话题。其实重复说这些话题,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想给各位一个能牢记的印象。现回到主题上,为什么说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在疼痛上有区别,随着我院专家的介绍,详情见如下内容: 所谓心绞痛,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综合症。它的疼痛部位主要在身体位于胸骨的后部,临床上在男性身上比较常见,大部分病人的年龄平均都在45岁左右或以上,主要的诱因都来源于平时的工作和家庭两头的压力,有时在工作上难免会有点不爽的事情,致使心情变差,然后在每天的午餐和晚餐都是随意解决的,

8、工作忙起来根本就不吃了,饱一顿,饿一顿的状态,再说如今秋冬季节,如在办公室里吹暖气很舒服,但出来后也没一段适应的过程,直接冲向室外赶赴自家,导致一冷一热受寒,如果在阴雨天气更为严重。 而心肌梗塞的疼痛的性质、部位和心绞痛类似,但它的发作频率每次都很短,前后差不多为20分钟左右,如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就更加剧烈,多数人都受不了,因它会持续数小时之久,而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症状来说,多数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且伴有发热的状态,此时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这些疼痛的症状;而心绞痛没有发热症状,也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不适症状。,冠心病的自我保健,1、 合理的膳食 饮食应以

9、低脂、低盐、少食多餐为原则。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吃或不吃肝、肾、脑、肠等动物内脏,少量多次饮白开水,降低血液粘稠。补水最好注意夜间和晨起后补水,以防夜间和清晨心脏病发作。 2 、适当进行锻炼,保持劳逸结合 冠心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必要的,如养花、养鱼、练习书法等活动。进行缓慢有规律的运动。 3、保持稳定的心态 遇事冷静,保持情绪稳定;避开过度紧张的工作环境, 缓和工作压力;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大喜、大悲、大怒及过度忧伤,保持稳定的心态。 4 、戒烟限酒 吸烟或被动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冠心病人原则上饮葡萄

10、酒以每次不超过100克为宜。,冠心病的自我保健,5、防寒保暖 寒冷季节,心血管病人应注意防寒保暖。寒冷刺激会使冠脉发生痉挛,血液瘀滞,血流缓慢,引起心梗。 6、坚持正确服药 按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以防引起不良后果。定期去医院复查,如心电图、心功能检查等。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休息,同时口服硝酸酯类制剂,一方面缓解症状,另一方面为送往医院抢救赢得时间。,高血压,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它的定义是:在海平面采用标准测量方法(即医生配合血压计所用的测量方法),至少两次不同日血压中,

11、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的三个阶段,高血压在临床上根据症状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期是初期高血压,并无太大的症状,血压升高是诊断高血压的一个指标和依据,当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而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同时会有心脏以及肾脏的病变和症状出现。 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伴有脑溢血或高血压脑病、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血。,高血压的误区,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重视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需要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然而,目前不少人对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 明知有病,不愿吃药。 有些病人虽然

12、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自觉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症状,或对吃药感到厌烦,或担心吃药上瘾,或担心药物会有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这些人的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久而久之,势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保护靶器官,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病。对于血压在150/90mmHg左右轻度的血压偏高患者可以先不吃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控,如果观察36个月血压控制不好,就必须用药物控制。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副作用是可逆的、轻微的,只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应该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害怕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误区,误区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许

13、多高血压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测量血压不高就不吃药,等到血压升高后再服药,其实,这些作法都是很不科学的。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上下波动。有研究证实,血压经常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比轻、中度高血压的危害还要大。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没有任何办法和任何一种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需要终生用药物控制。目标血压达到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切忌自觉症状良好后便突然停药。 误区三跟着别人的经验用药。 门诊上经常看到一家多人都有高血压,吃一样的药,结果有的血压控制较好,而有的控制不好。因此,高血压病人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

14、模式服药.,高血压的误区,误区四 盲目追新、追贵。 门诊常见有的病人点名要药,让医生开广告上推荐的新药,或者要“最好、最贵”的药。 误区五 来回换药。 有不少病人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 误区六 恨病吃药,超量服用。 由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腔也相应变细,血流减少,一般主张选用小剂量、较缓和的降压药,并在1周内每日观察药后血压变化的情况,最终选择一个最佳有效的维持量。老年人血压最好维持在160/90mmHg左右,老年人降压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高血压的危害,1、高血压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高血压的影

15、响,血液中胆固醇和其他碎片容易沉积在冠状动脉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同时由于高血压造成的血管肌肉变厚也可以使血管狭窄 2、高血压病危害心脏 人体长期血压增高,左心室逐渐发生肥厚。心肌肥厚引起和加重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4倍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力衰竭,与没有高血压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高血压的危害,3、高血压病危害脑 高血压使脑血管狭窄,造成脑部动脉血管的阻塞,引起瘫痪和语言问题,甚至死亡 由于长期高血压的作用,增加了脑血管壁的脆性,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脑卒中的发

16、生与血压的数值呈正相关,如果血压降低6mmHg,中风的发生则减少34% 4、高血压病危害肾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滤除人体内有毒的废物和调节体内渗透压力 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功能逐步减退,表现为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等上升;以及蛋白尿、血尿和水肿 随着血压的增高及肾动脉硬化的逐渐加重,可出现肾功能衰竭。舒张压每降低5mmHg,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危险性至少降低25%,高血压的危害,5、高血压病危害眼睛 导致眼底出血 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高血压的预防,1、饮食控制 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少食含脂肪高的猪肉,多食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类 少吃肥肉,不仅可以减肥和保持正常血压,而且可以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心肌梗死和中风 减少盐的摄入,建议每人每日不超过6g 应增加含钾、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2、降低体重和戒烟戒酒 降低体重有助于患者降低血压,体重指数应在20-25之间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 饮酒能增高血压水平,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