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39439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常淑敏,第一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一、基本理论观点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关于人类行为起因的看法 个人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互动论,交互决定论示意图,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和教师为例来说明三元互动过程。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认知与体验。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坚持和努力程度,从而导致成绩的优劣(个人行为)。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会使学生调整自己的效能感水平(行为个人)。好成绩会增强自信心,成绩不理想就会引起挫折感。,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也存在相互作用。比如教师对

2、学生的鼓励会明显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水平(环境个人),而学生所表现出的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又会促进教师更为有效地教学(个人环境)。同样学生的行为与教师也存在这种相互关系:如果学生学习勤奋,教师就会对这样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行为环境),而教师的言语又会明显地感染学生的学习行为(环境行为)。,(二)社会学习(观察学习),行动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的区分 社会(观察)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所进行的学习。 教师的目标是给学生提供积极的角色示范来帮助他们学习良好行为,预防学生可能面临的危险的负面的角色示范。,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观察现实、电影和卡通片中的成人榜样的攻击行为对儿童行

3、为表现的影响; 对成人攻击行为的奖励和惩罚对儿童的模仿行为的影响; 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对儿童学习过程产生的影响;,观察学习的基本加工机制,替代过程 认知过程 自我调节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榜样的特点 相似性 影响力,观察者的特点 信息加工能力 人格特点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或信念,观察学习的行为调控因素 直接强化 间接强化 自我强化,对教学的启示,帮助学生获得新行为 表现出已经学会的行为 加强或减弱对行为的抑制 激发适当的情绪,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案例:,“大家都回忆一下,”邓巴说,“上周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圆

4、的面积和立方体的体积,今天将探讨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这次由你们自己去做。在你们每个人的实验台上都有5个体积不同的圆筒,一把尺子和一台计算器,你们还可以用水槽里的水。但是,你们所要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应该是头脑和同学。记住,在活动结束时,各个组的每位同学都要做到不仅能够说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而且要能够准确地解释该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有什么问题吗?好,开始吧”。,这是邓巴先生所教的中学数学科学课程。班上的学生们开始活动起来。他们4个人一组围坐在实验台旁边,其中“智囊组”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圆筒装满了水。米格尔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圆筒都装满了。下面该做什么了?”玛格丽特说:“我们来测量它们吧。”她拿

5、起尺子,并让戴夫记下测量结果。“这个小的圆筒高36毫米,等一下,底的直径是42毫米。”,“那又怎么样?”约兰达说,“我们用这种方式不能测量出体积来。在开始测量每个圆筒体积前,我们最好先考虑一下。”“约兰过说得对。”戴夫说,“我们最好先做个计划。”“我明白了,”米格尔说,“我们先要有个构想。”约兰达说:“对,让我们考虑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想一想,邓巴先生让我们回忆圆的面积和立方体的体积,我想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你是对的,米格尔,”恰巧经过这里的邓巴说,“但是你们怎么利用这个信息呢?”,“智囊组”沉默了一会儿,戴夫大着胆子说:“让我们试着测量出每一个圆筒底部的面积,刚才玛格丽特说小的

6、圆筒底部是42毫米,给我计算器,现在我们怎么算出面积?”约兰达说:“我想应该是乘以半径的平方。”“好像是这样。那么42的平方”“不是42,是21的平方”,玛格丽特插嘴说,“如果直径是42,那么半径就是21。”,“对,我知道了。那么,21的平方是441, 是3.14,计算器上的得数是13847。”“不可能,”米格尔说,“400乘以3是1200,所以441乘以3.14不可能是13000。你肯定错了。”“我再算一遍。441乘以3.14,你对了,是1385。”“该做什么了?”约兰达说。“还不知道怎么算出体积。”,玛格丽特兴奋地起来:“别着急,约兰达,我想,我们应该用底部的面积乘以水的高度。”“为什么?

7、”米格尔问道。玛格丽特回答说:“是这样,在计算立方体的体积时,我们用长乘宽高,长乘宽是底部的面积,我猜想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计算圆筒的体积。”“聪明绝顶的女孩。”米格尔说,“我同意,但怎么来证明呢?”,“我有个想法,”约兰达说。她把所有圆筒里的水倒出,然后在最小的圆筒里装满水。“这是我的想法。我们不知道这个圆筒的体积是多少,但我们知道它的体积总是相等的。如果我们将等量的水倒入四个圆筒中,然后用我们的公式来计算,那么就应该得到一个总是相同的值。”“让我们试一下。”米格尔说。他将小圆筒里的水倒入一个大圆筒中,然后再把小圆筒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大圆筒中。,“智囊组”测量了圆筒的底部和水的高度,记下数

8、据,将其代入公式。非常确信他们得到的稳定结果是:用这个公式计算出的等量体积的水的值都是相同的。学生们都无比兴奋,让邓巴先生过来看看他们的成果。邓巴先生让每个学生解释他们是怎么做的。,“太棒了!”邓巴说,“你们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并理解了这项活动。现在我希望你们能帮我一下。其他几个小组的同学仍然很困惑,你们能否帮助他们一下?不要告诉答案,只是给他们提供思路。约兰达和米格尔去帮助“智慧组”,戴夫和玛格丽特去帮助“梦幻组”。怎么样?谢谢。,有关问题:,为什么这种教学方法对中学数学科学课来讲是有效的?,建构主义思想追溯,哲学及科学哲学渊源 心理学渊源 皮亚杰 儿童在与周围

9、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维果斯基 认知发展发生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文化影响着认知发展的形式; 儿童的许多重要认知技能是在与父母、老师以及更有能力的同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一、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是经验性实在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最终答案,知识只是一种“可行性”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更不会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知识源于主体的建构 人认识的对象是经验性实在,那么,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就不能断然分离 学习者是具有大量生活经验和先前知识的主体,

10、这些知识与经验可能促进新的学习,也可能妨碍新的学习,但无论如何它们是学习的基础,Fish is Fish,牛,鸟,人,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知识与学习者不可分离,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总是主动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进行推论,而且在推论过程中,也总是与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学习中的建构是双向的 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学习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要分析它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存在差异 学习者的个体经验是相当丰富的,又是

11、存在差异的 每个学习者都有以自己的方式看待新知识的倾向,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或社会性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及学生观,教师是知识学习的促进者 建构主义在原则上否定知识传递的可能性 ,否认教师能够“教给”学生任何知识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学生是富有背景经验的主体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

12、知识经验,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的作用在于给学生设置有效的活动机会,使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二、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抛锚式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认知学徒教学 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支架式教学 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

13、步理解所需要的,随机通达教学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与把握,即形成对所学知识全面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景、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对同一事物或问题的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第三节 情境学习理论,一、基本理论观点 1、强调学习情境的极端重要性 人类知识的形成及行动都受到所处社会文化及情境影响。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无法将其与真实情境脱离出来。学习时人们是与整个环境互动,如果认为学习可以独立于情境

14、之外,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知识。,情境学习支持者强调将知识看作工具,它们只有在其产生和应用的活动与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并被充分理解和掌握,2、重视主动探索操作与经验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在学习情境中,透过主动探索与经验,以便有效学习知识。知识和工具一样,只有通过对知识的使用,才能充分了解它们。也就是学习者可能有足够的能力拥有抽象的规则,但一旦遇到真实情况却束手无策。只有经由学习者主动操作或探索经验而形成的知识,才能有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不会陷入僵化状态,3、强调学习活动的真实性 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并使用其所学的知识技能,才能真正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其实际问题解

15、决的工具。真实的活动可简单理解为日常的文化实践,而非校园里形成的封闭文化,4、重视学习互动参与和分享 透过学习小组的合作,由教师扮演学习的协助者,提供学习支架来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参与式的学习。舒曼曾提出学习是通过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到理解的过程。布朗等人也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的过程,在学习情境下学习者不再扮演传统的学生角色,而是践行者,他们在其领域文化背景中经由社会互动与合作来发展对概念的理解,5、学习是学习者从边缘参与到核心参与的文化适应过程 学习者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观察和实践,接受所处的各种社会群体并调整自己行为和信念,这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学习并

16、参与其文化的过程,从而将知识、活动和外在的环境产生联系。因此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文化适应过程,二、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一)基于问题的学习 同探究式学习比较相似,也强调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更侧重于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此教学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所学知识僵化的弊端。这种教学技术要求教师运用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二)认知学徒式教学 认知学徒式教学是在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比较典型的教学技术之一。所谓“认知学徒”就是指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这一概念非常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和文化适应的本质,主张通过真正的现场活动把学习者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也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比较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技术之一。它与小组学习(group learning)非常类似,都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来完成某些教学活动,但合作学习还涉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