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宁波-下载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3885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宁波-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旅游宁波-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旅游宁波-下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旅游宁波-下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旅游宁波-下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宁波-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宁波-下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宁波,目录,1、天一阁 2、河姆渡遗址 3、灵桥 4、镇海口海防遗址 5、松兰山海滨沙滩 6、招宝山 7、它山堰 8、鼓楼 9、宋皇城海滩,第一页,天一阁毗邻风光秀美的月湖,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薄一波、郭沫若、李鹏等曾先后来阁视察,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者更是络绎不绝,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天一阁,第二页,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

2、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第三页,第四页,灵桥,第五页,镇海口海防遗址,素称“海天雄镇”的海防要地镇海口海防遗址具有历史悠久、遗址多、类型全而集中,且保存好的特点,在我国海岸线上所见甚少,这是镇海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镇海口遗址已被列为国家海防历史保护区。为发挥海防遗址史迹的爱

3、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巨大作用,今已在招宝山南麓建成“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松兰山海滨沙滩,第六页,从象山县城丹城往东,走出平原就是沿海丘陵,穿过不长的山岙,就到了海边的松兰山,山脚下即是一弯沙滩。,松兰山沙滩环山面海,山海相连,动静相得。对方海面上的孤岛,离世脱俗,不但有千古神话,而今已是野猪出没的狩猎场。到此旅游,可在山中住、可去岛上玩、也可到海上取乐文武、动静可各取所好。,第七页,招宝山,招宝山因为“潮汐出入可经”,波涛汹涌,骇浪滔天,又名候涛山。又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 故又称鳌柱山。其他处海口,“商舶所经、百轸交集”,改称招宝山,寓“招财进宝”之意。招宝山“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

4、关键,而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为了抗击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多少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第八页,它山堰,它山堰是我国现存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可与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郑国渠、灵渠、都江堰相媲美。它山堰在宁波市区西南方向的鄞县历史名镇鄞江桥镇西边的它山旁,为唐太和七年(833年)鄮县县令王元伟主持建造。它山堰“垒石为堰于两山间”,全长134.6米,宽4.8米,今能见到的高约10米,左右各置石阶36级。堰体用大条石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千余年不腐。它山堰水利工程至今已有1160余年,仍基本完好。它山堰古水利工程

5、技术引起国内外水利界瞩目。,第九页,鼓楼,鼓楼,是宁波市唯一仅存的古城楼遗址,也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游人登楼,便可一览宁波城之全貌。 “谯楼鼓角晓连营”,元代诗人陈孚的诗句,体现了鼓楼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古时鼓楼设有报时的刻漏和更鼓,日常击鼓报时;战时侦察瞭望,还负有保城池,抵外侮的使命。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当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到宁波“三江口”,以现在的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栅为城,后来又以大城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门就是现在的鼓楼。,宋皇城海滩,第十页,宋皇城海滩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著名渔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棗石浦镇北端,每年中国象山开渔节的主会场,全长1800米,沙平如纸,以小于15度的斜度向大海缓缓延伸,沙质细腻,柔如丝绸,完全能与普陀山“千步沙”、青岛海滨相媲美。该沙滩背山面海,极目远眺,海天相接,远处白帆点点,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北端的半边山上悬崖陡壁、怪石棋布,是欣赏海礁峥嵘景观的好去处。另有美丽的南田岛、花岙岛、大佛头山和著名的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