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38745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江苏省淮安市教研室(223001) 陈 浩,一、对课程标准的认识,课程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课程标准的特点 课程基本理念,(一)课程标准的内涵,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2、它是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一)课程标准的内涵,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

2、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从价值取向上看 (1)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2)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3)由侧重认知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4)由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走向指导课程实施与开发。 (5)由统一的、硬性的规定走向开放的、灵活的管理。,(三)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 (2)突破学科中心。 (3)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4)

3、加强评价改革指导。 (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四)课程基本理念,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二、对课程目标的认识,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目标 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科学素质的三个方面 物理课程目标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如何实现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举例,(一)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目标,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主要有如下三个维度组成,并且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层次: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层次意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二)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科学素质的三个方面,三个维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目标的三个方面或三种具体的做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三种课程目标,就可以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质或者说科学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三)物理课程目标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情愿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情愿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四)如何实现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1)通过科学内容的掌握去实现第一层次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去实现第二层次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意识领域,不能直接通过某种内容或方式去实现,它需要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5、过程中逐渐形成。,(五)举 例,(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类比法、数学图象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的方法。 (3)意识目标: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的感觉。使学生通过探索的成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通过探究,使学生产生爱科学的情感。,三、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问题的提出,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写入课程标准,它既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实验中,科学探究进入课堂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们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也出现许多问题和

6、困惑。,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很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课堂活动轰轰烈烈,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 好的学生在探究,差的学生稀里糊涂,两极分化加重; 教师负担加重。 “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地位是否提得太高?” “科学探究是否适合于我国国情?” “科学探究是否对学习差的学生不适用?”等,核心问题,为什么要加强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是什么样的关系? 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和如何设计探究式教学活动?,(一)为什么要加强科学探究,在物理学科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科学研究的情感体验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探究

7、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为什么要加强科学探究,探究性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扩展物理学科的学习领域 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也可以创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二)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 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的几个维度,教师与学生:学生自主 教师指导 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 独立学习 探究与接受: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 任何学习方式都包含上述维度,只不过偏向于两极的程度不同而已。就宏观而言,应当选择三维空间中合适的平衡点;就微观而言,应当综合考虑影响学习方式的多种因素,选择不同

8、的学习方式,以达到优化组合的效果。,学习方式的转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忽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忽视应当体现的科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忽视学习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活动的基本特征:人的相互作用。 转变学习方式是指转变单一的、他主的、被动的、忽视理解科学本质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需要接受知识,提出问题时,评价问题的价值和可探究性需要一定的知识; 提出猜想、假设时,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设计实验时,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 只有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 检验和评价探究的结果需要原理、模型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都由直接探究获得。, 科学探究需要接受学习,作为探究学习的

9、特点,知识不是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去有所“发现”,这种短时间内的“发现”常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是定性的,或者是半定量的,即使是定量的,也只是在极有限的特殊条件下获得的,要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要认识探究所得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必须有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 科学探究需要接受学习,就某种意义而言,学生的科学认知结构不可能由“纯粹”的探究活动形成,需要与接受学习结合。如果勉强地完全由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将使学生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曲解,它的危害不只是对知识的片面理解,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科学思想和态度的形成。

10、,举例说明比热容的教学,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与接受相结合的的教学模式 一、设置问题情境,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的感受,唤起学生经验,举例说明比热容的教学,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完全由学生提出和讨论猜想假设,并设计实验是不现实的,编者的意图是利用教材呈现和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设计的实验方案。 三、学生实验,记录测量数据,应当注意,这是一个定性的实验。如果学校条件暂不俱备,可以用演示实验替代。,举例说明比热容的教学,四、分析与结论: 学生由分析数据可以得出: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吸收的热量要少。进一步得出,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

11、热量不同。不可能直接得到普遍的结论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教师讲授: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质量相等、相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物质则吸收热量一般不同;定义比热容的概念;说明比热容反映物质的一种属性;说明比热容的单位;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物质比热容的表格,交流获得的有关信息,说明水的比热容是比较大的。,举例说明比热容的教学,五、交流讨论与评估 引导学生应用学习的比热容的知识回答海水与沙子温度不一样的原因。 用新情境的问题评价和巩固:如大水库影响气温的理由,水稻育秧中的灌水和放水问题等。 教师布置学生课后阅读“海陆风的成因”。, 接受式学习需要探究的思想 并与探究结合,关于组成物质微粒教学的

12、思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物质微粒结构教学的目标是哪些? 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全面实现教学的目标?,案例走进分子世界,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物质结构问题。 从外表看来,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的内部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索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 科学家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力图证实自己的猜想,随着观察技术的发展,人们收集到更多的证据,一些被证据支持的结构模型得到人们的承认。 让我们借用这种科学方法来认识物质的结构。,走进

13、分子世界,活动: 1.用碳素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 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 3.将装有半管水和半管酒精的长玻璃管反复翻转,你看到的现象是-。,走进分子世界,请选择如下的一种模型,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1.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彼此紧靠在一起; 2.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有间隙;,走进分子世界,教师: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能够应用一些先进的观察工

14、具(如显微镜等)观察到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科学家用超级电子显微镜绘出了分子的图像(图)。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分子模型假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观察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又建立了比分子更细微的物质结构模型,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随之发展。 教师:分子的大小 分子的状态,走进分子世界,总体上是一种接受渗透探究的学习的模式 教师讲授,介绍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思想方法,并借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活动后,教师提供可选择的物质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教师讲授:微粒与分子模型,分子的大小。 展示超级显微镜下的分子图像。介绍随着技术进步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不断深入。, 接受式学习需要探究的思想 并

15、与探究结合,类似上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有许多内容总体上适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对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 的比较,尽管在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中都有接受和探究成分的相互渗透,但两种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有不同的长处, 在过程感受和体验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 在对科学探究的

16、理解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 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 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 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对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好的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待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探究所需要的多重智能(特别是非逻辑的思维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接受式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原因。,探究需要与其他多种方式结合,探究式学习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任何情况下最好的学习方式。 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探究,特别是直接获取证据的探究活动。 要使学生学会间接学习。 微观的课题与宏观课题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兴趣需要向高层次发展,对本质理解得越深刻,越能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