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悬解》清•黄元御著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54638025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DOC 页数:194 大小:7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问悬解》清•黄元御著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素问悬解》清•黄元御著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素问悬解》清•黄元御著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素问悬解》清•黄元御著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素问悬解》清•黄元御著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问悬解》清•黄元御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问悬解》清•黄元御著(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问悬解 清黄元御 黄帝内经素问序.5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5 素问悬解自序.6 新刻素问悬解叙.6 素问悬解卷一.7 养生.7 上古天真论一.7 四气调神论二.9 金匮真言论三.10 生气通天论四.12 阴阳应象论五.15 素问悬解卷二.18 脏象.18 十二脏相使论六.18 五脏别论七.19 五脏生成论八.19 脏气法时论九.20 宣明五气十.23 脉法.24 经脉别论十一.24 三部九候论十二.25 平人气象论十三.27 脉要精微论十四.29 素问悬解卷三.33 脉法.33 玉机真脏论十五.33 通评虚实论十六.35 诊要经终论十七.37 玉版论要十八.39 阴阳别论十九.40 大奇

2、论二十.42 素问悬解卷四.45 经络.45 阴阳离合论二十一.45 血气形志二十二.46 太阴阳明论二十三.46 脉解二十四.47 阳明脉解二十五.49 皮部论二十六.50 经络论二十七.51 孔穴.52 气穴论二十八.52 气府论二十九.54 水热穴论三十.56 骨空论三十一.58 素问悬解卷五.59 病论.59 风论三十二.59 痹论三十三.61 痿论三十四.63 厥论三十五.65 咳论三十六.67 疟论三十七.69 热论三十八.72 评热病论三十九.73 素问悬解卷六.74 病论.74 举痛论四十.74 气厥论四十一.76 逆调论四十二.78 腹中论四十三.79 病能论四十四.81 奇

3、病论四十五.82 标本病传论四十六.84 本病论四十七.85 治论.87 汤液醪醴论四十八.87 移精变气论四十九.88 异法方宜论五十.88 素问悬解卷七.89 刺法.89 宝命全形论五十一.89 针解五十二.90 八正神明论五十三.91 离合真邪论五十四.93 四时刺逆从论五十五.94 刺法论五十六.96 刺志论五十七.97 刺禁论五十八.98 刺要论五十九.99 刺齐论六十.100 长刺节论六十一.100 素问悬解卷八.102 刺法.102 调经论六十二.102 缪刺论六十三.105 刺疟六十四.108 刺热六十五.110 刺腰痛六十六.112 素问悬解卷九.115 雷公问.115 阴阳

4、类论六十七.115 著至教论六十八.117 示从容论六十九.118 疏五过论七十.119 征四失论七十一.120 方盛衰论七十二.121 解精微论七十三.122 素问悬解卷十.124 运气.124 六节脏象论七十四.124 天元纪大论七十五.127 五运行大论七十六.130 六微旨大论七十七.133 素问悬解卷十一.138 运气.138 气交变大论七十八.138 五常政大论七十九.143 素问悬解卷十二.152 运气.152 至真要大论八十.152 素问悬解卷十三.164 运气.164 六元正纪大论八十一.164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 撰)184 素问悬解第一卷 养生.184 素问.184 上

5、古天真论.184 四气调神论.184 金匮真言论.185 生气通天论.185 阴阳应象论.185 素问悬解第二卷.185 脏气法时论.185 宣明五气.185 三部九候论.185 脉要精微论.185 素问悬解第三卷(脉法).185 玉机真脏论.185 通评虚实论.186 诊要经终论.186 玉版论要.186 阴阳别论.186 大奇论.186 素问悬解第四卷.187 阴阳离合论.187 血气形志.187 太阴阳明论.187 脉解.187 阳明脉解.188 皮部论.188 气府论.188 水热穴论.188 素问悬解第五卷(病论).188 风论.188 痹论.188 痿论.189 厥论.189 疟论

6、.189 素问悬解第六卷.189 气厥论.189 腹中论.190 病能论.190 奇病论.190 本病论.190 素问悬解第七卷(刺法).190 宝命全形论.190 长刺节论.190 素问悬解第八卷(刺法).191 调经论.191 缪刺论.191 刺疟.191 素问悬解第九卷(雷公问).191 疏五过论.191 征四失论.191 解精微论.192 素问悬解第十卷(运气).192 天元纪大论.192 五运行大论.192 六微旨大论.193 素问悬解第十一卷(运气).193 气交变大论.193 素问悬解第十二卷(运气).194 至真要大论.194 素问悬解第十三卷(运气).194 六元正纪大论.1

7、94 黄帝内经素问序黄帝内经素问序 启玄子王冰撰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 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 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 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 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

8、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 焉。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花叶递荣, 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 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 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重合经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 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 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

9、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 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 冰释。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 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 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义乖失者, 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 述者,别撰玄珠 ,以陈其道。

10、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庶厥昭彰圣旨,敷畅 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俾工徒勿 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将仕郎守殿中丞孙兆重 (朝奉郎守国子博士同校正医书上骑都尉赐绯鱼袋高保衡 朝奉郎守尚书屯田郎中同校正医书骑都尉赐绯鱼袋孙奇)改误 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直秘阁判登闻检院上护军林亿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 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

11、,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 色。外有寒暑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国家代有。将欲敛时五福,以敷赐厥庶民,乃与岐 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 而内经作矣。 历代宝之,未有失坠。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 。厥后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 难经 。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 ,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 ,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 ,阙第七一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 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 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而荐绅先生罕言之。去

12、圣已远,其术晻昧,是以文注纷错, 义理混淆。殊不知三坟之余,帝王之高致,圣贤之能事,唐尧之授四时,虞舜之齐七政,神禹修六府以 兴帝功,文王推六子以叙卦气,伊尹调五味以致君,箕子陈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奈何以至精至微之 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 顷在嘉祐中,仁宗念圣祖之遗事将坠于地,乃诏通知其学者,俾之是正。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岁。 遂乃搜访中外,裒集众本,寖寻其义,正其讹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窃谓未足以称明诏,副圣意, 而又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于世者,得数十家,叙而考正焉。贯穿错综,磅礴会通,或端本以寻支,或 溯流而讨源,定其可知,次以旧目,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

13、千余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 文疑义,于是详明。以之治身,可以消患于未兆,施于有政,可以广生于无穷。恭惟皇帝抚大同之运, 拥无疆之休,述先志以奉成,兴微学而永正,则和气可召,灾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跻于寿域矣。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 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等谨上 素问悬解自序素问悬解自序 黄帝咨岐伯作内经 ,垂素问 、 灵枢之篇,医法渊源,自此而始,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者也。秦汉而后,韦绝简乱,错落舛互,譬之棼丝,不可理矣。 玉楸子盛壮之年, (雍正甲寅,时年三十。 )误服庸工毒药,幸而未死。遂抱杜钦、褚炤之痛,愤检 汉后医书,恨其不通。 (通者,思邈真人千金一书而已。 )上溯岐黄,伏读灵 、

14、素 ,识其梗概, 乃悟医源。至其紊乱错讹,未能正也。 乾隆甲戌,客处北都成新书八部。授门人毕子武龄,字维新,金陵人。服习年余,直与扁仓并驾。 毕子既得先圣心传,复以笺注素 、 灵为请。其时精力衰乏,自维老矣,时年五十。谢曰不能。乙 亥春初,毕子又以前言请。且谓:医尊四圣,自今日始,仲景二注已成,岐黄扁鹊之书,迄无解者,三 圣之灵,未无遗恨!过此以往,来者诵法新书,心开目明,而不解先圣古义,又将恨无终穷也。 时维二月,寒消冻解,律转阳回,门柳绽金,庭兰孕玉。玉楸子客况萧蘦,旅怀索落,歌远游之章, 诵闲居之赋,幽思缕起,殊非杜康所解,乃笺释素问 ,以消郁烦。十一月终书成,淆乱移正,倏绪清 分,旧文

15、按部,新义焕然。 嗟乎!仆以东海顽人,远宾上国,研田为农,管城作君,流连尺素,爱惜分阴。春雪才收,秋露忽 零,星斗屡易,弦望几更。倏而陇阴促节,急景催年,冰凘长河,霜结修檐。岁凛凛以愁暮,心悢悢而 哀离,夜耿耿而永怀,昼营营而遥思。此亦羁客迁人骚牢悱怨之极,概诚足悲忧不可说也。无何稿脱书 清,事竣业就,遂作岐伯之高弟,黄帝之功臣。是即拥旄万里之荣,南面百城之乐也,贫而暴富,莫加 于此矣。 南史沈攸之有言:穷达有命,不如读书。掩卷怆然,情百其慨。武夫学剑,仅敌一人,医士读 书,遂宰天下。痛念先圣传经,本以起死,讵知下工学古,反以戕生。良由文义玄深,加之编写凌乱, 岂其终身无灵,实乃白头不解。仆以

16、为死生大矣,何必读书也。 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已亥黄元御撰 新刻素问悬解叙新刻素问悬解叙 昔唐太仆王冰注素问 ,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宋光禄卿林亿辈典校旧文,犹或议之,盖 将阐扬至道,羽翼微言,固若斯之难也。迄今披览遗编,综观体要,未尝不叹其研精于经者深,而为功 于世者大也。然或条绪未明,强为移置,或讹舛未正,曲为诠释,诚有足议,未可尽从。林亿辈从而正 之,虽多所发明,亦得失相半,要未能踌躇而满志也。 夫后人之著述,每视古人而益详。观王冰之注,视全元起之训解为详矣,观林亿之校正,视王冰之 注又加详矣。岂古人之心思材力,果不逮后人耶?非也。道经递阐而益明,理以互证而愈邃,窃意后世 必有探微穷奥,集其大成,远胜于前人之所为者。乃自宋元以来,士大夫咸薄为艺术,置而勿讲,盖斯 道亦渐微矣。 向读黄坤载先生素灵微蕴 、 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 罕有其伦。继而闻先生邃犹有素问 、灵枢 、难经诸解,神往者久之。顾世无刊本,且闻其后裔珍 藏甚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