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石油——汉唐宋明时期的发现与认识-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37956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北石油——汉唐宋明时期的发现与认识-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陕北石油——汉唐宋明时期的发现与认识-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陕北石油——汉唐宋明时期的发现与认识-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陕北石油——汉唐宋明时期的发现与认识-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陕北石油——汉唐宋明时期的发现与认识-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北石油——汉唐宋明时期的发现与认识-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北石油——汉唐宋明时期的发现与认识-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陕北石油 汉唐宋明清时期的发现与认识,远古时期的陕北石油 近代陕北石油的开发活动,一、远古时期的陕北石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陕北则是最早有油气显示的地区。 易经就记载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的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情况,其中“上火下泽,火在水上,泽中有火”等记载,描述了可燃的天然气在沼泽湖水表面燃烧的现象。,汉书地理志,东汉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曾指出:“高奴县有侑水,可燃。” 这里所说的高奴县,就是现在的延安东北一带,“侑水”是延河的支流,这是我国史书中关于石油的最早记载。,经济管理学院,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 卷三 河水 故言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然,水上有肥,可

2、接取用之。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j) ,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du)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 筥(j):圆形的竹筐。,经济管理学院,唐代,唐代段成式在其所著酉阳杂俎卷十物异中载:“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经济管理学院,宋代梦溪笔谈,地理学家沈括曾在陕北为官,他在巨著梦溪笔谈卷24中指出:“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经济管理学院,梦溪笔谈卷24中原文:,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3、。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稚尾豪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霑帷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也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沈括“延州诗”,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沈括于1080-1082年在延川任鄜延路经略安抚

4、使,其间考查陕北石油,并用石油制墨,名之为“延川石液”; 首先提出“石油”一词,并断言“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令人惊叹!,经济管理学院,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五中曾提到:“宋白石烛诗:但喜明如蜡,何嫌色似黛。烛出延安,予在南郑(汉中)数见之。其坚如石,照席极明,亦有泪如蜡而烟浓,能熏帷幕衣服。” 记载了用石油灌成蜡烛,作为照明之用的应用。,大元一统志,有关于陕北石油的重要史料:“在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一百一十斤。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岁办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 。” 700 年前永平村,位置就相当于现在的永平镇,永平油田的石油沟。,经济管

5、理学院,延川永平村,现在永平油田的石油沟,就是元朝时的一个采油区。 “在鄜州东十五里采铜川,有一石窟,其中出此(指石油)。就窟可灌成烛,一枝敌蜡烛之三。”,明朝,曹昭格古要论载:“石脑油出陕西延安府。陕西客人云:此油出石岩下水中,作气息,以草拖引,煎过,土人多用以点灯。” 这里的“煎过”,可以理解为最早的石油提炼和加工。,经济管理学院,明、清时期“地方志”,明、清时期延安府志、延长县志、延川县志,对当地人民利用石油作为燃料、照明、制墨、润滑、冶疮等多方面的应用技术,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本章小结,陕西地区最早有油气显示; 古人对石油的认识从陕西石油开始; 没有自主的勘探开发行为; “石油”一词

6、来自对陕西油气资源的认识,陕北石油自古已经有照明、制墨、医疗、炼制等应用。,经济管理学院,二、近代的陕北石油勘探开发 产业萌芽,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 1895年德国人德立金到陕北作石油地质调查,企图掠夺开采; 1903年陕西大荔县“绅董”于彦彪,同延长县“贡生”刘德馨、郑明德等人,与德国世昌洋行私订合同,拟与德国人汉纳根合伙开采延长石油,企图开采延长石油,遭到当地人们反对 。,经济管理学院,延长石油官厂,“绅董”于彦彪遭陕西布政使樊增祥斥责; 之后巡抚升允详情上奏试办延长石油筹修车路以兴利源而资转运 ,力主自办; 1904年10月,陕西巡抚曹鸿勋会同已升任陕甘总督的升允向皇太后、皇上写了筹

7、修道路的奏折。 奏折说明延长石油“油质甚佳,来源亦旺”。所需经费“少或十万,多或二三十万均可开办”,聘请好了日本技师,当务之急是需修通同官至延长的车路。 二十二日,皇帝朱批:“商部知道。钦此。” ,试办“延长石油官厂”,获清政府批准。 清政府随后拨白银8.1万两为开办费,并指定后补知县洪寅为“总办”,于1905年筹办“延长石油官厂”。,“延一井”,经济管理学院,延长石油官厂,1905,洪寅1905年筹办“延长石油官厂”。 往湖北订购机器,找日本技师阿部正治郎到陕北延长烟雾沟等地勘查油苗,发现人工开凿产油井与油苗多处; 取油样送到汉口进行化验,证明油质“胜于东洋,能敌美产”。乃与日本订立合同,采

8、购日本钻采机械设备,聘请日本技师、工匠开采延长油矿。,经济管理学院,延一井,1907年2月,聘请的日本技师佐藤弥市郎一行七人及第一批机器到达延长,在延长县城西门外勘定延一井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6月5日(农历4月25日)开钻,至9月6日,钻达68.89米见油,日产油150200公斤。接着又加深至81米处完钻,初期日吸油11.5吨。 此延长石油官厂第一口油井成功。,经济管理学院,“延一井”出油后,用小铜釜试验提炼,每日可得灯油25斤,经试用“烟微光白,不逊外油”; 9月20日,炼油房竣工,当月装灯油14箱,运往省城,是为延长油矿油品外销之始; 10年后,延1井日产仍保持1.25吨,至1934年,

9、累计产原油2550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1908年陕西巡抚恩寿奏请清廷增拨银两,修建公路,增打油井; 慈禧、光绪御批增拨官银27万两; 慈禧还把美国人赠送的皇宫照明发电机转赠延长石油厂,以示支持; 1910年(宣统二年)6月,当局又聘请日本大冢博士及一名测绘师来延长测勘油田。次年又陆续开凿3口井,其中2号井日产油105公斤,3号井见少量原油,4号井是干井。,民办油矿的呼声(1907-1910),陕西巡抚曹鸿勋和继任巡抚恩寿,奏请官商合办延长油矿; 但绅商不愿官商合办,于1910年成立了“保陕公司”,上书巡抚恩寿主张商办延长油矿; “煤油一矿,乃秦中惟一之天然产物而利益最大者也。若由官办,本省人民失一绝大财源,无复有自生之活路;此实乃全省命脉所系,不可委之官办。省民极宜组织团体,招股一百万两,以资自办。以前所投之官款,宜编入股份内,获得利益次第偿还。” 民办油矿遭到清政府的反对,未能实现,致使延长油矿的扩展停滞不前; 官民之争,乃陕北石油的历史。,小结,近代陕北石油出现了产业萌芽; 陕北石油受到产业资本的关注和光顾; “延一井”的建成标志了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陕北地区早期的石油开发活动为我国现代石油工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 民办石油这一时期有呼声,官民之争,乃陕北石油的历史。,经济管理学院,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