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630386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93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总论ppt课件(1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一、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医药系统传入我国以后,人们相对于西药而对传统药物的总称。 二、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用此理论指导中药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的来源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古代文献记载的药物,已达3000多种,经目前调查,则在12,800种以上,其中有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但古今临床常用和研究比较深入的品种,大约在500种左右。这些

2、功用明确,疗效可靠的药物,是医药人员必须熟知的,也是本课程介绍的重点。,中药学Chinese herbology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中药学(狭义中药学)treatment by Chinese medicine,广义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植物分类、生长环境 中药化学: 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种类、化学结构、化学特性、提取分离法 中药鉴定学:研究鉴别植物药的内部构造、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确定质量标准 中药炮制学:研究中药加工成饮片的方法、工艺、标准及其成分变化,中药制剂学: 研究将中

3、药制成中成药的方法、工艺流程 中药制剂分析:分析中成药的化学成分、确定中成药的质量标准 临床中药学: 研究中药的传统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 中药药理学: 研究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及其应用,中药学的性质和作用中药学是一门桥梁学科,连接基础与临床:中基、中诊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妇、儿、外在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辩证施治过程:理、法、方、药四个步骤中,中药学占据着落实到病人身上的最后一环。“用药如用兵”,一、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起源,1、原始时代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早期的药疗。,原始社会药物知识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

4、,不断地进行采集和渔猎活动,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了解到若干植物和动物对人体的影响。最初,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中毒遭遇和药效反应,因而很自然地使先民们在觅食时有所选择和避忌。在罹患疾病时,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这些植物和动物的药效作用加以利用,通过反复试验和观察,逐步形成了简单的药物知识。自古相传的伏羲“尝味百药”和“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人类寻求食物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 。这一过程,充满着艰辛与危险,并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据医药学史专家研究,早期的人类主要以植物类食物充饥,所以最先发现和使用的是植物药。将有毒植物用于

5、狩猎,可谓原始社会利用植物药的一大创举。在渔猎生活和生产大量开展之后,又认识了某些动物类药物。进入原始社会后期,随着采矿和冶炼活动的出现,才相继掌握了矿物药的加工和应用知识。在这一时期,我们的祖先还从野果与谷物的自然发酵现象中,发明了酒的酿制,这对日后的医药产生了深远影响。,2、西周时期 已经有了专业的“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并有“五药”的记载,以及汤液、药酒等剂型,早期的药物知识出现以后,经历了由零星、分散而逐渐集中和系统的积累过程。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使用,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到书面记载,其传播速度得以大大加快。,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除了作为饮料之

6、外,酒还具有祛寒邪,通血脉,行药势,消毒和助溶等多方面的医疗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从繁体医(医)字的汉字结构中,亦体现了酒对早期中医药的影响。在当时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中,又开始出现了“药”字。东汉时的说文解字将其训释为:“治病草,从草,乐声。”不仅明确了药为治病物质的基本含义,而且反映了药物以植物类为最多的客观事实。,3、先秦时期 已经有了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载有100于种有益健康的食物或药物;山海经载药124种; 黄帝内经记载了12个简单方剂,并出现了气、味的概念。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从现有文献可知,这一时期的药物品种已十分可观。如诗经一书,

7、涉及植物和动物330余种,其中有的还记述了产地和采收常识。山海经收录了植物、动物及矿物药约120种,所言各物产地更加具体,还介绍了若干品种的药用知识。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长沙出土的西汉入墓的五十二病方,记载方剂达300多个,涉及药物240余种。当时使用药物的数量,由此可见一斑。在五十二病方中,不仅以复方为主,而且对药物的炮制、制剂、服法或外用方法、禁忌等,均有涉及,充分反映了当时积累的药学成就。周礼称西周的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谓日后药物分类及五味理论的先声。这些药学知识,为中药学的形成及本草专著的产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4、西汉时期 本草学已初具雏型。

8、药学专著的出现,是中药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药学著作,又是中药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中药学的发展,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 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 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2、魏晋南北朝时期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各论收录药物730种,首先采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列为玉石、

9、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再分三品排序 。该书代表了南北朝时期的药学成就,初步确立的综合性本草的合理模式,为后世本草学家沿袭使用。其学术内容亦成为以后各主流本草著作的基干。所以,本草经集注是我国药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的划时代专著。,南雷xue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该书介绍了近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总结了水飞、煨等多种炮制技术,其对辅料选用十分考究,主张淫羊霍用羊脂炙、厚朴用姜汁炙、茜草忌铁等内容,甚为合理。,3、隋唐时期 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

10、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谱,并附文字说明,这种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隋唐时期,由于政权统一,经济、文化、交通和海外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医药学又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本草已达百种之多。综合性大型本草的编修已成为国家的行为,其规模更大,水平更高。药、食疗、外来药等专门性本草的出现,又构成了此时本草的另一特。隋唐宫廷医药教育的开设,唐代药材交易的活跃,又促进了种药、采药、辨药、贮药和制药知识的提高。当时各地使用的药物已达1000种以上,而且十分重视特效药的应用,如以常山、蜀漆治疟,昆布、海藻及羊靥、鹿靥治瘿,动物肝脏治夜盲,粳米治脚气,人胞补虚,等

11、等。 在唐王朝“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的基础上,根据原有文献及全国性的药物调查资料,于显庆4年(公元659年)颁行了由李勣、苏敬等23人编纂的新修本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除正文之外,药部分的彩谱绘制考究,并辅以文字说明的经以介绍各药形态特征,这种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该书以其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很快传入日本等国,并成为医生的必修课本。该书由国家颁行,代表了国家的药学水平,虽然没有完全符合现代药典的要求,但仍被学术界多数人视为古代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第一部冠以药典之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早出近900年。新修本草以其丰富的药材基原考证和临床用药经验,一直受到中外医药界的高度重视。

12、,陈藏器本草拾遗增补大量民间药物,陈氏同时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张鼎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 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4、宋代 1061年刊行本草经(经本草)附900多幅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谱。国家药局是北宋的一大创举,它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殿、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的规范。,宋代由私人著述的本草形式多样,成绩斐然。如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700余种(按大观等版本计算),药后附列单方3000余首。尤其可

13、贵的唐氏转引了大批北宋以前的方药资料,而这些原书其后大多已佚失,全凭该书摘录而得以流传后世,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方药兼收),金元时期的本草,内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学特征。这些本草的主要价值在于: 一是发展了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并使之系统化,进一步完善了中药性能的内容。 二是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药物主治经验,总结各药功效,提高了本草的学术性、临床实用性和可读性。这些本草促进了明清本草家的求实风格;其用以阐述药效机理的法象药理模式,又导致了不可轻视的消极影响。,5、明代 李时珍本草纲目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卷,约20

14、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它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纪末传授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1552年至1578年,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通考800余种文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广泛地实地考察、采访和亲自实践,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历时近30载,三易其稿,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一不朽的巨著。,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方11000多首,附1109幅。前4卷对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总结和发挥,创见颇多。各论按自然属

15、性分药为16部60类。各药项下,又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析族区类,纲振目张。该书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文献整理、品种考辨、药性理论、功效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卷帙之大 ,内容之广,体例之新,见地之高,无不光前裕后,本草学因此进入了以本草纲目为核心的时期。该书在语言文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亦有突出贡献,被国外学者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6、清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共十卷,补充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民国时期 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是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

16、学辞书。,7、近代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志 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版药典,三、新中国中药学的成就1、中药学的分化中药学是中医学领域中,吸收自然科学内容最为讯速的学科。借助与其他自然科学的手段、方法、理论、成就,新中国中药学迅速发展,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除了前述8门主要学科之外,还有:药用动物学、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养护学、中成药学、中药制药工程与设备、中药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市场与营销、中药信息学。,2、国家药典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专论中药、中成药。每五年修改一次。高等医药院校统编(规划)教材中药学,已经出了第七版。,3、大型中药工具书问世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全国中成药大全中草药彩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