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16609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认识论,EPISTEMOLOGY,认识论 epistemology:theory of knowledgeThe branch of philosophy that studies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its presuppositions and foundations, and its extent and validity.认识论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知识的本质,先决条件和基础及其程度和效力。,认识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亦称知识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2、,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一、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哲学史上对认识的不同认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可知论,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路线,休谟、康德、庄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直观反映论,能动反映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古代,近代,流射说(恩培多克勒),腊块说(亚里斯多德),白板说(洛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回忆说(柏拉图),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主客体

3、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认识关系,审美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反映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牍,知天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老子主张“绝学”、“弃智”,用“静观”、“玄览”的直觉方法,去体验“无形”、“无名”的道,以达到与道“玄同”的境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实践的需要促使科学认识、科学知识的产生。,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ENGELS,第二,实践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推动着人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首先,实践提供解决认识课题的经验材料。 其次,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第三、实践的发展提高着人的认识能力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恩格斯(选集3,551),(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认识所以能够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认识的本性与它具有的功能决定的。,认识所以能发挥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在于它同实践活动不同,它能相对地超脱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的限制,而揭示出实践活动具有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能总结概括已有实践的经验,对新的实践提出科学的预见。超脱性预见性,(2)实践所以需要认识、理论的指导,就在于实践是发展的,它要不断地超越旧的实践的局限。,PLATO,回忆说洞穴之寓,1、 理解世界靠的是行动,而不是静观。 2、 只有神话故事才把一成不变视为幸福。永恒意味着瘫痪和死亡,惟有运动加上它的全部痛楚才是生命。 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还是要用物质力量来摧毁,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就会转化为物质力量。 4、何谓“形而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