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06738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一、安徽霍邱县丁店村的基本情况 1.安徽霍邱县丁店村的概况该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乡村,距离县城50公里,交通十分不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农民手持古老的农具,佝偻着脊背,在小块耕地上经营着传统农业,离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该村有在籍人口2217人,耕地3100亩,人均耕地1.4亩。这里具有明显浅丘的地理特征,农业靠史河和梅山水库进行灌溉,根据相对位置和使用权的归宿,当地把农地分成四类,一是“大地”,其实应该是“高地”,是给水比较,困难的,位置较高的土地;二是“膀子田”,是丘陵中的梯田,这类土地面积一般不大,多为长弧形,给水和排水方便;三是“冲田

2、”,多为长方形、面积较大,位置较低的土地,给水方便,但排水困难,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和病虫害;四是农村中的公地,主要包括乡间道路、公共池塘和沟渠等。该村的农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固守土地的耕地农民,二是季节性流动的农民工,他们在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到邻近的城镇打工,三是常年在外的农民工,四是农村中的手工业者等等。,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二、土地流转发展历程该村的土地流转是随着农民打工和党对农村政策的演变的发展的,受到农民传统观念的制约,总体来说,流转的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多为家族或村庄内部的流转。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当时外出打工多是季节性的农民工,常年打工者不多,即便在这些

3、打工者中,他们仍然保留着对家乡农地的经营权,宁肯抛荒,也不愿意转给别人经营,那时农村中仍有部分青壮年苦于找不到致富的门路,种田多少能够带来一些收益,他们就主动寻求闲置土地经营权的所有者,给予这些土地所有者一部分补偿,多为实物形式,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如一亩地100斤稻谷之类)。本世纪初期,农村基本上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农业税费仍然没有取消,这时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也来越严重,这些打工者,地可以不耕,但农业税费要交,就迫使这些农民工自己出钱找人种地,当时的市价多为(一亩地100元)农业税费取消以来,农民种地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早期外出打工者的部分返乡,农村雇工组织化的发展和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解决了

4、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地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当前的农地流转是在有偿、双方协商的平等条件下进行。,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三、农地流转的基本形式 1.私下交易(多为口头协议,君子协定) 2.耕地农民流转的土地,多为距离居民点较远、小块的和给水不便的农地。 3.常年在外的农民,其农地多为其父母或家族成员经营或者是本村庄内劳动力相对富足的人家。 4.以追求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利益为动因的土地流转还比较少见。,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四、对家乡农地流转的思考 1.在农地流转的微观层面,乡村政府应积极引导,使农地流转逐步走向规范化。 2.土地流转的是经营权,承包权不能改变。 3.土地流转在于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和比较利益,而不在于形式 4.土地流转不同于土地集中,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利益。,谈谈家乡的农地流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