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比较精品讲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06720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366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比较精品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6页
国际经济比较精品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6页
国际经济比较精品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6页
国际经济比较精品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6页
国际经济比较精品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比较精品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比较精品讲义(3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课程目的,以一个理性人的眼光观察世界 观察思考世界各国及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及其内在规律 启发和鼓励运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和技术探讨有关现实经济问题,课程组织方式,课程安排:1-9周1、讲授:12次2、讨论:4次(预定)需要说明的是讨论,课程组织方式:讨论,1、确定讨论问题 2、收集资料、准备讨论稿(课下) 3、课堂分组讨论 4、各组讨论汇报 5、总结,教材与参考资料,1、陶季侃、姜春明:世界经济概论,天津人民出版 社,2003年。 2、池元吉 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3、庄宗明:世界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 4、任意一本世界经济学或世界经济概论均可阅读与欣赏: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中

2、央电视台大国崛起 凤凰卫视世界经济百年风云录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阶段后,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世界经济的萌芽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到18世纪中叶),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14-15世纪,西欧国家开始普遍地将封建地租从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地租形式的演变推动了西欧农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手工

3、业、商业和农业的进一步分化。,城市的兴起和商人的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开始兴起,例如马赛、里昂、伦敦、科隆等。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一个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新的社会阶层商人的出现。,2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1519年,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开辟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从18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到19世纪中叶),16-18世纪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的前期。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封建

4、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确立。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从16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先后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和德国也发生了封建地主掠夺农民份地的狂潮。为了进一步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开始了以暴力为基础的对外殖民扩张,纷纷派遣军队远征海外,大肆进行领土扩张,侵占了大批殖民地,通过各种手段掠夺所属殖民地的财富,这一切成为资本原

5、始积累的重要源泉。,2第一次科技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蒸汽动力和机器为中心的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引起了产业革命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导致了工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69页),科技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和地区都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初步形成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在资

6、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国际贸易在空间上扩展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贸易额快速增长,用于贸易的商品种类也大大地增加了,并形成了先进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与落后国家的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格局。 产业革命后形成的世界市场不同于早期的世界市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上用于交换的商品数量和种类有了大幅度增加,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过程同世界市场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还是初步的?,理由:,1、此一时期相当部分国家和地区处于封闭状态; 2、各国的经济联系主要局限于流通领域,实现方式主要是国际贸易,无资本的跨国流动和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三、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从19世纪70年代的第

7、二次科技革命到20世纪初叶) 1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又发生了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中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石油、化学、冶金、机械等工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的发挥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2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四、世界经济从量变到质变 (20世纪),1、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 2、1914年资本主义列强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俄国顺利地于1917年实现“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3、二战后

8、,苏联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再加上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独霸世界的传统体系瓦解。 4、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多种社会制度国家群体的同时并存,是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新特征。,第二章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一节 二战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一、一个百年:英国独霸世界经济从18世纪中叶第一次科技革命到19世纪中叶第二次科技革命前1、英国是“世界工厂” 2、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断地位 4、英国是最早的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二、又一个百年:资本主义列强共同主宰世界,19世纪第二次科技革命到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前一、美、德、法等国的工业革

9、命“搭上了英国的便车”,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显示出“同步性”,形成了赶超基础。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众多技术的发明创造及其工业应用都是在美、德、法等国完成的。三、进入20世纪后,美、德、法等国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工业化,到1913年,美德工业产值已经超过英国。 (就当年国际贸易而言,英15%,德13%,美11%,法8%),第二节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一、战后的两极格局及特点1945年2月雅尔塔协议和克里米亚声明的形成,使得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为实体的“两极”格局,表现出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两极”之间,经济实力差距悬殊。 (1950年为例,美3810亿,苏12

10、60亿;资60%,社25%) 2、“两极”格局具有强烈的政治甚至军事的色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VS 华沙条约组织),二、“两极”格局实体的演变及其解体,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两极”格局实体的演变资本主义国家集团:1958年,德、法、意、荷、比、卢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集团分裂始端 1960年,英国与北欧等国组建“欧自联”,后弱化 1973年,英、丹、爱加入“欧共体”,75年后经济差距极小 70年代以后,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结果是:,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从70年代中期起,它开始以“超级大国”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社会主义国家集团:苏联与南共危机,1948

11、年南共被开除出社会主义国家集团,内部矛盾外部化;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无数次动用军队进行武装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镇压实质为反苏的“造反”,如波兰、匈牙利、捷克等,苏联与东欧国家矛盾加剧;60年代初,苏联与中国矛盾急剧发展;,结果是:,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缩小,名存实亡,苏联开始以“超级大国”身份参与世界经济与政治事务。,2、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两极”格局走向解体(1)7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滑坡,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欧和日本经济力量对其形成了空前的挑战,“超级大国”今非昔比。(2)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没有向纵深突破,始终停留在对计划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陷

12、入停滞甚至倒退和改革长期徘徊的漩涡,以修补性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酿成了1989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第三节 新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基本态势,一、冷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长期性90年代初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冷战时代结束,美苏两极对抗时代结束,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原因如下: 1、原有格局的和平解体导致世界各主要力量的重新调整与分化组合; 2、经济领域的角逐被提升到主导地位; 3、美国的单极统治战略与世界普遍的多极化要求; 4、实体构成的多样化,区域国家集团形式出现; 5、世界各大主要力量相互制约的方式发生改变:冲突对抗与对话合作;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

13、二、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1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同台竞技,形成了“三个中心”。 (1)已经步入信息社会的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国际金融中心; (2)处于工业社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制造和加工中心; (3)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在内的自然资源拥有国成为全球初级产品供给中心。,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发达中国家,传统的货物贸易 高科技人力资源 风险资本,传统资本 制造业管理人员和熟练劳动力 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3世界经济体系正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等级化结构。,(1)在过去十多年里,资本主义由于失去了直接与之相对抗的力量,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更加加强了。(

14、2)而与此同时,除少数发展较快的国家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被越来越明显地“边缘化”了。特别是拉美和非洲一些国家长期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每年出口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被迫用于还债,造成资本枯竭,经济前景暗淡。,三、一超多强的现实构架与多极格局的大趋势,学术界观点:处在转化、交替过程中的世界经济格局的现实构架是”一超多强“,美国VS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 但是,“一超多强”的现实构架具有过渡性质,多极格局无疑更为符合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三章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世界经济形势,IMF和世界银行估计2009年全球经济收缩1.3%-2.9%,全球贸易量9%-11%负增长,战后最严重的衰退。 欧元区

15、2009年1季度 GDP 环比下降2.5%,2季度-0.1%,欧元区6月份失业率升至9.4%,1999年6月份以来最高. 日本失业率于6月已升至5.4%,6年新高,直逼2003年4月5.5%。GDP 在连续环比下滑5 个季度后(累计大幅下跌8.4%),2 季度实现环比增长0.9%. 美国7月份失业率9.4%,09年财政赤字最初预计为1.84万亿美元,现调整为1.58万亿。6 月份个人收入较5 月下降1.3%,个人消费环比上升0.4%, 6 月份消费者信贷总额环比下降103 亿美元,年化降幅为4.9%。,美国2008年10月以来的经济数据,美国2008年10月以来的经济数据,欧元区2008年10

16、月以来的经济数据,日本2008年10月以来的经济数据,世界经济形势,美国经济过去三季GDP增长分别是-5.4%、-6.4%和-1.0%,跌幅明显收窄。但是,美国经济在过去三个季度,私人消费是负拉动,私人投资是负拉动,GDP正拉动的因素主要就是净出口和政府支出。 如果美国经济在过去的三个季度主要靠外需拉动,同样,欧洲经济和日本经济更多靠外需拉动,进口都出现了大幅滑坡。这种美日欧经济恢复靠外需拉动,而减少对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需求;与此相比,中国上半年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2.9%,这种情况怎么能够持续下去?中国不能,美日欧也不能。 现在美国净出口拉动不是出口增长强劲,而是进口跌幅大于出口,美

17、国内需收缩大于贸易伙伴国,美国拖累,任何人都带不动。 高盛科恩预计2010年美国GDP增长1.5%-2%。复苏也是低速增长,世界经济形势,美国经济复苏不可能很快,不可能是V型。危机时期,美国家庭增加储蓄、减少借贷、减少消费;美国企业追求负债最小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减少投资和借贷,都不是经济止跌企稳后,能够迅速向好的。其中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拉动欧、美、日经济的新的增长动力是什么? 奥巴马提出新能源和出口,那么新能源能不能够引领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电动车,都只会增加成本,怎么拉动经济,是一个问题。 过去的繁荣,90年代靠IT革命,2000年后靠全球化红利,现在呢?靠资产泡沫.暂时复苏了,长期有更大不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