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第一、二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06693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6.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概论第一、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旅游概论第一、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旅游概论第一、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旅游概论第一、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旅游概论第一、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概论第一、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概论第一、二章(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概论,周水源,本门课程的考核,1、本门课程是考试课2、课程成绩的构成: (1)平时作业20%(2次作业) (2)考勤30% (3)期末考查50%,课程性质,旅游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进行旅游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的桥梁。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各种旅游基本概念,掌握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树立起旅游职业从业的忠诚度,为以后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者

2、,第一节 旅游活动 一 、旅游的概念本书所采用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另一个或另一些地方去旅行和短暂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不会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种活动。,进一步理解这个概念: 第一,旅游与旅游活动两者可以理解为同一个概念。 第二,旅游活动目的包括三个方面,即休闲目的、商务目的和其他目的 休闲目的:游览观光、度假、娱乐等所有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商务目的:出席会议、商务接洽等所有出差在外的旅游活动; 其他目的:科学考察、体育活动、走亲访友、医疗保健、求学、宗教 朝 觐等; 第三,旅游具有异地性。所谓惯常环境,是指一个人的主要居住地区以及常去的地方 第四,

3、旅游活动具有短期性。旅游者的旅行活动以及在旅游途中和目的地的暂时停留活动,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旅游活动不能引起定居和就业。,旅游的定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战以前,“旅游”一词在国内外都未广泛使用。二战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突破,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作为群体性的活动才普遍开展起来。更多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开始关注和研究旅游活动。50到70年代,产生了几类比较有影响的旅游定义,目的定义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所下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成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活动,主要是出于休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

4、等原因的旅行,流动定义1972年,英国萨里大学的伯卡特和梅特利克认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这一定义指出旅游最本质的特征是流动,一切旅游都包含着流动,但并非一切流动都是旅游,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马丁普雷博士到中国讲学时说: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的旅行,在某一国家逗留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世界旅游组织认为:为了消遣而外出旅行,旅客在某个国家的逗留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谓之旅游。这类定义的特点是对旅游者“逗留时间”作了明确规定,这样有利于统计。,距离定义加拿大政府部门

5、给国内旅游者下的定义是:旅游者是指离开其居住社区边界至少5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在上述各种旅游定义的概述中,各有其强调的侧重点,也都有其忽视的部分,而实际上,关于旅游的定义,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二、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按旅游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划分为消遣型旅游、工商事务型旅游、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消遣型旅游是指以消遣休闲为目的旅游活动。在所有旅游活动中,它是规模最大的一种,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种。,消遣型旅游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 休闲娱乐性。消遣型旅游活动首先利用的是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旅游活动大多以游览名山大川、欣赏文物古迹、体验异域的风土

6、人情为主,达到观光、消遣、休息、娱乐的目的,从而帮助人们恢复体力、愉悦身心和增进健康。,季节变动性 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季节的变动性。 (1)自然时令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受所在地理位置的制约,自然条件有季节的更替变化,同一位置在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会有很大差异。以欣赏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旅游活动,就随着这种季节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性。 (2)闲暇时间的影响。一般来说,消遣型旅游是不能利用工作时间进行的,它需要有工作之余的一段相对集中的闲暇时间才能进行。,地理集中性 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也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旅游接待地的景观质量、接待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景区名气大小、服务质量好坏

7、)(2)旅游方便程度的影响。(距离远近、交通是否方便、时间与开支多少、语言是否有障碍),旅游地理集中性有利于规模化经营,但是,就某一地区而言,其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有限度的,游客数量超过某一区域的承受力,就会为该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大众普及性 (1)旅游正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和现代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2)奖励旅游、补贴旅游等形式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大众化进程。,工商事务型旅游工商事务型旅游活动包括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类型,其活动主体常常是政府部门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他们通常是接受单位的派遣,代表单位去参加会议、联系业务、进行商务谈判等。,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

8、游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是指所有因处理个人及家庭事务的需要,到外地进行的旅行或短暂停留活动,包括探亲访友、求学、治疗疾病等,(二)以地域范围为划分标准,可以将人们的旅游活动划分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等。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的国境内开展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该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去进行旅游活动。(在华留学的留学生在中国境内的旅游,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旅游)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另几个国家或地区去旅游。国际旅游包括两种情况,入境游和出境游。(港澳台来往旅游均视为入境和出境旅游),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区别: 从消费水平看,国内旅游的消费一般较

9、低,而国际旅游的消费通常较高。 从停留时间看,国内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短,而国际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的停留时间通常要长些。 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游比较少存在语言障碍,不需办理护照和签证;而国际旅游大多会存在语言障碍,而且需办理护照和签证等旅行证件。 从经济角度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本国不同地区的重新分配;国际旅游造成财富在国家间的转移。 从文化影响看,国内旅游很少存在文化冲突;国际旅游不只可能发生“文化冲突”,而且会对接待国的社会文化产生较大影响。,(三)根据旅游活动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两种类型。团体旅游泛指由一定人数组成的团体、以有组织的

10、集体活动方式开展的旅游活动,其组织者多为旅行社、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团组织。人数一般为15人以上。散客旅游是相对于团体旅游而言的,主要是指个人、家庭及15人以下的自行结伴旅游。,(四)根据人们外出旅游费用来源不同,旅游活动可划分为自费旅游和公费旅游两种。自费旅游是指全部旅游费用由旅游者个人或家庭承担的旅游活动。(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公费旅游是指全部或绝大部分旅游费用由有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承担的旅游活动。,(五)其他类型距离远近不同,可划分为近程旅游和远程旅游;旅游方式不同,可划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和水上旅游等;,对旅游类型的划分是有目的进行的,划分的结果应对认

11、识和研究旅游业的经营和管理有实际意义。,第二节 旅游者,一、旅游者的界定(一)国际旅游者是指来我国探亲访友、度假、观光、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入境旅游者因上述原因,离开其常住国或常住地区到我国大陆的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陆的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按照在我国大陆访问期间停留时间的差别,海外游客划分为以下两类:(1) 海外旅游者,即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过夜游客) (2) 海外一日游游客,即不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日往返的海外游客(不过夜游客)。,(二)国内旅游

12、者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取报酬的人。(1)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以上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分类,是出于便于统计的角度而作出的界定,并未将在亲友家过夜的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包括进去,因而我国

13、关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人次的统计数字往往低于实际规模。,二、消遣型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旅游行为的实现是外部旅游条件和旅游者内部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者的产生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一) 足够的可随意支配的家庭收入可随意支配收入又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纳税和社会消费(健康人寿险、老年退休金和失业补贴的预支),以及日常生活必需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系数越低,则表明可支配收入越高,形成的旅游者越多,旅游者在旅游中所跨越的距离越远,总花费量越大,反之则成相反方向变化。,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

14、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

15、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二)相对集中的闲暇时间人们的时间可分为四类:工作时间、生理上需要调剂的时间、家庭和社会交往时间、闲暇时间。能用于消遣型旅游活动的时间只能是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是指个人完成工作和满足生活要求之后,完全由他本身支配的一段时间。闲暇时间按时间长短可分为四种:(1)每日闲暇。可用于娱乐和休息。(2)每周闲暇。可用于短距离的旅游活动。(3)公共假日。在我国,公共假日一般会形成 旅游高峰。(4)带薪假期。带薪

16、假期能促进旅游的普及。并非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可以用于旅游,能够用于旅游的必须是一段相对集中的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和相对集中的闲暇时间,这是旅游者产生的两个最基本条件。这两个条件只有同时具备,旅游者才可能产生,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个条件,也就还可能是潜在的旅游者。,我想去桂林,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三、主观条件(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 (一)旅游需求 1积极探新求异的需求这个需求可以理解为,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 2. 消极的逃避紧张现实的需求人们常常需要暂时性的脱离日常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舒缓神经,缓解工作和生活的紧张和压力,而旅游正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二)旅游动机具备了开展旅游的客观条件,又有了旅游的主观需求,也不一定能产生旅游行为。旅游需求的产生还需要旅游的动机。所谓动机,是指推动和维持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实质动力。有什么样的动机,往往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旅游的内在原因。(人天生的好奇心产生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