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一章导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91592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第一章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财政学第一章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财政学第一章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财政学第一章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财政学第一章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第一章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第一章导论(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学,第一章 导论,经济学院财政系,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1、财政学研究的对象 财政学研究的对象是政府。 政府与一般实体之间的区别: 规模巨大; 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可以强迫其他实体服从它的意志; 所拥有的资产和所取得的收入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财产和收入,其支出用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 思考:政府与国家的区别;中西方关于对政府的认识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原因。,政府有机论(Organic View of Government):(Society is conceived of as a natural organism.Each individual is a part of this

2、organism,and the government can be thought of as its heart.)社会被看做是一个自然有机的整体,正如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样,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政府就是这个有机体的心脏。 政府机械论 (Mechanistic View of Governmemt) :(Government is not an organic part of society,Rather,it is a contyivance created by individual to better achieve their individual goals.)政

3、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反,它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2、什么是财政,几 个 典 型 的 财 政 现 象,税收,收入地位、税种众多、功能强大,国家预算,收入、支出及其三种对比关系,国家债务,规模、种类、观念、功能等,财政透支,与货币发行的关系;通胀税等,财政补贴,亏损补贴、价格补贴、财政贴息,中西方关于财政名称的新认识,财政,英文为Finance或Public Finance ,其实,现代的Finance含义:可译为财政,也可译为金融,还可译为财务或筹资,因此在译入我国时引起了争论。但是如今在西方也对此有所争论,如Harvey S.Rosen认为此为取名不当,

4、因为财政根本就不是资金Finance问题,相反,关键的问题是实际资源的利用问题(The use of real resources.)因此,他认为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或者是公共经济学( Public economics)更为合理。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理财、度支、国用等,意思就是现代所说的财政。,3、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制,阶 级,国 家,财 政,财政产生的直接(政治)条件是国家的产生,国 家,财政产生的根本(经济)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财 政 的 发 展,奴隶制国家财政生产关系的特点;财政收支主要内容(贡、助、彻等

5、)分配形式实物之征和力役之征;财政管理王室收支和国家收支密不可分。,封建制国家财政生产关系的特点;财政收支主要内容(债务、专卖等)分配形式货币逐渐占主导地位;财政管理分封建国和发散管理,财政的发展(续),资 本 主 义 财 政,全部采用价值形式,税收和债务是主要收入形式,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推崇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市场机制和萨伊定律: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与国家干预。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后凯恩斯主义对财政理论的发展。,第二节 西方财政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一、 前市场经济时期西方财政思想和财政理论P7,请参阅相关资料对西方财政学的思想发展进行总结,亚当斯密认为,国家(君

6、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 一是保护社会;二是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三是建议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第二节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二、 自由放任时期的公共财政论,1、亚当斯密的财政论,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开创了财政学的新纪元。其主要论点包括:,(1)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2)在市场优先的原则下确立国家的职责。,(3)财政活动的目标就是”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4)根据国家职责,确定了财政支出的项目和内容:国防费。司法费。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5)公共财政应采用税收形式取得来自“人民的收入”,同时还论述了税收的四原则,即平等、确实、便利、

7、节省。,2、萨伊的财政论,萨伊(Say)的公共财政观体现在其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里,其主要论点包括: (1)满足“公共消费”是政府及财政的最基本职责。 (2)财政活动的利益交换观。 (3)提出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费用分担问题,并认为在极少数场合下,有部分公共消费品应由私人供应。 (4)财政活动的非生产性观。 (5)鲜明的“小政府”和“小财政”观。,3、李嘉图的财政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观,他的财政观主要反映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和其他论著中。其主要论点为: (1)“税收邪恶论” (2)鲜明地反对“大政府”、“大财政” (3)税负转嫁论

8、 (4)彻底反对公债,4、19世纪德国财政理论,李斯特、罗雪尔、施泰因、瓦格纳等人的财政思想,三、现代西方公共财政论,1、公共产品论的形成: 奥地利学者萨克斯,他首次将最基本的经济概念运用于财政问题,这就使得财政学真正成为一门经济学科。 意大利学者潘塔莱奥尼等将公共支出与社会成员个人以消费者身份所作出的主观效用评价相联系,从而为公共产品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克塞尔及其学生林达尔又将公共财政学向边际主义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庇古提出了崭新的外溢性理论,虽然没有将外溢性扩大到公共产品上来,但对西方公共财政论却作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贡献,他对政府支出作出了转移性支出和消耗性支出的区分,对

9、于西方公共财政学的支出理论和政策分析等,都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而且他还运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去考察公共支出的最佳安排问题,可见他涉及到了公共产品论关于资源最佳配置的基本内容。,2、公共产品论的发展,1)萨缪尔森的贡献。在1954年萨氏的公共支出纯论和次年的公共支出论图解两篇论文中,萨缪尔森以崭新的思路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模型问题。对林达尔模型作了更新、发展和完善,表明了公共产品论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他分析得出了公共产品的定义,并提出公共产品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问题,并相应建立了萨缪尔森模型。,(2)财政社会抉择论。195

10、1年阿罗提出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律”,使社会抉择问题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出版了赞同的计算一书,将集体抉择、决策原则和投票程序等问题融于一体,构成了社会抉择理论,开始形成社会抉择学派。,(3)非纯公共产品与成本一效益分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布坎南、奥克兰分析了拥挤性公共产品问题,德姆塞茨探讨了与公共产品非纯性有关的、在任何条件下都可由私人提供的问题。 庇古的外溢性问题作为公共产品的一种特例,尤其是其中关于外溢成本的分析已成为环境经济学的内容。 对庇古外溢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导致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权学派的兴起。 私人经济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被用到公共支出安排

11、上来,是公共产品供应问题确定的又一重大进展。,3、“边际革命”对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影响: (1)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分析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时,使政府公共服务成为具有价值的“公共产品”。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引人,还使得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也适用于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和费用的补偿分析。 (3)边际效用价值论使得公共财政活动和公共产品提供的目的,从政府需要转到私人需要这一基点上。 (4)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公共财政分析上,就使得有效配置资源的私人经济原则也适用于公共经济活动。 上述四大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公共经济和政府活动已不再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异己分子,即财政活动不再是虽然有必要,但对于资本主义私

12、有制和市场经济来说都是尴尬的例外了。,第三节 财政学的性质及研究问题,一、 财政学的特殊性质 二、 财政学研究的问题,一、 财政学的学科性质,财政学以经济学为基础,又具有本质的政治经济学特性。 从其经济性的角度来讲,具有公共性,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的的一种分配活动;但从财政分配活动背后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来看,又体现不同的特点。,1). C与财政收入的关系,生产过程中耗费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物化成本,C1:耗费掉的 劳动对象的价值,一般情况下不构 成财政收入的来源,C2:耗费掉的固定 资产的价值折旧,可能构成财 政收入的来源,国家财政可能成为不同企业间折旧基金 使用上的调

13、剂者; 折旧基金有一定的扩大再生产功能,经济体制决定折旧基金与财政收入的现实关系,2. V与财政收入的关系,V是财政分配的现实对象。 其实现的主要形式是个人所得税。目前收入地位 V的财政地位逐步上升的条件: 个人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个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个人纳税意识进一步增强 税收征管水平进一步强化 税收体系逐步向直接税倾斜,3. M与财政收入的关系:,M是剩余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纯收入、经济效益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M在财政收入中的实现形式不仅有企业所得税、企业亏损补贴等,也有绝大部分流转税,M的财政地位说明,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选择是通过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财 政 收 入 的 主 要

14、来 源,一、国家与国有经济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关系主体,财政收入主要缴纳者,财政支出重要接受者,最难处理的分配关系,国家所有与企业本质属性的矛盾,放弃国有属性:全部、区域、个别,放弃企业属性:机关和事业单位,两者有机结合:两权分离、产权多元化,现实选择:产权调整为主、其他方式为辅,二、国家同非国有经济之间的分配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该分配关系愈益重要 该分配关系的处理比较简单和确定 需进一步完善之处:非国有单位要依法参与财政分配过程;国家要为非国有单位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三、国家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共性资金单向流动性,国家同行政单 位的分配关系,全额保障,纯公共物品,否

15、则,只能收费,权钱交易腐败,国家与事业单位的分配关系,事业产品属性,全额保障,公共物品,适当补贴,混合物品,不提供资金,私人物品,四、国家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关系的基础个人作为财政收入缴纳者税收(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收费、罚金、债务等。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个人作为财政支出接受者工资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建立规范、合理的工资变动机制(工资水平、工资级差、工资调整等),五、国家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该分配关系的重要性:农民人口多、相对贫穷等,以及农产品的特性(一)农民对国家财政的贡献:1. 直接方式农业税等,占全部税收3%左右2. 间接方式 “剪刀差”。定义。图形。低价销售农产品工业

16、品较低的工资成本和物化成本 较高的效益财政收入 高价购买工业品工业部门较高的销售收入较高的效益财政收入 (二)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剪刀差”的再分配原理,O,年份,P/V,1,工业品价格/价值,农产品价格/价值,假定经济领域只生产两种产品:工业品和农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品价格与价值比越来越大于1,农产品价格与价值比越来越小于1,形成剪刀张开状。,二、 财政学研究的问题,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私”的分工。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运行方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财政学必须进行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 1)实证分析, 2)规范分析。,(一) 实证分析,1. 实证分析的内容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的目的是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会怎样”以及“为什么”。要回答“是什么”就要弄清事实,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怎样做。 2.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可以分成两种:1)理论实证分析:用高度抽象的方法,从一些基本假定前提通过逻辑推理导出分析结论。2)经验实证分析:以观察到的事实来论证因果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