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4591532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河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沙河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沙河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沙河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沙河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河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河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河镇中心小学沙河镇中心小学 2014201420152015 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紧扣“立德树人”总目标,突出“内涵发展”主旋律,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创建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常规管理与落实,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研的校本性和有效性,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全镇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一、学校文化建设一、学校文化建设 1创建与完善学校核心文化体系,从物化走向内涵;着力打造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细节决定习惯,习性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2、,小学阶段的“习性养成”主要指向兴趣激发与习惯养成,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性、生活习性、交往习性和感恩习性四个方面。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年龄与学段特点,分类对待,分层管理。实现教导处、少先队、总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多元联动,做到学校所有任课教师和所有教职工的全员参与,形成“习性养成”的资源大融合。2构建大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以中心小学为试点,建立校、级部、教师、学生多元立体式开发与实施模式,课程管理实行立体化,课程实施模块化,学校整体架构,级部选择开发与实施,教师发挥特长,学生创造性活动,丰富课程内涵。做到“师师用特长,生生选兴趣,级部有特色”,真正落实“人人是课程的创生者”的“以人为本”的课

3、程教育思想,让学生充分融入、体验、经历中涵养性趣,完善人格,快乐成长。第一,课程整合方面。在争取上级政策前提下,探索将现有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课程性质是学校依据课程纲要自主开发课程内容,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相一致的)与学校开发成型的校本课程整合,建立大校本课程体系,将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国防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中的相关教育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的主题单元(板块)进行教学。品德和科学课中已经出现的内容,校本课中不再出现;校本课程中呈现的,品德与科学中的重复内容在教学中删除。中高年级将主题班会纳入品德课程,与品德课程有效整合。校本课程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由学校教导处和级部共

4、同确定,选修模块由级部、教师、学生自主确定,教师选教实行教师走班制,学生选学实行学生走班制。礼仪与写字作为每个年级必修课,从一年级就要强化学生的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作为品德教学的一个校本教学模块。体育课时安排中应包括校本开发模块、健康教育(品德课中和我的成长课程中已经有的,不再出现。)模块、国防教育模块的教学安排。美术教学课时中安排泥塑、纸浮雕校本模块的教学安排。第二,校本开发方面。第一阶段,教导处整理前段研究与实施经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宏观架构,形成指导意见。第二阶段,8 月 20 日上午召开级部主任会议,进行课程开发培训,统一课程思想。征求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论证与完

5、善。第三阶段,8 月 20 日8 月 26 日各级部根据学段特点和实践经验,自主选择模块。选拔骨干教师,组建开发团队,集中攻关,进行发展性设计,构建课程模块,形成教学指导纲要。第四阶段,8 月 27-28 日,集中汇总成果,初步形成全校校本课程纲要体系。第五阶段,开学前,成立课程实施组织,安排任课教师,各级部组织集中培训(课程思想、教学纲要、实施策略、备课要求等),细化目标,精选内容,划分课时,形成教学建议。同时,每个级部要组建学生课程实施社团,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反馈、实施论证、实施条件评估等任务,体现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和主人。第六阶段,实施阶段,每月一调度,期中召开阶段集

6、中研讨会,学期末成果展评,系统总结。 二、教学工作二、教学工作1抓实“业务中心”的规范运作。落实三个“一”:创建一个工作规范,各学校都要建立一个领导成员包学科、包班级的工作规范,无论是政工的、教学的、后勤的都要分管学校一门或几门学科课程的实施,实现人人管教学、人人想教学,合力向教学。开好一个例会,领导班子每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教研组长每月一次教研工作例会。建立一个教学信息通报制,针对“业务中心”成员日常绩效,建立教学信息定期通报制。着重对所有成员的课堂教学、听评课、参与教研活动、自我提高等相关的教学信息进行定期的通报。推门听课体现动态化、对话性。推门听课要有计划,讲策略,分层面、分阶段进行

7、。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从具体入手,从细节入手,从思想入手,从师德入手,从学科入手,从课堂习惯入手,从语言艺术入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促使他们专业快速成长。薄弱环节(包括薄弱班级、薄弱教师、薄弱学科) ,强化薄弱的长期跟踪与转化,找准问题突破点,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帮扶到位。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定位要高,促其专业高度的攀升, “听”的不仅仅是一堂课, “议”的也不仅仅是一个课例,而是一个课型,一种教学方法,一项教学改革,一种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学科看学科的教学思想,一种开阔思维,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气魄,更好地发挥其专业示范性、引领性。面向全员,随机抽课,面上推动,落实课程计划,提高日常课堂

8、教学效率,建立良好的课程秩序,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推门听课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新授到练习、复习,再到试卷评讲,对每个学科、每个课型进行全覆盖。推门听课要做到多元关注。一是关注对听课对象教学进度下,上课与备课的对应性,进行基于自我课堂反思下的评课。二是关注教学的过程性与效率性的统一,课堂结束,进行必要的学情抽样调查,指导作业设计与批改。三是关注听课对象的班级常规,包括班级文化、学生面貌、班级卫生等。四是关注教师的课堂常规与学生的学习习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为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终身发展的基石。五是关注评课的对话性,听取老师的意见与困惑,释疑解难。2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注重管理过程的

9、精细化,将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管理网络之中,做到无缝覆盖,向管理要质量。以市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当前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市新修订教学常规为基本内容,修改完善沙河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和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依规导行。落实好校内教学视导制度、教学教研制度及推门听课制度,抓实互动听课工作。本学期全镇教学视导将与市镇教学大比武整合进行。3积极探索“作业课程化” ,大力推行书面作业进课堂,力争在课堂完成书面式的作业,力求让学生动笔书写尽量在教师监控指导下完成。深化作业改革,将我镇作业改革成果转化为教学常规,将学生的家庭作业逐渐由书面过渡到实践性作业

10、、调查访问性作业、阅读拓展性作业,努力体现“主题全景式作业”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元化自由实践中体验到作业的快乐。4学科课程日常监控(1)单元监测校本设计与操作为提高单元检测的校本性、目标性、适切性,激发教师的教学研究力、思考力和命题能力,整合与优化教辅资料和教学资源,激励思考,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学年,各教研组继续开展语文、数学两学科单元检测题校本命题研究。各中心教研组要认真分析组内教师资源,统一单元目标,统一命题标准,合理搭配,合作研究,合力做好单元测试命题工作。各学校在单元测的印制、操作、管理等方面要体现校本性、师本性、灵活性、适切性,学校教导处要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设计单

11、元质量分析要素表格,将单元教学监测工作抓实,抓好。任课教师每个单元要做好质量分析(包括书写) ,科学反馈,有的放矢进行达标性、对应性训练,坚决摒弃不阅卷、不分析、想当然的盲目教学状态。试卷讲评要以学定教,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质疑互动释疑共同解惑过程中,实现差异思维对话,以思维带动思维,以思考推动思维。 (2)阶段全科质量监控根据市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教研室工作安排,编制学科课程日常质量监控实施方案,覆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旨在检视、推动、提效、普惠。突出监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突出面对面情景化测试。分类设计,分段进行,分层反馈,过程达标。(3)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

12、弱教师的转化工作做到有制度,有整改措施,有数据比照,有对应落实,对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班级管理不到的教师实施跟踪帮扶,对一些薄弱学科进行深度思考、诊断。通过推门听课、蹲班、交流、培训、座谈、问题分析、目标督查等形式,达成薄弱转化工作,促成均衡发展。5教研活动各学校要构建起系统性、科学性、发展性的校本主题教研体系,以解决校本教学实质问题为目的,通过主题思想论证、课堂结构推敲,目标达成分析,提升整体教研质量,它是一个教研共同体实力的集中体现。以“立标(协同攻关,创新课堂)学标(辐射带动,成果共享)达标(实践转化,人人过关)的方式,将课程标准学习溶于课堂教学实践,开展议课、辩课活动,将课程研究推向纵深

13、。教研组是效率课堂研究的主体,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教研组内要合理分工,组间要合力融入。每个成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到教研中,课堂折射的教学思想是一个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位教研组长以自己的教学智慧、人格魅力、奉献精神,树立自己的学术权威,在横向比较与纵向交融中,引领着一个团队走内涵教研之路,促成各年级、各班级的均衡发展。本学期,各学校效率课堂达标活动要与市局开展的教学大比武活动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的教学素养再上一个新台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加大研究与实施力度,中心小学 2014-2015 学年的主题教研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具体主题目标由教导处根据实施状态确定,以级部为单位(包括

14、艺体) ,进行成果展示与推介,研讨提升校本课程研究内涵,展示形式不受常规课堂限制,空间开放。三、教师专业发展三、教师专业发展1持续加大教师业务培训投入,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争取上级机会,创设培训条件,加大培训投入,有计划、有层次、分专题组织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加强师德学习和政治业务学习,工会、教导处、少先队制定与时事政治、主题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相对接的学习计划,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继续开展以“强素质修师德,树形象展师风”为主题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职工树立远大的教育理念,以德修身,以德育人,敬业爱岗。树立身边的师德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2逐步规范名教师、学

15、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出一批市镇教育领军人物。建立学科首席教师制度,进行辐射性专业培训与引领。3抓好源头培训,新进入教师(无论是新分配,还是新调入)要经历“自主设计自我反思师徒结对教研组打磨学校视导”的过程。第一轮听课结束,学校领导、级部主任全程参与,从学科教学到班级管理,从学校文化到专业规划进行了系统的集中培训。教研组采用“一课多研”的方式,每一位新教师在经历“三次备课四次打磨”中,了解学科特点,理清课堂基本结构;熟悉学段课程标准,以学定教。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看与谁同行,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骨干老师,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教学思想不稳,价值取向不明,课堂张扬

16、失度现象,要有直面批判的勇气与谦逊,要学会思考:与什么样的老师同行?与什么样的团队同行?与什么思想同行?在以什么样的姿态与他们同行?四、少先队德育工作四、少先队德育工作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队员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熟知和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字基本要求,结合学习和生活实践加深理解,不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们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自己的理想、日常行为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法制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不短增强学生的道德、纪律、文化、政治自觉和自信,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规范、守规范、促进行为养成教育。组织队员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制定的两操、路队、卫生、班班唱标准,通过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习惯。2加强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