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第七章空气渗透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84987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环境学第七章空气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建筑环境学第七章空气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建筑环境学第七章空气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建筑环境学第七章空气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建筑环境学第七章空气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环境学第七章空气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环境学第七章空气渗透(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环境学 第七章 空气渗透,第七章空气渗透7.1 概述 7.2 风压作用下建筑的压力系数分布 7.3 建筑门窗对室内通风的影响 7.4 空气渗透的网络计算方法 7.5 空气渗透的数值计算方法 7.6 空气渗透的简化计算,7.1 概述引子 问题讨论:(江亿院士所提出的考研问题) 新疆某地区夏季室外温度为35,相对温 度2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8.5 ,请问在 该地区的住宅建筑能否采用冬季供暖的暖气 系统进行夏季的集中供冷? 不同的家庭喜欢不同的室内参数(温度和 湿度),上述系统能实现吗?,空气渗透对房间热环境的影响 空气渗透对房间热环境影响很大 在常规的墙体材料下,北方冬季的采暖负荷主要来自冷

2、风渗透 许多用户夏天靠开窗纳凉 夏天热空气渗透会大大增加房间热湿负荷 夏天的夜间通风能很好地改善房间的热环境,影响空气渗透的因素 两个主要因素:热压和风压 热压是由于房间内的温度与外界环境的温度不同造成的,其推动力实质是空气密度差造成的压差(相对较简单) 风压是由于建筑对风的阻挡作用形成的建筑不同部位不同压力分布,当建筑中有开口时,这种压力差就会形成空气流动,从而进入房间,风压 风压引起的空气渗透较复杂 室外风方向和大小随时变化(风玫瑰图) 建筑形态各异,其周围风压分布不同 微风速下空气渗透机理 自然通风是目前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 机理还需探索 方法还需改进 评价指标需进一步更新,7.2 风压

3、作用下建筑的压力系数分布 为简化风压的计算,提出风压系数的概 念,用以描述建筑周围的风压分布 风压系数可正可负,数值在01间 如果已知建筑周围的风压系数,就可以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风压作用下的空气渗 透量,采用风压系数计算通风量所做 的简化假设及适应性 风压系数通常是在恒定风速下测定的, 对变风速情况下的适用性如何? 风压系数通常是在无开口情况下测得 的,当开口存在时是否适用? 当存在不同的开口情况时是否还能用相 同的风压系数? 此计算方法通常不考虑建筑与建筑间的 相互影响,单个建筑周围的空气流动,单个正立方体建筑风压系数,建筑群布局的几种形式,建筑群中的空气流动,风影区 在建筑的背后出现的与原

4、有风向相反方向的气流所形成的区域称为风影区 风影区的大小与建筑的尺寸和建筑外形有关 风影区与风压系数相关,风影区内一般为负的风压系数,风影区示意,建筑物长度和宽度对风影区的影响长度对风影区的影响 随长度增加而增加 宽度对风影区的影响受宽度影响小,建筑物高度和屋顶坡度、坡向对风影区的影响高度对风影区的影响 屋顶坡度坡向对风影区的影响,7.3 建筑门窗对室内通风的影响开口位置对室内空气流动的影响,开口高低对室内空气流动的影响,水平遮阳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不同窗户形式对室内气流的影响,室内气流的调节,绿化的导风作用,如何用CFD方法求解空气渗 透? 描述好建筑的外形、开口大小和位置、内部隔断和热源

5、,在某种室外风条件下就可求解通过各个开口的风量和房间之间的风量 可用现有的CFD计算软件进行或自行开发新的计算程序,CFD算法已比较成熟 本课程的第二部分将简要介绍CFD知识,CFD方法的特点 不用已知阻力系数,可直接描述结构 能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如隔断、开口、内热源等 能考虑建筑小区中各建筑间的相互影响 计算工作量大,需要大容量、高性能计 算机,对太复杂的结构或数量较多的建 筑,目前的计算机还难于处理,7.6 空气渗透的简化计算 若已知开口两侧的压力差(热压和风 压),则可由下式计算空气渗透量 空气渗透的计算比较复杂,目前还在进 行大量的研究,为便于对建筑热环境进 行分析,一般采用下列简化

6、方法进行计 算 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缝隙法 根据门窗的种类,如单层、双层,木窗、钢窗、铝合金窗等,确定单位长度缝隙的漏风量。 用总的缝隙长度与单位长度缝隙漏风量的乘积得到总渗透风量 ln和a的取值见建筑热过程表48和表49 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但准确性不够,换气次数法 根据不同类型房间,按某一换气次数确定该房间的空气渗透量 如某房间的自然空气渗透相当于0.5次换气,而房间体积为V,则空气渗透量为0.5Vm3/h。房间换气次数的取法参见建筑热过程表410 该方法简单易行,如DEST中就经常采用 这种方法给出空气渗透量,总结 空气渗透对建筑热环境至关重要 由于现有技术发展的限制,目前空气渗透的计算还不如人意,急待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其中 重要的工作包括 自然渗透风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价 新型空气渗透计算方法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