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修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581941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心内膜炎(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修改)(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定 义,IE是由病原微生物循血循环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的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心脏瓣膜最常受累,也可发生于间隔缺损部位、腱索与心壁内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般多见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左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占内科住院病人总数的0.5%-1.0%,心脏直视手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约为1.5%-2.5%,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本症者约为3%-5%。,流行病学,分 类,(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 特征1.全

2、身中毒症状明显2.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3.感染迁移多见4.病原体主要为金葡菌,分 类,(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特征1.中毒症状轻2.病程数周至数月3.感染迁移少见4.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 类,(一)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 (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 (三)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第一节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一、病因 急 性:金葡菌、肺炎球菌、淋球菌、 A族链球菌、流感杆菌 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D族链球菌、表 皮葡萄球菌少见: 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发病机制-亚急性,(一)血流动力学因素 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尤其二尖瓣

3、和主动脉瓣先天性心脏病:如VSD、PDA、法四和 主动脉缩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血流动力学异常,1. 血液返流 2.血液反流经过狭窄的瓣口或异常的小通道 3.血液反流发生于两心腔或血管腔之间,且存在较大压力阶差,特点-赘生物,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口或先天缺损至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室面和室间隔缺损的间隔右心室侧。,发病机制-亚急性,血流动力学异常 涡流或高速射流冲击心或大血管内膜 局部损伤,发病机制-亚急性,(二)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病变-细菌定居的重要因素,关键条件是内皮损伤和高凝状态 局部损伤 胶原纤维暴露,血小

4、板聚集 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发病机制-亚急性,(三)短暂性菌血症的发生 各种感染或皮肤粘膜的损伤(如手术、器械操作等)常导致暂时性菌血症。菌血症在特定的条件下导致心内膜感染和赘生物形成,发病机制-亚急性,(四)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取决于:1.发生菌血症的频度和循环中细 菌的数量 2.细菌粘附于无菌性赘生物的能力 细菌定居 迅速繁殖 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着 感染性赘生物增大,发病机制-急性,发病机制不清 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 循环中细菌量大、毒力强、具有高 度侵袭性和粘附力 主动脉瓣常受累,病 理 (一),1 .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1)赘生物形成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5、,赘生物呈菜花样、息肉样和疣状结节,小者在1.00cm以下,大者阻塞瓣口。赘生物导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引起瓣膜关闭不全(2)感染局部扩散 瓣环或心肌脓肿、传导组织破坏、乳头肌断裂或IVS穿孔和化脓性心包炎,病 理 (二),2 .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1)动脉栓塞 组织器官梗死(2)脓毒性栓子 栓塞动脉血管壁的滋 养血管 动脉管壁坏死 细菌性动脉瘤脓毒性栓子 栓塞动脉管腔 细菌 直接破坏动脉壁 细菌性动脉瘤,病 理 (三),3.血源性播散菌血症持续存在,在心外其他部位播 种化脓性病灶 迁移性脓肿4.免疫系统激活 持续菌血症(1)脾肿大(2)肾小球肾炎 (3)关节炎、心包炎和微血管炎,临

6、床 表 现,(一)发热最常见亚急性:起病隐匿,驰张低热,6W者轻中度肿大 2.贫血:常见亚急性者多见轻、中度,晚期有重度苍白无力和多汗3.杵状指(趾):10-20% 4.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并 发 症,(一)心脏1.心力衰竭:最常见,主动脉瓣受损者最常发生(75%),其次为二尖瓣(50%)和三尖瓣(19%)。早期发生者通常是严重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或腱索断裂所致。如在感染控制后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是瓣膜病变所致心室前后负荷过重,心肌损伤,包括心肌炎,间质性心肌纤维化等所致。如治疗延误或抗生素无效,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很高的病死率。,并 发 症,(一)心脏 2.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者,可发生

7、于心脏任何部位,以瓣周组织特别是在主动脉瓣环常见,可致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由冠状动脉栓塞引起,以主动脉瓣感染时多见,少见原因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或细菌性动脉瘤。,并 发 症,(一)心脏4.化脓性心包炎:不多见,主要发生于急性者。5.心肌炎,并 发 症,(二)细菌性动脉瘤 3%-5%1.多见于亚急性者2.受累动脉: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3.见于病程晚期4.多无症状,并 发 症,(三)迁移性脓肿1.多见于急性患者,亚急性者少见2.多发生于肝、脾、骨骼和神经系统,并 发 症,(四)神经系统 3040% 1.脑栓塞:1/2,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 2.脑细菌性动脉瘤:多无

8、症状,除非出血 3.脑出血:由脑栓塞或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 4.中毒性脑病:可有脑膜刺激征 5.脑脓肿:多为微小病灶,大脓肿少见 6.化脓性脑膜炎:不常见后三种情况主要见于急性患者,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并 发 症,(五)肾脏 大多数患者有肾损害,包括:1. 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急性)2. 免疫复合物所致继发性肾小球肾炎3. 肾脓肿。氮质血症或明显的肾功能衰竭常是弥漫性肾小球肾炎所致,在治疗初期可进一步加剧;但常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而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加肾功能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时应尽早争取手术治疗,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常规检验 1.尿液:即使肾功能正

9、常,50%的病人有蛋白尿和镜检血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2.血液: (1)7090%的IE有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2)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分类计数轻度左移 (3)血小板减少仅见于少数病人 (4)血沉几乎都升高(平均55mm/h),(二)免疫学检查,1.高丙种球蛋白血症:25% 2.循环免疫复合物: 80% 3.类风湿因子阳性: 4050% 4.低补体血症所有免疫学改变在病原菌被清除后才能恢复正常。,(三)血培养-最重要,1.在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100% 2.心内膜炎病人菌血症是持续的,不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10、培养 3.未治疗的亚急性患者,应在第一天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若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4.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5.急性者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一次,共3次后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四)X线检查,多发性片状浸润性肺炎 AIE合并脓毒性肺栓塞所致;左心衰竭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血管造影:细菌性动脉瘤;CT:脑梗死、脓肿或出血,(五)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如心肌受累发生心肌炎,心电图上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偶可呈急性心肌梗死图形,(六)超声心动图,赘生物: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可检出 50%-70%,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11、)可检出 95% 瓣叶破裂 腱索断裂 瓣环脓肿 心肌脓肿,诊 断,(一)主要诊断标准: 1.血培养阳性:两次血培养阳性,且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型的IE致病菌;持续血培养阳性; 2.心内膜有感染的证据:UCG发现赘生物、心内脓肿、新出现的人工瓣膜移位,或出现新的瓣膜反流。,诊 断,(二)次要诊断标准: 1.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2.发热:体温38 3.血管损害现象: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结节等 4.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类风湿因子阳性 5.血培养阳性 ,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或血清学证据符合可致IE的微生物活动性感染 6.UCG发现

12、符合IE,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诊 断,病原学条件 微生物:在赘生物、发生栓塞的赘生物或心内脓肿中经培养或组织学检查证实有微生物; 2.病理改变赘生物或心内脓肿经组织学证实有活动性心内膜炎 临床条件 1.符合两项主要诊断标准 2.一项主要诊断标准和三项次要诊断标准 3.五项次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一)亚急性者急性风湿热、SLE、左房粘液瘤、淋巴瘤腹腔内感染、结核病 (二)急性者金葡菌、淋球菌、肺炎球菌和G-杆菌败血症,治 疗,(一)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最重要,其原则: 1.早期应用 2.剂量要足 3.疗程宜长(4-6周以上) 4.静脉用药为主 5.选用杀菌剂: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急性:针对金葡菌、

13、链球菌和G-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已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时,应根据病原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合理选择抗生素 6.联合用药,(二)外科治疗-适应症,1.严重瓣膜反流致心衰 2.真菌性心内膜炎 3.未能控制的感染:虽充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血培养持续阳性或反复复发 4.虽充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仍反复发作大动脉栓塞,UCG证实赘生物10mm 5.主动脉瓣受累致AVB;心肌或瓣环脓肿需手术引流 6.化脓性心包炎,(三)并发症的处理,心力衰竭:可按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如由心瓣膜机械性损害所致应及早手术 肾衰竭:血液透析 血管栓塞:对症处理,反复栓塞宜手术 细菌性动脉瘤:区别情况作相

14、应处理,治愈标准,应用抗生素46周后体温和血沉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改善和消失,脾缩小,红细胞、血细胞和血红蛋白上升,尿常规转阴,且在停用抗生素后第1、2和6周做血培养均为阴性,可认为IE已治愈; 在治疗结束、症状改善、血培养转阴后又出现感染征象,且菌种和早期培养相同,称之为复发,应更换抗生素进行新一轮的治疗,第二节 人工瓣膜和静脉 药瘾者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一)早期1.发生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60天以内2.约1/2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明显 多于金葡菌,其次为G-杆菌和真菌3.急性暴发起病4.病死率:40%-80%,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二)晚期1.发生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60天以后2.链球菌最常见,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其次为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3.以亚急性表现常见4.病死率:20%-40%,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共同点,1.除赘生物形成外,常致人工瓣膜部分破裂、瓣周漏、瓣环周围组织和心肌脓肿 2.主动脉瓣最常累及 3.难以治愈,疗程延长为6-8周,加庆大霉素 4.有瓣膜再置换适应症者,早期手术,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1.多见年轻男性 2.致病菌最常来源于皮肤 3.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其次为链球菌、G-杆菌和真菌 4.大多累及正常心瓣膜,三尖瓣50%,其次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5.急性发病多见,常伴迁移性感染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