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563775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点问题:,1、民主的一般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2、民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3、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6、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内容。,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民主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正确把握民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一)民主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1、民主的含义: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从词源而言民主是由“人民”和

2、“权力”两词组成,即人民的权力,也称“多数人的统治”或“多数人的意志”。从民主一词的起源和最初的含义不难看出,民主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制度形式,在阶级和国家存在的社会里,民主主要表现为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2、民主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民主制(公民掌握最高权力,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国家的各级官员都由选举产生,没有国王)古希腊民主制的这些基本特征,对于人类民主的发展是有开创意义的。但它毕竟是仅仅限于奴隶主和自由民的少数人享有的权利。 资本主义民主(用议会制代替君主制,用选举制代替世袭制,用任期制代替终身制,用制约机制代替专制机制)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就本质而言依然是资

3、产阶级的民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 社会主义民主: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民主形态,是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实现的第一个非剥削制度下的国家民主”。它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最广大的人民大众都能享有最广泛的民主。,(二)正确把握民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2、社会主义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3、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的。4、民主作为国家制度,要使它日臻完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和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4、,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列宁、邓小平、江泽民的论述) 2 、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客观需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使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需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客观规律,从而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一)人民民主

5、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坚持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人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 2、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内涵看,它是民主和专政的辨证统一,(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 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和根本原则。 第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

6、权等。 第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2.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优化代表的组成、严格按照当选人民代表的规定条件遴选代表;按照所规定的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代表。 第二,要科学地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第三,进一步健全人大办事机构,规范办事程序。,(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是执政党和参政党或合作党的关系,而不是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反对党的关系。 3、要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7、 4、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四)坚持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征:,1、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而建立的。 2、凡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大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 4、由于一切国家机关都实行民主集中制,所以民族自治地方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5、宪法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民族自治的地方同样必须遵守宪法所规定的总原则。,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政治体制,(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根本

8、要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 (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张,从而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社会化主义的三种基本的文明形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文明是一个与野蛮、蒙昧相对立的概念,一般说来,文明是指人类进步的一种状态,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积极成果,文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政治文明也一样。,从静态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指社会主义应该具有文明的社会政治形态,包括社会主义的国体和

9、政体以及社会主义的其他各项政治制度如司法制度等。从动态看,它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政治活动,比如我们的决策过程、司法过程、监督过程等,都必须按照文明的要求和方式去实现、去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党的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大优势。 而人民当家作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党只

10、有真正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基本治国方略,党和人民的意志将主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将在法制的轨道上通过依法治国来实现。,(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理论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提出来加以强调,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创新性的提法,使得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更加成熟的一个标志。,现实意义:,“两个文明”建设离不开政治文明。事实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做

11、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司法制度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是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但从现实性看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确实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在处理国家事务的许多方面还不够民主,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缺少法治等还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甚至相当严重。,历史意义:,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要求和愿望将大大提高,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经济全球化挑战等新的形势和任务,使得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将政治文明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建设中国特色

12、社会主义事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1、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克服现行体制的弊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不能顺利向前发展。 2、政治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生产力的迫切需要。邓小平:“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住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其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其二,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其三,改革是否

13、成功,关键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其四,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们自己的实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可以借鉴,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其五,建设政治文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诸方面,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辨证统一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3、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

14、业和社会事务 4、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 3、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三)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继续全面深入地进行普法教育,广泛开展依法治理 3、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做到“有法必依” 4、继续完善和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严格、公正执法。 5、合理借鉴别国法制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复习思考题:,1、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内容。 3、怎样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其创新意义? 4、怎样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辨证统一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