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苏宁财务对比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557556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美苏宁财务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国美苏宁财务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国美苏宁财务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国美苏宁财务对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国美苏宁财务对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美苏宁财务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美苏宁财务对比分析(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6国美电器与苏宁电器比较财务分析报告,国美家电帝国的崛起,目录,公司概述 战略对比 重大事件剖析-国美并购永乐 财务指标的“三维分析” 构成分析 三大能力分析 因素分析 总结及建议,走近国美,国美电器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成立于1987年元月一日,隶属于北京鹏润投资集团。 国美电器集团在全国24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近千家,年销售能力达800亿元以上,2007年1月,国美电器与中国第三大电器零售企业永乐电器合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连锁零售企业.,走近国美,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成立,当时只是北京珠市口一家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小门店 1992年,国美在北京

2、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并将所有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 2001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2000年全国连锁企业百强排名结果,国美电器以年销售额30.2亿元位居第八名,走近国美,2003年2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2002年中国连锁经营企业百强排名结果,国美电器以年销售额108.96亿元位居第四名,在中国家电零售企业中位居第一 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与永乐(中国)电器有限公司宣布启动合并 2007年12月14日23时,国美电器发布公告,以36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大中。,国美帝国,“立足北京、占领直辖市、入驻中原、闯进东北、开辟山东、加盟网络渡江南下”,240多个城市、上千家

3、直接店的国美帝国!,目录,公司概述 战略对比 财务指标的“三维分析” 构成分析 三大能力分析 因素分析 重大事件剖析-国美并购永乐 总结及建议,国美VS苏宁:战略大PK,扩张战略大比拼 战略布局显身手,战略PK两方面,国美VS苏宁:战略大PK,2005年家电连锁业的主要收购事件,国美VS苏宁:战略大PK,扩张战略大比拼,国美VS苏宁:战略大PK,一、两家公司进入到城市数量和平均同城网点数,二、两家公司的平均店铺面积 单位:平方米,国美VS苏宁:战略大PK,战略布局显身手,目录,公司概述 战略对比 重大事件剖析-国美并购永乐 财务指标的“三维分析” 构成分析 三大能力分析 因素分析 总结及建议,

4、国美并购发展,国美集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京华自动化集团(0493 HK) 中国鹏润集团有限公司(0493 HK)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0493 HK) 新国美集团(0493 HK) 其每次更名都因重大收购而发生,其中最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收购就是经典的国永并购案,现介绍如下:,国美永乐合并事件,合并企业: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 被合并企业:中国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合并方式:吸收合并 合并时间及过程: 合并后: 新国美集团 合并前后财务数据分析,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美电器 股票代码:0493 注册成立地点:百慕大 市场地位(合并前): 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位居全球商业连

5、锁22位。 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西安、广州、深圳等国内160多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拥有直营店560余家,10多万名员工。 在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中国连锁经营前30强中,国美电器以498.4亿元位列第二,并再次蝉联家电连锁第一名。 股权结构,通过这一运作,国美电器100%的权益归属与国美控股,2006年8月14日国美控股中期报告中披露的股权结构体系如下:,注:该结构也是国美控股与永乐交易前的结构:,中国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简称:永乐电器 股票代码:0503 注册成立地点:开曼群岛 市场地位(合并前): 跻身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2004年实现销售近百

6、亿元,销售产品达数万多种,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拥有家电连锁大卖场,入选2004、2005中国企业500强。 截至到06年3月,永乐在全国已经有205家分店,主要在上海,并向长江三角洲核首都经济贸易区扩散,遍及8个省份,3个直辖市。 股权结构,中国永乐(0503HK)上市后,即全球发售后的股权结构图,红色方块表示假若财务投资者购股权获上市或之前行使,但并未计及因行使管理奖励购股权及超额配股权可能将予发行的; 绿色方块表示未计及因财务投资者认股权、管理奖励购股权或超额配股权等各项获行使而可能将予发行的股份。,合并的总体时间进度 (1)2006年7月

7、25日国美和永乐宣布合并决定; (2)7月31日永乐宣布独立董事委员会成立,以考虑国美提出的自愿有条件收购,旨在向永乐股东就国美收购建议是否公平合理及接纳与否提出建议; (3)8月14日永乐与各管理层股东签订了不竞争协议,该协议规定,五年内严禁管理层股东促使永乐雇员、董事、经理和技术人员离职,效力于或投资于永乐的竞争者,与永乐的任何客户、雇员、代理和供应商有直接业务往来; (4)9月18日国美股东特别大会批准收购建议及因收购而增发股份的议案; (5)10月9日,香港联交所批准作为收购永乐股份代价的新国美股份上市和交易; (6)截至10月17日下午4时整,接受国美收购要约的中国永乐股东持股总数已

8、达到永乐全部已发行股本的95.30,收购要约就接纳而言已成为无条件。,(7)10月17日大中向上海永乐电器发送正式函件,书面通知对方依法解除双方于2006年4月19日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10月18日,大中电器向中国国际贸促会递交仲裁申请,认为永乐存在违约行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没收此前永乐支付给大中的1.5亿元定金。 (8)10月18日国美电器表示,接下来将展开对永乐的实质性收购,预计整个交易将最迟于11月7日完成; (9)10月27日商务部根据2006年9月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启动反垄断调查程序。 (10)11月1日晚,国美电器宣布,国美以52.6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中国永

9、乐; (11)11月22日国美永乐合并后的新国美电器集团在北京宣布成立。,要约收购细节 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联合公布,国美电器向永乐电器发出自愿有条件要约收购建议,收购永乐电器所有已经发行的股份(国美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经持有的股份除外),收购方案是“股权现金”:“每持有3.08股中国永乐可换1股国美股份,并按每股永乐股份支付0.1736元现金,交易总额达52.68亿港元。国美将发行7.58亿股新股,再支付永乐现金4.09亿港元”。 1、根据每股永乐股份兑换0.3247 股国美股份的兑换率及假设王氏管理奖励购股股权未获行使,按未予摊薄前的2,334,917,067 股永乐股份,

10、国美将发行的与收购建议相关的新国美股份的数量,最多约为758,147,572 股,约占公告之日2,292,794,534 股国美股份的现有已发行普通股本约33.07% ,并占紧随发行新国美股份后3,050,942,106 股国美股份的约24.85 。,2、根据收购建议每股永乐股份的总代价2.2354 港元,合共2,356,629,785股永乐股份(假设王氏管理奖励购股权获全面行使并按全面摊薄基率前算)的全部已发行股本价值约为5,268,000,000 港元。,3、代价的支付 代价将于收购建议成为或在各方面被宣布成为无条件日,与永乐股份被提呈以待接纳收购建议之日的两者中以较后者日期起前十天内支付

11、。永乐股东一旦接纳收购建议,新国美股份的任何零碎部分将不再予以考虑,而新的国美股份的该零碎部分也不再发行。,4、交易收管 截至2006年11月15日下午四时整(即接纳收购建议的最后时间),接受要约收购的永乐股份共计23.15亿股,占永乐当期全部已发行股本的比例约98.24%,由于在4个月要约收购期内国美电器已经收购永乐电器不少于90%的无利害关系的股份,国美电器宣布收购建议结束,永乐电器股份于2006年11月16日暂停交易。,新国美集团的股权结构,截止2006年12月29日,组织体系图 退市后的中国永乐成为国美电器的全资子公司,新国美集团采用四级管理架构,分别是董事会主席、总裁、决策委员会的决

12、策层面;具体执行层面的副总裁和七大管理中心;分部总经理;门店经理。,在新国美第一批人事任命中,国美、永乐两个总部体系双方高管互有交换,4位国美人士进入永乐总部,同时,7位永乐人士调进国美总部。,业务整合发展规划 1、经营策略调整 (1)推动多品牌的差异化经营 国美、永乐、鹏润电器三大品牌成为新集团统一管理并独立运营的家电零售品牌,推行多品牌的差异化经营,发挥国美和永乐销售网络的互补性。 (2)以提升单店经营质量作为主要增长方式 从原来“规模发展效益”调整为“发展效益规模”,由开店驱动型粗放增长方式向以提升单店经营质量为标志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 (3)建设大型物流基地 新国美集团将首先在北京、上

13、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并在5年内实现30个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以整合过于分散的物流模式。 (4)其他 市场给予很大关注和期待的是,新国美电器调整了以往的强势风格,将改善厂商关系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包括从细致环节出发降低厂家终端销售的成本投入、提高商品周转速度以及盘活现金流等。,2、经营目标 新国美电器集团发布5年发展纲要,表示未来五年的发展将保持平均40%以上的复合增长,提高手机、数码和IT产品的销售比重,使其销售规模贡献超过30%,并保持利润率的持续提升,争取2010年销售规模超过2000亿元: 新国美在2006年的销售目标1000亿是个挑战; 2007年,新国美集团将完

14、成全国渠道网络布局,争取实现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利润23亿元以上; 2008年,形成多层次的渠道网络和多品牌差异化的经营模式,销售规模超过1200亿元; 2009年,形成国美、永乐、鹏润电器三大差异化品牌的强大优势,争取销售规模超过1500亿,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全面超过15%,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2010年,力争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重点在东南亚进行网络开发,争取销售规模达到2000亿元,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20%.,永乐与大中的争议与仲裁撤消 大中电器与上海永乐于2006年4月签订了一份优先购股协议,永乐在协议期里获得了大中电器的优先收购权,并向大中支付了1.5亿元的履约保

15、证金,协议未曾及执行,7月中国永乐转投国美。随着永乐90%以上的股东接受国美的要约收购,永乐退市成为定局,双方资本层面股权置换已无法兑现,合作中止。 大中指出永乐电器单方面与国美合作,违反了双方签订的合并协议,向永乐提出“解约要求”,且因永乐违约在先,之前交付给大中的1.5亿元人民币定金,将被作为违约金扣留。 而永乐方面认为,由于中国永乐退市后将成为国美电器的全资子公司,如果大中也坚持双方所签协议的效力或拒不返还定金,则局面将演变为国美电器可能吸收合并大中电器。最终,大中做出让步,提出与永乐友好协商分手,并同意退还合作保证金。 有业内人士分析:国美永乐整合完成后,竞争将会加剧,缺乏资金优势的大

16、中与国美和苏宁难以长久竞争,家电连锁企业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大中需要迅速走上资本合并之路;也有人认为,大中之所以急于和永乐解约,是为了卖出一个更高的价钱,或者,大中可能已经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买主”,传闻大中与苏宁、百思买、迪克森都有合并意向。,反垄断审查,国美、永乐都属外资性质,这是商务部对零售业的并购活动进行的首次反垄断调查听证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协会和专家学者代表大都对合并案持积极鼓励态度,他们认为国内企业必须提高集中度,以应对外资巨头的竞争;国美加上永乐的市场占有率仍少于15%,尚未达到垄断界定的标准,收购不构成垄断问题。,半年报利润表比较,利润表比较概述,简单从06年和07年的半年利润报表来看 ,由于并购带来了规模的迅速扩张,其主营业务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主营业务成本也同比例增长。 另外,在利润构成中可以看出,其他业务收入的增长比例较大;行销费用增长比例稍大于主营收入的增长;可转换债券衍生工具的损失或利得下降对利润也有一定影响。 最终,07年上半年利润小于06年上半年(即合并前半年)的利润。 和国美收购永乐时提出的“2007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利润23亿元以上”目标相比,07年上半年仅完成了利润目标的17.8%左右,考虑到正常情况下下半年的利润额与上半年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预计全年净利润与目标仍相差甚远。 国美收购永乐的效果究竟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