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课件第三章常用控制程序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5395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课件第三章常用控制程序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计算机控制课件第三章常用控制程序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计算机控制课件第三章常用控制程序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计算机控制课件第三章常用控制程序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计算机控制课件第三章常用控制程序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控制课件第三章常用控制程序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课件第三章常用控制程序设计(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测量数据预处理技术 3.2 判断程序设计 3.3 巡回检测程序设计 3.4 数字滤波程序设计 3.5 标度变换程序设计 3.6 上下限报警处理程序设计 3.7 LED数码管显示程序设计 3.8 定时程序设计 3.9 键盘控制程序设计 3.10 抗干扰技术 3.11 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3.12 步进电机控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是最基本的一种模式。一般是通过传感器、变送器把生产过程的各种物理参数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A/D通道或DI通道,把数字量送入计算机中。计算机在对这些数字量进行显示和控制之前,还必须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离不开数值计算,而最基本的数值计算为四则运

2、算。由于控制系统中遇到的现场环境不同,采集的数据种类与数值范围不同,精度要求也不一样,各种数据的输入方法及表示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系统的需要,设计出了许多有效的数据处理技术方法,如预处理,数字滤波,标度变换,查表和越限报警等。,3.1 测量数据预处理技术, 对测量数据的予处理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的基础,这包括数字调零技术、系统校准技术以及输入、输出数据的极性与字长的予处理技术。,3.1.1 系统误差的自动校准,在控制系统的测量输入通道中,一般均存在放大器等器件的零点偏移和漂移,会造成放大电路的增益误差及器件参数的不稳定等现象,它们都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这些误差都属于系统误

3、差。它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其变化规律是可以掌握的,产生误差的原因一般也是知道的。因此,系统误差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方法来确定并加以校正的,一般采用软件程序进行处理,即可对这些系统误差进行自动校准。,1.数字调零零点偏移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零点的自动调整在实际应用中最多,常把这种用软件程序进行零点调整的方法称为数字调零。,图3-1 数字调零电路,数字调零电路如图3-1所示。在测量输入通道中,CPU分时巡回采集1路校准电路与n路传感变送器送来的电压信号。首先是第0 路的校准信号即接地信号,理论上电压为零的信号,经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进入CPU的数值应当为零,而实际上由于零

4、点偏移产生了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值,这个值就是零点偏移值N0;然后依次采集1、2、 n路,每次采集到的数字量N1、N2、 Nn值就是实际值与零点偏移值N0之和。计算机要进行的数字调零就是做一次减法运算,使(Ni- N0)的差值成为本次测量的实际值。很显然,采用这种方法,可去掉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本身的偏移及随时间与温度而发生的各种漂移的影响,从而大大降低对这些电路器件的偏移值的要求,降低硬件成本。,2系统校准上述数字调零不能校正由传感器本身引入的误差。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可采用系统校准处理技术。系统校准的原理与数字调零差不多,只是把测量电路扩展到包括现场的传感器,而且不是在每次采集数据时都进行校

5、准,而是在需要时人工接入标准参数进行校准测量,把测得的数据存储起来,供以后实际测量使用。一般自动校准系统只测一个标准输入信号VR,零点漂移的补偿仍由数字调零来完成。 数字调零后测得标准输入信号VR的数据为NR,而测得实际被测输设数字调零后测得标准输入信号VR的数据为NR,而测得实际被测输入信号V时的数据为N,则可按如下校准式来计算V。,(3-1),系统校准特别适于传感器特性随时间会发生变化的场合。如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其输入输出特性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一般一年以上变化会大于精度容许值,这时可每隔一段时间(例如3个月或6个月),用其它精确方法测出这时的湿度值,然后把它作为校准值输入测量系统。在实

6、际测量湿度时,计算机将自动用该输入值来校准以后的测量值。,3.1.2 数据极性的预处理,控制系统中处理的信号很多是双极性的,如温度,压力、位置、角度信号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控制时,不仅要考虑信号的幅度,还要考虑到信号的极性。为此,在对A/D转换后的数据和D/A转换前的数据进行处理前,必须根据数据的极性先进行预处理,才能保证得到正确的结果。系统中有的输入信号是单极性的,而输出信号则要求是双极性的,如流量、压力等控制回路;有的则是要求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双极性的,如位置、角度等控制回路。下面就这两种情况分别加以讨论。,1输入、输出信号同为双极性在输入、输出都是双极性信号的控制系统中,程序处理的输入和输

7、出数据不仅反映信号幅度的大小,,也反映信号的极性。假设信号的变化范围为-5V+5V,信号经A/D转换得到的数字量为00HFFH 数字量的最高位D7表示信号的极性。当D70时,表示输入信号为负极性,即数字量00H7FH表示-5V0V的模拟信号;当D71时,表示输入信号为正极性,即数字量7FHFFH表示0V+5V的模拟信号。在由双极性信号组成的闭环定值控制系统中,设给定信号为R,采样输入信号为Z,则偏差值E = R - Z。因为R 和 Z 的值对应的是双极性信号,所以偏差值E 也是双极性信号,因此在参加运算前也必须进行预处理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预处理的规则:如果偏差值的绝对值大于80H(此为

8、无符号数),则偏差信号取最大值,即信号极性为,负时取00H,信号极性为正时取FFH。否则,将运算结果直接作为偏差信号。,2输入、输出信号分为单双极性在控制系统中,有时会出现输入信号和给定信号是单极性的,即数字量00HFFH对应同极性的信号,如0+5V;而输出信号则要求是双极性的,即数字量00HFFH对应的是双极性的,如-5V5V。这类系统的数据预处理与双极性的输入输出系统的方法相同,由于系统的输入是单极性的,因此不必判断极性,只需根据偏差值的大小和符号判断即可。系统的数据预处理程序流程图如图3-2所示。,图3-2 输入单极性输出双极性的数据预处理程序流程图,3.1.3 数据字长的预处理在计算机

9、控制系统中经常会出现数据字长不一致的情况。如有的系统采用12位A/D转换器采样数据,而输出采用8位D/A转换器;有的系统使用8位A/D转换器进行采样,而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采用双字节运算程序计算。为了满足不同的精度要求,数据在进行数字滤波、标度变换和控制运算后必须对数字量的位数加以处理。,1. 输入位数大于输出位数当输入器件的分辨率高于输出器件时,如采用10位A/D转换器采样,而CPU把处理后的10位二进制数通过8位D/A转换器输出,就会出现输入位数大于输出位数的情况。,对输入位数大于输出位数的处理方法就是忽略高位数的最低几位。如:10位A/D转换器的输入值为0011111010,此值经处理后

10、送入8位D/A转换器的值就变为00111110。这在计算机中通过向右移位的方法是很容易实现的。由于10位A/D转换器的采样分辨率要比8位A/D转换器高的多,因此,虽然舍去了最低的两位数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这一误差仍比采用8位输入8位输出系统的误差小。,2输入位数小于输出位数 当输入器件的分辨率比输出器件低时,如采用8位A/D转换器采样,而通过10位D/A转换器进行输出,就会出现输入位数小于输出位数的情况,输入位数小于输出位数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将8位数左移两位构成10位数,10位数的最低两位用“0”填充。如; 转换前的8位输入值为:; 转换后的10位输出值为:00。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在于构成的1

11、0位数接近10位A/D转换器的满刻度值,其误差在10位数字量的3个步长电压之内。,3.2 判断程序设计 判断程序就是分支执行程序。程序在执行时,首先判定给定的条件是否满足,根据判定的结果(真或假)再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在转速控制系统中,电机的恒速运转一般是通过控制输入电压来实现的,首先检测出电机的实际转速,再比较电机的实际转速和给定转速,如果电机的转速低于给定转速,就需要增加输入电压;如果电机的转速高于给定转速,就需要降低输入电压。上述功能的执行过程如图3-2所示。,图3-2 判断程序框图,MCS-51系列的程序状态字(PSW)是一个用于存储程序运行状态信息的8位寄存器,其位定义如表3-1

12、所示。其中有些位状态是根据程序运算结果由硬件自动设置;而有些位状态则是通过软件设定的。PSW的位状态可通过指令读出,以实现程序的转移。,返回本节,3.2.1 算术判断程序,1. 两个8位无符号数比较 2. 两个16位无符号数比较 3. 两个8位有符号数的比较,两个8位无符号数比较,图3-2 8位无符号数的比较流程框图,CLR CY ;进位标志清零 MOV A,M ;AMSUBB A,N ;求MNJZ EQU ;累加器A=0,则M=N,转EQUJC LESS ;CY=1,有借位,则MN处理程序 ;无借位,则MN,执行BIG处理程序 EQU: M=N处理程序 LESS: MN 理程序 EUQ: M

13、=N 处理程序 LESS: M0,N0, 即两数均为正数。 (2)M0,N0, 即M为负数,N为正数。 (4)M0,NN LESS: MN处理程序 EUQ: M=N处理程序 ,返回本节,3.2.2 逻辑判断程序,逻辑判断程序的设计步骤: (1)读入数据(开关状态或阀门的位置); (2)屏蔽不需要的状态位; (3)与所要求的状态比较; (4)判断比较结果,选择程序入口。,例3-1 图3-5中A、B、C、D表示4个开关,当四个开关均闭合时,顺序执行相应的程序,否则,继续检测。 逻辑判断程序流程框图如图3-6所示。,图3-5 开关位置检测图,图3-6 开关状态检测流程图,逻辑判断程序清单:, CHE

14、CK: MOV A,P1 ;读入开关状态 ANL A,#55H ;屏蔽无用位XRL A,#00H ;判断A、B、C、D是否全部闭合JNZ CHECK ;A、B、C、D没全部闭合,继续检测 ;否则顺序执行相应程序 ,返回本节,3.2.3 标志判断程序,标志判断的设计思想是:根据某一设定的标志单元(或标志位)的状态,决定程序的执行方向。电机旋转方向控制程序流程图如图3-7所示。,图3-7 电机旋转方向控制程序流程图,电机旋转方向控制程序清单:,FLAG BIT 00H ;设定00H为电机旋转方向控制位 JB FLAG RIGHT ;FLAG=1,转RIGHT LEFT: ;FLAG=0,顺时针旋转控制程序 RIGHT: ;逆时针旋转控制程序,返回本节,3.3 巡回检测程序设计,3.3.1 概述 3.3.2 巡回检测举例,返回本章首页,3.3.1 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