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53797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专题重难突破 一、自然地理纵横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考情考纲 明确目的把握考向,专题纵横 整合知识构建体系,【系统构建】,【专题热词】 1.地球2.0:开普勒-452b是围绕恒星开普勒-452公转的行星,是目前发现的形态以及外部环境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故名地球2.0。与此密切相关的地理考点有: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 2.天舟一号: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2017年4月20日,它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对接,并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常考点有地球运动的特点、地

2、理意义和航天基地的区位选择等。,考点一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真题导引,(2016上海卷,12)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回答(1)(2)题: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尝试答题】 (1)D

3、 (2)C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月壤分析月球表面特征。2.审设问:(1)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昼夜温差过大岩石风化破裂形成 月壤。,(2)据关键词“难以预估”,空气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和月球引力太小可以预测,陨石撞击无法预测。 【失分控制】对月球表面环境了解不够准确,会出现解题错误。一是月壤的形成:只有明确月球无大气层、重力小、温差大等基本特征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月壤的形成条件。二是对月面地形多环形山的理解,“难以预估”是指难以预测、突发性强;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众多环形山多与陨石撞击有关,而陨石的运动,人类目前还难以预测。,专题方略,1.地球特殊性与普通性的分析方法,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4、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的分析方法,(2)太阳辐射(光照)强弱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思路 在大区域范围内,一般从气候特征方面考虑太阳光照对农作物的影响。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合成,瓜果糖分高;青藏地区光照强,作物颗粒饱满。 在小区域范围内,一般会从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方面考虑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的影响。例如山地背风坡,晴天多、光照强,利于作物有机质的合成;山地向阳坡,太阳辐射多,植被茂盛,自然带谱界线一般较阴坡高。,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4.影响航天器发射因素的分析方法,5.地球内外圈层的识别方法 “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

5、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考向突破,命题角度一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7山东济南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高低 (2)综合考虑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下列四地中建太阳能发电站条件最差的是( ) A. B. C. D.,解析:第(1)题,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天气、地势、昼夜长短等,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西部全年多

6、晴朗天气,冬夏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第(2)题,太阳能发电站要求光照充足,人口较为密集,市场需求较大的地区;图中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都最少,而且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人口稀少,对电力需求小,符合题意。 答案:(1)C (2)D,命题角度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2017年6月19日上午,俄罗斯勘察加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喷出的灰柱高达15 000多米,大量的熔岩顺山坡流下,景象蔚为壮观。据此回答(1)(2)题:,(1)舍维留奇火山是堪察加最北部的活火山,海拔为3 283米。其火山熔岩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软流层 D.下地幔 (2)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凝固后位于(

7、) A.地球的外部圈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的熔岩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第(2)题,火山熔岩凝固后形成岩浆岩,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答案:(1)C (2)D,考点二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真题导引,(2016江苏卷,11)如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 A.北京时间8点 B.北京时间11点 C.北京时间14点 D.北京时间17点,【尝试答题】 B 【解题思路】 1.审图表:巴黎(2E,7:00-21:00)零时区 香港(114E,10:30-20:00)东八区 东京(140E

8、,9:00-22:00)东九区 洛杉矶(118W,9:00-23:00)西八区 奥兰多(81W,9:00-23:00)西五区 2.审设问: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3.审选项:北京时间11点,专题方略,1.地方时、区时的一般计算步骤,第一步,确定两地的经度(时区),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时区差),第二步,将两地的经度差(时区差)转化为时间差:经度每差1相差4分钟,每隔1个时区相差1小时,第三步,计算出所求的时间:结合已知时间,按“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除了以上步骤外,还要注意行程时间的加减,如下例所示: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

9、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2.日期分界线的判断与计算技巧 (1)两种日期分界线的判断 一般规律: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日界线(位于180附近,答题时一般采用180),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图所示:另一条是自然的零时所在经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地向西移动,但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背面。,判断: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

10、注意月份和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经线的位置;由零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新的一天,由零时经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旧的一天。 (2)日期范围和比值的计算 日期范围的确定 日期范围的确定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0时所在经线的度数。 新的一天(n+1)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n)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如图所示:,日期比值的确定:,考向突破,命题角度一 地球自转的特征,下图所示照片是我国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在b位置的恒星再过6小时运动到图中的

11、 位置( ) A.b B.c C.d D.e (2)摄影师拍摄a星的仰角为28,据此推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长白山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山东丘陵,解析:由题意可知,图中的a恒星是北极星。第(1)题,北极星周围的天体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的视运动,运动的速度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因此6小时后,大约在d位置。第(2)题,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a的仰角为28,即当地地理纬度为28N,符合条件的是江南丘陵。 答案:(1)C (2)C,命题角度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某国际航班从伦敦经18小时的飞行,于北京当地时间星期一18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

12、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回答(1)(2)题: (1)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解析:第(1)题,在北京机场18时10分看到日落,说明该日北京昼长夜短且北京正处在昏线上,图C与上面的分析相符合。 答案:(1)C,(2)飞机从伦敦(0时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星期一的18:10 B.星期一的12:10 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16:10,解析:第(2)题,北京机场位于东八区,星期一的18:10,正是伦敦当地时间星期一的10:10;飞机从伦敦经过18小时飞行到达北京,则在伦敦起飞的时间为星期一10:10减去18小时,即星期日的16:10。、 答案

13、:(2)D,考点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真题导引,(2017天津卷,67)我国A市某中学(图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尝试答题】 (1)C (2)A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20

14、E的地方时)14:08为一天中最短当地时间为12:00,经度为88EA市在天津以西;冬至前后,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10:00地方时为7:52A市昼长约8小时,短于天津A市在天津以北。,2.审图表:春分、秋分日落正西;春分至秋分,日落西北;秋分至春分,日落 西南。 3.审设问: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惊蛰到立夏”符合题意。 【失分控制】本题组的第(1)题的南北方位判定是难点,需要计算出昼长并与天津此时段昼长的生活感知相结合,才能作出准确判断。第(2)题的易错点是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影朝向的关系,以及24节气的大体时间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解题时需首先明确

15、不同节气太阳日落时的准确方位;其次还需要进行由“影子”造成的方位转换,即日落方位与影子的指向恰好相反这一生活常识,同时还要结合不同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来确定太阳的位置。,专题方略,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计算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还可推理出距春(秋

16、)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的规律。如图所示:,(3)对称规律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地昼长=另一地夜长;两地昼长的和=两地夜长的和=24小时;任何地点,冬至日的与夏至日的昼(夜)长之和=24小时。 (4)极昼、极夜规律 格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5)昼夜长短的计算 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地方时子夜0时把一天的黑夜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注:“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