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发展与演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4545027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25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散曲发展与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散曲发展与演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散曲,元曲导论,王国维:“元曲是中国最自然的文学。其文章之妙,在写情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真挚之理,秀杰之气,时露其中。此语虽为戏剧所发,然以之论散曲,实当之无愧,故曲能在元代文壇独领风骚,而与唐诗宋词并为古典韵文艺术的三颗星。,散曲释名,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 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20世纪以来的学者,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散曲作为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下来。,元曲起源,曲本身就是歌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来歌唱而写作的文词,具有音乐性。曲又称词余,不论音乐基础或

2、是形式构造,均可说是由词演变而来; ,可说是元代的新乐府-具有新的生命、新的面貌与新的创作精神。展现了一股新兴的艺术力量,就其音律、句法、声谱来看,可说是由周、汉、唐、宋的乐府文学递变而來,继承了由周到宋,各种歌唱文学的特色。,元曲发展背景,文学发展的結果 散曲的前身为词,當宋词发展到金元時代,即漸告衰落,其輝煌的黃金时代,已成历史,无论其技巧如何圆熟,声律如何和谐,终究是文人知识份子象牙塔中的产物,与众多的民众脫了节,不符时代的要求,故新兴的诗歌样式因而兴起。 外來音乐的影响 女真、蒙古等新兴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之时,中国北部的风俗、语言、习惯等均有极大的变化;音乐方面亦产生无限壯阔的波澜,旧有

3、的词的曲调无法因应配合,不得不及时告退,新兴的曲调- 元曲应运而生,这是必然的结果。 经济发展 元代的社会现实亦是促成元曲发展的重要推手,海运的创行,运河的沟通,城市经济繁榮热络,促使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与日夜不绝的观众因而产生。 政治因素 连年的战争,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吏政的残暴、腐败,天灾人祸,以及对汉民族的压迫,众多的汉民族生活於水深火热的世界,苦难百姓的代言人因之而起,且元代有近80年的时间不设科举,读书人失去了晋身的階梯,于是,深入到社会的底层,甚至在勾栏、瓦舍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被奉為“ 书会才人” ,甚而“躬踐排場,面夫粉墨”,他們的笔下铺敘演成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

4、的人物被成功地塑造出來,成就了一篇篇的元曲佳作。,散曲的产生与发展,1、 发源于金词 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 2、 散曲输入文坛成为散曲文学的主要途径。 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仕这条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他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文人与她们诗酒相乐、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的结合。 3、 乐曲的变化。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

5、族相继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便应运而生。,曲的兴起,從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这些原本流传于民间的俗谣俚曲融入大量的异族音乐,产生了新的曲调和与之相应的曲辞,即“北曲”,亦即后來所謂的“元曲”。其后,这种曲子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剧曲),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我们可以说:剧曲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则是元代的流行歌曲。 散曲这一新诗体的出现,正巧为元帝国统治下受到轻视、被迫流入社会底层的知识份子提供一种更能自由充分抒发心中不平以及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在此背景下,散曲因而蓬勃發展。,散曲的体制,一、 小令 又称“叶

6、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于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二、套数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体制特点有三: 1、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 2、 各曲同押一韵。 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三、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散曲的特征,宮調與曲調:曲和詞一樣,都是配合樂調歌唱的長短句。正如詞有詞調,每個詞調叫做詞牌,曲也有曲調,每個曲調叫做曲牌。每個曲牌有其隸屬的宮調,就和現在樂曲有A調、B調

7、的情形一樣,用以限定樂器音色高低的名稱。曲辭就是按照不同曲牌的格式來創作的。 元代常用的宮調,例如宮聲(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商聲(越調、大石調、雙調、商調)。 聲調:唐詩宋詞的時代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朝,受到異族語言的影響,北方的口語已經沒有入聲,原本的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之中。元曲是北方的口語文學,當然也沒有入聲。 曲韻:散曲需一韻到底,但每一部韻中的字不論平上去,皆可通押。一首曲子中有平聲韻,有上聲韻,有去聲韻,正合乎自然的音調,有起落高低、抑揚頓挫,增加音節的美妙,正式曲子生動活潑的地方。 以張可久梧葉兒為例: 薔薇徑,芍藥闌,鶯燕語間關。小雨紅芳綻,新

8、晴紫陌乾,日長繡窗閒。人立秋千畫板。,元曲特色(一),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風貌,曲是元代文學的表徵,自有其語言、題材、體制上的特色,分述如下: 平民文學蒙古統一中國,分江南人為十等,所謂九儒十丐,文人甚受鄙視才智之人遂把心志和才情逞露在文藝創作上,故元曲作家多為文人和娼優,其作品多述平民百姓的心聲,亦多提供給平民百姓來欣賞。這一特質與古樂府之產生倒有頗多相似之處。 文字通俗元曲是流行於民間的口語文學,講究的自是本色語,不但用口頭語並且雜入各地方言,故俗語入文,亦是元曲的一大特色,如任納先生散曲概論中云:”元曲之高,在不尚文言之藻彩,而重用白話;於方言俗語之中,多鑄繪聲繪影之新詞,以形成其文章之妙

9、。” 題材豐富比起講究溫柔敦厚的詩詞來,曲的題材真是寬廣的無法限囿,詩詞詠螢、詠蟬、詠玉簪;曲則廣到可詠蠅、詠蚤、詠破鞋。可宏大地言時會盛衰、政事興廢;可通俗地道里巷所故,幃秘聞,亦可猥鄙形容傭走粗愚,倡優淫爛之事。美而名媚勝境;醜而惡疾、畸形。意境所到,材料所收,古今上下,文質雅俗,恢恢乎從不知有所限。,元曲特色(二),描寫逼真曲的表達方法是率直、爽快、毫不做作,擺脫了詩詞含蓄蘊藉的桎梏,無論言情詠物,都表現得奔放熱烈,刻畫生動逼真以直賦縱橫的筆法,寫豪辣浩爛、豁達躍動的情懷,在世情物理的觀念上,常以樂天自足的心情,或調侃嘲謔的放曠,來撫平忿懣憂煩,令人感到生機無限。 詼諧諷刺元曲作品中亦多

10、有戲謔諷刺之作,其生動活潑、想像力之豐富本就非浪漫敦厚的詩詞所能比擬,其諷刺的對象多是人性的弱點,或整個時代社會黑暗的一面,多以揶揄、自嘲、誇張的手法來呈現,並以雙關妙喻、矛盾、反諷的手法來行之,如無名氏、清江引、貧士自嘲夜半三更睡不著,惱的我心焦躁,疙蹬的響一聲,僅力子嚇一跳,把一條脊梁筋窮斷了可見一般。,散曲派別,元曲依其風格不同,大體分為豪放派與清麗派:豪放派的作品,曲辭素樸,多用口語,意境豪放不拘,以馬致遠、張養浩為代表;清麗派的作品,曲辭華美,多用雅言,意境清麗幽美,以張可久、喬吉為代表。其中張可久專寫散曲,不作雜劇,作品清麗典雅,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作品八百五十五首,散套九篇,是元代散

11、曲作品最多的作家,有曲壇宗匠之譽。 宋詞中蘇辛的豪放派風格是詞中的異類,婉約派才是主流;而元曲中豪放派則才是主流,元曲本色;婉約派的曲風則多出於後期文人之手。 所謂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是以戲曲上的成就成名。,元曲作家分期,今且按文人之生平分為前後期,並採中國文學發達史之說,依其散曲之大致風格,分為清麗、豪放兩派如下: 前期清麗派:代表曲家:關漢卿、白樸、盧摯、姚隧。 前期豪放派:代表曲家:馬致遠、白賁(bn)、張養浩、貫雲石 後期清麗派:代表曲家:張可久、喬吉、徐再思、周德清。 後期豪放派:代表曲家:楊朝英、鍾嗣成。,散曲的审美特征,一、 有别于宋词之趣 1、 格律自由 2、 语言俚俗、灵动自由。 3、 抒情直切、酣畅淋漓。 4、 内在冲突、对抗而非和谐。 二、化丑为美的倾向。 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传统观念中视为丑的东西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二是打破传统艺术的典范格局,以一种对立的形态构成新的艺术风格。 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而独秀文坛,以其不同于唐诗宋词的美学风采而成为中国外呢学宝库中别具一格的体裁,它淋漓酣畅、泼辣直白、诙谐风趣、热烈尖锐、富于动 感,以俗破雅,以俗成趣,语言自由活泼,充满活力。描绘和书写的对象不限美丑雅俗,表现力丰富宽广,备受文人青睐,成为元代文学成绩最高的体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