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高中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4404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民乐县高中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甘肃省民乐县高中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甘肃省民乐县高中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甘肃省民乐县高中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甘肃省民乐县高中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民乐县高中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民乐县高中地理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观察、对比以上两幅图,从两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活动类型等方面,了解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正确认识农业区位的含义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前者是绝对区位,后者是相对区位。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农业土地

2、的合理利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科技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就热量来说,不同的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就光照来说,生物有喜阴与喜阳之分;就水分来说,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水分条件。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如: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

3、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讨论1:,水稻对水热条件特别是水分条件要求高,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降水丰沛,雨热同期,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热量条件。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但不能满足水稻生长期水分的需要,除有丰富而便利的灌溉水源的地区外,一般不能发展水稻生产。,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呢?,讨论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

4、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坡度因素,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山地耕作不便,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材料: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

5、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讨论3:,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

6、型和规模。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植什么;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过来经营规模则会缩小。,政策:各国(或各地区)政府,从国家(或地区)利益、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方面考虑,常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从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温室大棚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园艺业、乳畜业等,由于产品容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但对于自给农业,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有很大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7、人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目的。例如:宁夏平原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发展种植业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 但是,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尤为突出。例如: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为此,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

8、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大。例如: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的四川、广东等地大量调进蔬菜。,(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在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和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看,完善保险等社会生产保障体系,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际分工,

9、减轻灾害损失,避免恶性市场竞争,是进一步发展该地区农业的有效措施。,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气候(光照、降水)、土壤 、 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地价、资金,机械、良种、化肥、冷藏、耕作制度(劳动力),二、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的概念、特点、形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农业历史发展的产物。迄今为止,世界农业大体可分为13种不同的地域类型。代表着环境条件、动植物种类、发展阶段与生产方式的不同组合。从发展阶段看,游牧业、迁移农业和初步定居农业大体属于原始农业;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和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属于传统农业;种植园农

10、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和大牧场牧业属于现代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类型,1,2,3,4,5,6,7,8,稻米,A,B,C,D,a,b,c,d,e,新垦区,热带种植园,热带和寒带原始农业,A、东亚 B、东南亚,C、巴 西 D、 阿根廷,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加纳、古巴、中美洲,热带雨林、北极地区,刀 耕 火 种 不 断 迁 移,原 始 迁 移 农 业,现代混合农业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重 规 模 效 益 高 度 机 械 化,现 代 混 合 农 业,混合地域 以澳大利亚为例,(1)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是一种将

11、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经济发达国家其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猪等。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的小麦牧羊带最为典型。,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

12、点: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 降水、温度、水源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13、。,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地,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2)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3)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处在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大力修建“东水西调”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活动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农业来说,森林是发展农田的障碍,要扩大农田,就要砍伐森林。另外,草原也是拓展农田的开

14、垦对象,而且还受到过度放牧的压力。还有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了难以预想的变化。大量的使用农药,不仅杀死了农作物的害虫,也杀死了这些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给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影响。,提示1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提示2单位面积产值从高到低依次是乳牛、花卉、小麦; 提示3一吨谷物需水量为450吨,一吨牛乳需水量为31500吨。,【参考答案】 A小麦 小麦需要土地面积大,其单位面积产值低,远离城镇可降低成本。 B花卉 鲜花要及时运往消费市场,应靠近主要公路。它的单位面积产值较高,可选用地价较高的土地。 C乳牛 乳牛饲养的单位面积产值最高,应选择面积最小的土地;需水量大,应靠

15、近河流,应接近城镇消费市场。,2、读图:,(l)该地混合农业除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 生态系统“这一显著优点 外,另两个优点是:A_ _ _;B_ _ _。,(2)这里的混合农场主要是_农场,农场_,农业生产的_水平很高 。 (3)该地所在国地广人稀,所产农产品多数供出口,其中_出口占世界首位,_是其主要的出口对象。 (4)该地由于地处背风坡,降水稀少,_成为这里的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为此政府不遗余力地_,促进该地农牧业的发展。,家庭,规模大,机械化,羊毛,英国,灌溉,修建水利工程,3、下图是珠江三角洲农民改造低洼易涝地的“桑蔗塘鱼”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在上面简化的系统框图的空格中,填出下列代号的生产行业或工厂名称,使系统完整。 A.养蚕业;B.养鱼业;C.种甘蔗;D.丝厂;E.蔗糖厂。,C,(3)这个典型的事例,说明发展农业生产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即要_,这也显示了农业生产具有_的特点。 (4)此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一种新颖的_农业。,因地制宜,地域性,混合,(2)该系统的建立,构成了珠江三角洲特有的“_”模式,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和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取得了_、社会和_等方面效益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