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大三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专题2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4544922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大三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专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形势与政策+大三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专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形势与政策+大三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专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形势与政策+大三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专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形势与政策+大三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专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大三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专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大三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专题2(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势与政策,中国教育改革及世界发展潮流专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13秋,专题分两部分,第一编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第二编 世界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第二编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与政策,一 上世纪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二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新趋势,三 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一、上世纪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 (三次浪潮),1、第一次教育改革浪潮(1900s-1930s),背景:现代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的变革,传统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绅士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因此,连同它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形式、师生关系

2、以及教育目标等都受到冲击。 当时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实用主义教育,迎合了时代需求。,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旨在解决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离,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三个弊端。现代教育是主动的学习,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在“行动”中学习,学校与社会相联系。,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2、第二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1950s-1960s),特征一,改革的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美苏开始争霸)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

3、第一个人造卫星刺激了其他国家,为什么会是苏联?美国人认为是他们的教育落后了,于是有了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联邦政府投入41个亿来进行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 特征二,教育在数量上迅速发展,在教育投资上大幅增加。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年代开始),3、第三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 (1970s-now?),上一次改革后许多问题突显: 问题一:五六十年代加深教材的难度与份量,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各国开始调整和削减教学内容。然而,10年后却又发现教学质量下降了,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了,出现了“教育危机”。 问题二:由于强调学科的结构性、系统性、理论性,因而忽视了日常生

4、活知识,生活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 问题三:有文凭的失业者激增。 问题四: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表现为地区差别、性别差别和社会地位差别。,代表性著作与法案的出台: 1970年: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出版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出版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984年:日本中央临时教育审议会报告; 1984年:苏联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 1986年:苏联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 1985年:中国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8年: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 1989年:法国教

5、育指导法。,改革的特征 这一时期,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思潮兴起,各国教育改革正走向理性轨道,教育民主化与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重点。 不因为有发展个性、“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而忽视了“回复基础”;也不因要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而放松了教育权力下放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所以这一次教育可称为多元化改革,因为各国更多的是依据自己的国情而展开,同时又注意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走自己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寻求既与国际接轨又保持民族特色。,二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新趋势,1、新的挑战 (1)国际竞争的加剧 (2)知识经济的发展 (3)全球化进程的深入 (4)信息技术的挑战 (5)金融危机的影响,知识经济(Know

6、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7、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的信息化,第一,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 第二,全球化也即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 第三,全球化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都从各自的领域作出解释。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 第四,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全球范围的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新现象。从西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开始,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的形成,各种知识体

8、系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宗教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到今天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与资源配置,都是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理解,2、 世界教育的新趋势,(1) 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多样、竞争、反思、改革 (2)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公平与优质 (3)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关键因素,就是教育队伍建设,三、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1、英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了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核心的教育集权化改革历程。在这一曲折复杂的改革历程中所呈现出的集权化趋向是英国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经济转型和时代发展主动采取的一种政策回应。,撒切尔主义下的教育:,英国之

9、所以会产生国家课程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持经济再生与国家认同,这些国家课程是兼顾新自由主义的市场机制与新保守主义的国家认可,有学者称为“撒切尔主义”。,1988年7月29日,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贝克提交的教育改革法案(保守党),称为1988年教育改革法 这是英国1944年教育法颁布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尽管也引起了许多争议,但仍是一部有深远意义的法令。,1988年教育改革法,分为学校、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内伦敦的教育、其他一般性的规定等四个部分,主要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也涉及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

10、育经费等多方面问题。 1、 设立全国统一课程从1989年起英国全国所有的公立中小学都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并规定中小学都必须开设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和基础课程(历史、地理、体育等10门)两类。 2 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 3 改革学校管理体制; 4 加大家长的权力; 5 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第三条道路:,工党领袖布莱尔1997年上台后试图在保守党与工党间取得融合,走“中间道路”,在教育上力求于传统左派与新右派的教育改革之间取得“平衡”,如追求优异与教育平等之间、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平衡等。 1997年出台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该文指出,英国的教

11、育两极分化严重,一般学生学业成绩不如人意,工党政府要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并提高教育标准,改革体现在4个方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标准推行教育行动区重视教育培训和倡导终生学习重视高等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了英国新课程的四项发展目标,六项基本技能,四方面共同价值观。,(1)美国教育的历史与传统有三:以分权为特征的教育管理体制美国的公立学校制度与单轨制学制相结合实用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2、美国,美国的公立学校制度与单轨制学制相结合,(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经历过几次浪潮:,“新课程”运动(20 世纪50 年代)1958年国防教育法加强普

12、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教育是我们的第一道国防线”,“促进教育机会平等”运动(20 世纪60 年代)废除“隔离然而平等”原则1965年初中等教育法要求根据各学区贫穷儿童数量分配资金,并提供课本、器具和实物以保证学习资料。1968年双语教育法为英语能力较差的低收入儿童提供联邦资助。 进行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应为少数人和穷人更多的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做准备。,“返回基础”运动(20 世纪70 年代)学校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具有胜任力和适应性的学生的责任;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减少选修课,增加必修课,恢复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阅读

13、,写作,数学以及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学校重建”运动(20 世纪80 年代)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由于70年代经济危机后,日本经济逐渐赶上美国,日本的电子产品、汽车倾销到美国,美国意识到了人才教育的危机; 1983年高中:美国中等教育报告要求强化高中学术课程; 1987年,提出要为所有高中生开设严格的学术核心课程; 1989年中小学数学课程及评价标准。,教育选择与国家标准运动(20世纪90年代) 美国历来没有国家统一的教育制度,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各州有各州的要求,各校有各校的做法。 1991年美国2000:教育战略“美国学生在 4、 8、12 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

14、语、数学、 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1993年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相结合运动(2000年起),这次运动的教育目标包括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场所顺利过渡信息技术的培训以及强调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团体合作的课程设置以及雇主认为今日、未来雇员应有的技能等方面。 在美国,家长、社区与企业参与教育的热情日益直接和广泛,他们在参与教育的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掌握阅读、写作和计算等基本技能已经远远不够,学会学习、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思考、自我管理、目标制定、就业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团

15、体合作等技能愈显重要。这些技能反映了社会工作需要的转变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金融危机后的改革: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了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体现出美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加强教育问责制 联邦、州和地方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重构,要求进行教育改革,使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符合联邦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进行教学质量的绩效评估,各州还要提交包含规定内容的教育发展报告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巩固教育在国家生活中基础性作用。,(3)小结美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主要是: A、教育改革的周期性变化正在不断地加快。 B、教育改革既有外部力量的推动(主要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国家的直接

16、干预),也有内部的动力(主要是指教育领域各种各样的问题)。 国家的直接干预逐渐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也成为以地方分权为标志的美国教育的新现象。,3、日本,第一次是近代的教育改革:明治维新时期(1860-1880)日本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第二次教育改革是二战后(1947-1970s)的现代教育改革,日本在反省军国主义教育观看基础上,进行全面教育改革。 第三次教育改革(1980s至今),改变战后“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把“科学立国”、“教育立国”作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即为巩固经济大国并迈向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服务。,日本在战后制定的宪法和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免费的范围只限于学费, 日本于1947年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后来扩大了范围,从1963年开始实行教科书免费制。此外,还有一部分市町村又试行免费供应学习用品和补助交通费的办法。,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2002年起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 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