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_1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44521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_1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_1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_1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_1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_1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_1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_1ppt培训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2,政治经济学,2018/9/14,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难点,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构成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基本内容及其实现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构成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基本内容及其实现形式,3,政治经济学,2018/9/14,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三节、个人收入分配制度,4,政治经济学,201

2、8/9/14,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5,政治经济学,2018/9/14,一、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历史上曾经作为一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取代封建经济制度,推动了商品经济普遍化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不可调和,客观上要求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是生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作

3、用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造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也同时造就了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无产阶级。,6,政治经济学,2018/9/14,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过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 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开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为止,这中间要经过一个革命的转变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我国的过渡时期不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从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时期。这个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大体上到1956年“三大改造

4、”基本完成结束。,7,政治经济学,2018/9/14,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主要通过剥夺的方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无偿没收大资本(官僚资本)、和平赎买中小资本(民族资本)两种方式。 其次,对于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经济则采取合作化的方式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政治经济学,2018/9/14,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认识 我国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5、渡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便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这个特定的初级阶段起始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即50年代中期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结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9,政治经济学,2018/9/14,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一方面,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公

6、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10,政治经济学,2018/9/14,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在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的同时,存在着既不同于“过渡时期”,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产力水平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发

7、展的总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多层次的生产力。生产社会化程度从整体上看也不够高,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存在大量的小生产,从而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成熟性。,11,政治经济学,2018/9/14,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应当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根本不同的。区别在于公有制经

8、济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现阶段 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中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条件下的并存,而过渡时期是以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私有制经济处于被改造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12,政治经济学,2018/9/14,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三,在分配结构与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制度,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各按其提供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取得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等收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按劳分配只

9、是社会主义经济内部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除了存在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非按劳分配形式,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13,政治经济学,2018/9/14,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二)按劳分配 (三)共同富裕,14,政治经济学,2018/9/14,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四、非公有制经济,15,政治经济学,2018/9/14,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正确理解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亦称“所有制结构”。一定社会形态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构成。 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中外合营企业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等形式。,16,政治经济学,2018/9/14,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应该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

11、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17,政治经济学,2018/9/14,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四)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因此,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中占居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二,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18,政治经济学,2018/9/14,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生产资

12、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又联合劳动者共同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所有制形式。包括: 1、全民所有制: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表现为国家所有制、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集体所有制: 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表现为农村和城镇集体经济 3、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中外合资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等经济形式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19,政治经济学,2018/9/14,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为了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积极探寻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

13、胆地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委托经营 股份制是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在股份制企业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目前我国城乡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是改革中的新事物,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值得提倡,20,政治经济学,2018/9/14,四、非公有制经济,1、个体经济: 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经营的私有制形式。 2、私营经济 企业资产归企业主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得私有制经济。 3、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

14、资本主义” 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21,政治经济学,2018/9/14,第三节、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形式 四、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问题,22,政治经济学,2018/9/14,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这就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 其次

15、,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不能实行按需分配。,23,政治经济学,2018/9/14,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最后,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承认劳动的差别,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把劳动贡献同劳动报酬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可见,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2

16、4,政治经济学,2018/9/14,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第一,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取得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第二,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的个人消费品。c+v+m 第三,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分配给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按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反对平均主义,承认劳动差别和报酬差别,允许在共同富裕又先后。,25,政治经济学,2018/9/14,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当时设想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条件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按劳分配中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别劳动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都是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存在的,企业生产的商品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能使生产商品时耗费的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如果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这一转化就不能实现。所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并不就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