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53799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感悟风筝,心向蓝天 感受悲哀,心往纯真-风筝教学设计玉山中学课题组 李庆年一、教材分析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二、学生分析作为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不甚了解,而鲁迅的这一作品难点又比较多,因此学起来困难比较多。乡镇中学的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鲁迅的认识不够充分,再加上离鲁迅生活的

2、时代较远,上网查找资料的可能性也不大。他们对这一作品中所体现的兄弟之间的在冲突误解中的亲情的体验也不会很深刻,这就对课文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读课文,创设情景与教学的气氛,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本文所表现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当然,正因学生知识面狭窄和阅读能力较差的特点,要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教师要为他们列出预习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鲁迅,感知文2中所表现的多角度的内涵。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风筝的内涵。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感悟能力,体会作者的构思。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四、学习重点及难点重点:多角度理解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思想。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难点:体会鲁迅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所表达的心情。五、学习步骤:(一)布置预习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手头的资料查找下面的内容:a、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写了什么内容,体会作者想表达什么。b、查找相关鲁迅的资料(有条件可上网找) ,按照下列内容:姓名、字、笔名、籍贯、出生年月、主要作品和对他的评价等来查找。c 、了解风筝及其制作方法。d、用圈点法画出文中的词语,查找工具书解决。e、摘

4、录疑难问题,提交小组和班级初步讨论。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3、读课文,了解大意34、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以上问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同时落实临沂市 35X 教学策略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忆亲情,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大体上感知了这篇课文所体现的浓浓的手足之情。那么我们从本文中还能感悟到什么呢?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关于手足情的词语。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三)讲故事,感知课文。目标:讲故事,用

5、自己语言讲述课文的故事,选词用句要体现出自己的理解。学生活动:分组讲述,每个小组有一位学生讲述,其他成员要补充修改,最后在班内讲述。每位同学都要认真的听,随时做好发言的准备。教师活动:参与小组讨论,注意把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组发言:然后及时把握学生理解程度并且及时的表扬;然后请学生对讲的故事进行评价;最后根据情况进行整理点评。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总体把握文章大意,通过讲故事加4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为进步理解课文做准备。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师生共同进步学习。(四)说感受,品兄弟情。目标:对风筝中的兄弟情进行评价,并且找出在课文中的依据(段落词语句

6、子皆可) ,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同时要找出作者对自己兄情的认识与感悟。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总结感受并且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是段落,找出作者的感受并且也要找出依据,寻读课文,并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再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活动:衔接好以上环节,根据学生讲的故事择体现感情的地方进行激励,做好评价准备,教师尽量不干扰学生的寻读。最后一环节应当在以上环节顺利实现基础上进行。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的

7、主题项有一定的难度,语言较为难懂。所以利用学生评价这个平台来调动其读课文思考课文的积极性。同时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五)悟悲哀,品味构思目标:通过以上的学习与探究,找出作者为表现这一主题所采用的方法,即感悟悲哀,品味艺术魅力。5学生活动:让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思考作者的表现力,同时从语言,选材,组材上进行品味这种永远的伤痛。教师活动:激励示范,主动参与,与学生一起感受,并进步引领学生在感受思想的基础上进步把握思想深度,学生局部谈论就可,不可强求。设计意图:通过强烈情感体验来促使学生感受这种悲哀,再去品味作者的构思,然后上升到内容和形式的一致统一上来。语文教研员一直

8、在强调除了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写的原则。(六)解疑难,回扣评价目标:解决预习中的疑难,再评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评进步,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学生活动:自己试着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会的集体解决;再回扣上一环节的内容,进步自评自己的评价,再说说兄弟俩的感情。先独立思考,个别发言,教师集体点评。教师活动:布置任务,激发兴趣。导入深度,加深理解。设计意图:扣住主题,往复理解,让学生体现成就感。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六、设计思路:本教案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目标 6的三纬融合是

9、这样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意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体现课改的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注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教师要做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真正地变成自主学习,整堂课要求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整体感知具体领悟探讨交流的教学模式开展。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在课前可布置预习题;然后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然后再在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感受本文的主题的多面性。针对教材难点多,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的实际问题,设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解决课文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当然还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强调过程性评价的体验,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