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之阴符七经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536923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鬼谷子之阴符七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鬼谷子之阴符七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鬼谷子之阴符七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鬼谷子之阴符七经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鬼谷子之阴符七经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鬼谷子之阴符七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鬼谷子之阴符七经(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鬼谷子谋略,鬼谷子其人1-1,鬼谷子,姓王名诩,较多史料倾向于认为他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资治通鉴也明确说鬼谷子是魏人,但具体生卒日不详。“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隐居地(今河南登封县内的归谷山)而得;声称鬼谷子隐居讲学之地全国不下十处。,鬼谷子其人1-2,鬼谷子所代表的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历代学者对鬼谷子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唐初宰相长孙无忌谓鬼谷子:“便辞利口,倾危变诈。” 中唐散文家柳宗元谓鬼谷子:“险戾峭薄,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 而北宋欧阳修则谓鬼谷子:“因时适变,权事制宜,有足取者。”魏晋时期,道教把鬼谷子列

2、为经典,东晋初年葛洪抱扑子.遐揽列道教经典137种,其中就有鬼谷子,后世多把鬼谷子列为道家祖师之一,与老子有很多相同之处;现传世有鬼谷子十四篇,阴符七经。 鬼谷子被喻为纵横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有苏秦与张仪两个叱吒战国时代的杰出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鬼谷子其人之-苏秦1-3,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字季子,自称“进取之臣”。早年游说诸侯不利,后为燕昭王亲信,受命使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対外战争,以造成“弱燕敌强齐”的形势。齐湣王末年任齐相,劝湣王勿与秦称东西帝,使秦亦废帝号。与赵奉阳君李兑共同约燕、齐、韩、赵、魏五国合纵攻秦。赵封为武安君。秦因

3、而归还所夺魏地温(今河南温县西南)、轵(今河南済源市南)、高平(今河南済源市西一南),归还所夺赵地王公、符逾。后燕将乐毅大举攻齐,其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苏秦师从鬼谷子,尽散家财得黄金百镒,游说复岁余,黄金百镒俱已用尽,黑貂之裘亦敝坏,计无所出。乃货其车马、仆从,以为路资,提囊徒步而归。父母见其狼狈,骂辱之。妻方织布见秦来,不肯下机相见。苏秦时方饿甚,向嫂求一饭,嫂辞以无柴,不肯为炊。苏秦见此光景,不觉坠泪。于是闭户苦读太公阴符,务穷其趣,昼夜不息,夜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血流遍足。既于阴符有悟,然后又将列国形势细细揣摩。如此一年,天下大势如在掌中。遂说服苏代、苏厉助其行资,再出游说列

4、国,苏秦从此走上了身相六国,合纵抗秦,波云诡谲的一生。,鬼谷子其人之-苏秦1-4,鬼谷子其人之-张仪1-5,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此职。他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生涯。张仪拜相后采用连横术迫使五国连横事秦,张仪因功封得五邑,封号为武信君。后秦武王即位,张仪素为秦武王不满,离秦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卒于魏。孟子的弟子景春称赞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

5、下息。”,鬼谷子其人之-孙膑庞涓1-6,孙膑,齐国人,庞涓,魏国人。膑与涓同在鬼谷门下学兵法,有金兰之谊。涓先致仕而召孙膑。后孙庞反目,膑装死出逃、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减灶骄敌、涓死于万箭之下。,鬼谷子一书,内容主要是大量的谋略术,与军事相关,涉及大量的心理学,游说诸侯的“纵横术”是该书的主体内容。纵横术充满了诈谋、阴谋、诡道。它将古代政治、外交、军事中的诡密术和投机术充分地显示出来,表现诡辩的逻辑思维价值,尤其是为“阴谋术”提供了理论思维的依据。纵横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用“阴谋”、“诡计”认识世界,解决争端,指挥军政活动,曾横行天下。纵横术那充满智慧的谋略术,即使在今天的社会政治、外交、军

6、事、经济活动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二、鬼谷子其书,鬼谷子十四篇招式:要谈说首先要“捭阖” ; “捭阖”一开便有“反应”; “反应” 一出,即可看出好恶志欲; ”好恶“一现便能运用“内楗”以固结其心; 如发现有裂隙破绽,有可乘之机,则可运用“抵巇”; 为了使听者欣然接受,要用“飞箝”; 掌握了听者的内外反应和相关因素,即可“揣情”; 揣得其情,便顺和其意,于是注意“摩意”; 揣摩已定便要“权”量对方才能、形式、环境、时机、语意; 揣、摩、权定之后,乃可献“谋”; 献“谋”之后,还要能促成对方依谋而“决”; “谋”献“决”出后,能否成功,就要看主政者的修养与执行能力了,即 “符言”。,三、

7、鬼谷子阴符七经内功,鬼谷子实际上却认为这些“术”不过是树木的“枝末”,而没有“根本”便不可能产生“枝末”,但是“根本”只有经过自身修为的“圣人”才能获得。因此,书中要求“由本经末”,他便提出本经篇,来引导人们的自身修为。人修为的根本,或者是说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在于修养内心。首先是要心欲专一,不能分散。如果欲望杂多,则精神就会分散,精神分散了,实现欲望的意志就会消弱,意志消弱了就会办事不利,办事不利就会心绪不佳,心绪不佳那么五脏六腑就不能“和谐”,因此,各种“术”在身体内就不会有存在的空间。所以,人首先就要静养“心志”“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固常守,乃能分之

8、。”修养内心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立身处世的过程之中,达到一种“清虚”状态,因为自身的“清虚”而使外物不能影响,外因无从介入,从而达到孙子兵法中所讲的状态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使自己处于不被别人战胜的形势。因“清虚”而无外患,便可以内以观己,外以观物,从而因内心的“清虚”达到内心的“坚实”内心坚实了,便思虑自远、威势自现、转圆自如,阴符七经之一、盛神,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信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强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于道,人们只有用道涵养五气,才能掌握住道术。 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术,通过触类旁通、推此及彼而掌握。人类的肉体与性命,都是出于天地的

9、造化。人类了解各类事物,都是通过九窍。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游说的人首先要使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阴符七经之二、养志,之所以需要培养志向,是因为如果不培养志向,心的思想活动便不会畅达。如果欲望过多,思虑过盛,那么,志向便被欲望所役使。欲望多了,心便分散;心分散了,

10、志意便衰弱,思想活动便不畅达。心的思想活动专一,欲望便无隙可乘;欲望无隙可乘,志向意愿不衰弱,思路便会畅达。思路畅达,和气便流通;和气流通,乱气便不会在胸中烦乱。所以,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人。培养志气就会心里畅通,了解别人就会职责明确。如果要把培养志气之术用于对人,就一定先要考察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了解别人的志气的盛衰状况,就可以培养他的志气;观察别人的志趣爱好,就可以了解他的才能。 如果不培养志气,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路便不通畅;思路不通畅,意志便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应对便不理直气壮;应对不理直气壮,就是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的表现。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说明他的精神颓丧了。精神颓丧

11、,便会恍惚不清;神志恍惚不清,就不可能专一地探求、领会事理。由此可见,培养志向的重要。如何怒吼着志向呢?首先要从使自己镇定开始;自己镇定了,志向意愿便会充实坚定;志向意愿充实坚定,威势就不会分散。精神明畅,经常固守,就能够震慑对方。,阴符七经之三、实意,思想充实,产生于气的思考活动。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精神爽朗充沛,志向就不可扰乱;谋划周详,事业的成功便没有阻隔。思想坚定,心里便顺畅;心里安静,他所作的一切便不会有差错。精神满足得所,便会专一集中。如果思想活动不安定而游离在外,奸邪之徒便可凭借这种状况干坏事,欺诈阴谋便可乘机迷惑自己,于是说出话来便不会经过心的仔

12、细思考。所以,要使心术真诚,必须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阴符七经之四、分威,也就是气场,只有在旺盛的精神笼罩之下,威力才能充分发挥。所以,要志向坚定,思想安静,精神集中,威力才能盛大,凭着内部的充实坚定,威力发出便没有谁能抵挡。没有谁能抵挡,就能以发出的威力震动别人,那威势像天一样无不覆盖。这便是用坚实去对付虚弱,用有威力去对付无威力。 气势盛,动之必随,唱之必和。威势一发出,就可使情况发生变化。对唱和的状况进行周详考察,可以发现对方的任何间隙,明了活动变化的情况,于是威力就可以发挥出来。自己要活动变化,一定先要培养志向、隐藏意图,从而观察对方的间隙,把握住时机。使自己思想意志充实坚定,是养护

13、自己的方法;自己讲求退让,便是别人驯服的方法。所以,能够“神存兵亡”,即精神专注而进击之势毫不表现出来,那便是大有可为的形势。,阴符七经之五、散势,要散势,先收势,威力收敛集中,内部精神旺盛,善于利用对方的间隙采取行动,那么,威势便可以发散出去。散发威势时,要思想虚静,从而考虑周详;要意志充沛,从而能够决断。如果意志衰微,便会丧失威势,加上精神不专一,那么,说起话来便会不中肯,而且前后矛盾,变化不定。 形势是决定利害的,也是能够权变并发挥威力的条件。威势衰败,往往是因为不能够集中精神去审察事物结果。,阴符七经之六、转圆,像圆珠那样运转自如,便是指计谋没有穷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按照自然之道处理

14、,就是通于道术。智慧谋略,各有各的形态。有的灵活圆转,有的方正直率,有的公开,有的隐秘,有的顺利,有的凶险,这是为了应付不同的事类。所以,要根据这种情况以运用智谋,像圆珠运转,以求计谋与事物状况相吻合,发扬自然造化之道。 天地没有终极,人事变化无穷,各自按照自然之道而形成类别。观察一个人的计谋,便可预测他的吉凶、成败的结局。计谋像圆珠一样运转变化,有的转化为吉,有的转化为祸。凭借自然之道,能够预先了解事物的成败,灵活运转而确立某种方正的策略,抓住事物成败的关键。,阴符七经之七、损兑,减损杂念、心神专一是判断事物隐微征兆的方法,事件有偶然巧合,万物有成有败。隐微的变化,不可不仔细观察。心神专一,是为了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是为了坚决行动。能够做到语言扼要而不繁琐,心里虚静而不乱想,志向坚定而不被扰乱,意念正当而不偏邪。 了解事物的难易状况,然后制定谋略,顺应自然之道来作实际努力。谋略的增减变化,都要仔细讨论得失。善于利用“分威”、“散势”的权谋。发现对方的用心,了解隐微的征兆,然后再进行决断。,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的道理没有终极; 能够做到知人事,明事理,没有疑惑,游刃有余处理日常工作生活就已经很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