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绦虫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531044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肉绦虫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猪肉绦虫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猪肉绦虫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猪肉绦虫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猪肉绦虫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肉绦虫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肉绦虫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我国古代医籍中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一起称为寸白虫或白虫。历史悠久,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关于白虫的记载。,一.形态,成虫,头节: 顶突,小钩,四个吸盘,颈部: 有生发细胞,链体,幼节,成节,孕节,2、虫卵:,3、猪囊尾蚴:,“米猪肉”,“豆猪肉”,成虫 (人-小肠 ),猪吞食,六钩蚴 (猪-小肠 ),血液或淋巴,人食入,人食入,六钩蚴(人-小肠 ),囊尾蚴(人-组织 ),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生 活 史,血液循环,10周,2-3个月,3-5年,2-3月,人作为终宿主,感染阶段:幼虫(囊尾蚴) 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感染阶段:虫卵。,幼虫,囊尾蚴病或囊虫

2、病,猪带绦虫病,虫卵,成虫,生活史总结,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脱落的孕节/(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幼虫(囊尾蚴)寄生于猪的组织内,也可寄生于人的组织内。 感染阶段有两个:虫卵、囊尾蚴(食入虫卵在体内寄生的是囊尾蚴期,食入囊尾蚴在体内寄生的是成虫期)。 人体囊尾蚴感染者多为自体感染。,三、致病,一、致病机制,1、成虫致病,机械性损伤肠粘膜:吸盘、顶突、小钩和体壁表面的微毛;分泌物、排泄物等致超敏反应。,2、幼虫致病,机械性作用破坏局部组织、压迫周围器官和阻塞管腔等占位性病变;虫体释放的毒素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1、成虫致病-猪肉绦虫病,一般较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患者求医的常见原因。少数有上腹

3、或全腹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少数有肠穿孔、肠梗阻。,2、幼虫致病-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的肌肉、皮下组织、脑和眼,其次为心、舌、口、肝、肺、腹膜等部位。,二、临床表现,(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形成结节,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cm,硬如软骨,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无压痛,无炎症反应。,人体囊尾蚴病依其主要寄生部位分为三类:,(2)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颅内压升高和精神症状是其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临床分型:癫痫型、脑实质型、蛛网膜下腔型、脑室型、混合型和亚临床型,以癫痫型为多见。,(3)眼囊尾蚴病,可寄生于眼的任何部位,通常累及单

4、眼,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虫体存活时患者尚能忍受,虫体死亡可产生强烈刺激,导致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落、视神经萎缩,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其它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病的诊断,粪便中查虫卵、查孕节、实验性驱虫。,四、诊断,了解有无吃过“米猪肉”史,有无排节片史。,囊尾蚴病的诊断,皮下肌肉型囊尾蚴病:皮下结节活检。,眼型囊尾蚴病:眼底镜检查 。,脑型囊尾蚴病:影像仪器检查、免疫学试验。,五、流行,一、分布,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欧洲、中南美国家及亚洲的印度等国。分布于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二、感染囊尾蚴的方式,感染虫卵的方式,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猪饲养不当及人粪管理不善造成猪的感染;居民有爱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的习惯。,猪囊尾蚴感染或流行原因:误食猪带绦虫卵或自体感染。,三、流行现状及因素,猪肉绦虫病:,囊尾蚴病:手术摘除,特殊部位药物治疗,1、治疗病人,2、管理厕所、猪圈,3、注意个人卫生,4、加强肉类检查,牛带绦虫,槟榔,南瓜子合剂疗法,六、防治,驱虫注意事项:1. 驱虫前一天晚上禁食。2. 排虫时温水坐浴。3. 排虫后寻查头节。4. 驱虫后3-4月未发现排节片,视为治愈。,1、成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