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52187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与教育(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发展与教育,四川文理学院教科系 邹瑾,Contents,发展概念,“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诞生到成年直至衰亡的身心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发展的基本性质,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差异性 ,心理年龄特征是个体在一定年龄阶段心理水平的标尺 。指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两个快速发展期: 第一加速期 第二加速期,4种典型模式,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

2、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遗传与环境之争,遗传决定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高尔顿(F. Galton,1822-1911)双生子研究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环境决定论 华生 (J. B. Watson,1875-1959):重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以及我可以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的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其中任何一个,不问他们的才能、倾向、本领、父母的职业和种族,而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比如医生、律师、艺

3、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相互作用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性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 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又称做“年龄阶段”。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参照现行教育的学制,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新生儿期(出生个月); ()婴儿期(个月岁); ()幼儿早期(岁); ()幼儿期(学龄

4、前期)(岁); ()童年期(学龄初期)(、岁); ()少年期(学龄中期)(、岁、岁); ()青年期(学龄晚期)(、岁岁),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有大致对应的关系; 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本阶段所特有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出现

5、。,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的表现: ()心理发展有固定的阶段顺序和变化的速度;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具有诸多的共同性。婴儿初期言语的发生发展、动作发展和程序、思维发展的阶段顺序等都遵循共同的规律。,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可变性主要表现:心理发展的速度可因社会、教育、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有人运用智力测验法测定,年儿童的平均水平比年普遍提高智龄个月左右。 良好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心理的发展,不良的教育则会束缚心理的发展。,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 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

6、教。,发展主动性与被动性,建构主义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儿童发展是主动适应与建构的过程。,动物印刻现象,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 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心理

7、学家运用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关键期的存在:鸟类的印刻、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语言的习得以及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

8、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狼孩卡玛拉由于从小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打上了狼性的烙印,后来虽然回到人间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对人类大部分心理功能而言,也许用敏感期这样的概念更为合适:各种心理功能,成长与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 在这个时期以后,这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

9、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1896,瑞士,象征思维和儿童的思维,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1937,儿童对现实的构造,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传统认识论,第一节 皮亚杰及其理论,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一)认识结构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二)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 (三)认识结构发展的因素 (四)发展阶段,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机体与环境不平衡,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adaptation),同化(assimiliation

10、) 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accommodation) 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认识结构 的发展,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1、Sensorimotor Stage (Birth to 2 years),Substage 1: Reflecxive schemes (Birth to 1 month),Substage 2: Primary circular reactions (1-4 month),Substage 3: Secondary circular rea

11、ctions (4-8 month ),Substage 4: Coordination of secondary circular reactions (8-12 month),Substage 5: Tertiary circular reactions (12-18 month),Substage 6: Mental Representation(18 month 2 years),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2、Preoperational Stage (2-7 years),主要表现: Language and ThoughtMake-believe PlayPictorial

12、Represention,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2、Preoperational Stage (2-7 years),Egocentrism,Animistic Thinking,局限:,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2、Preoperational Stage (2-7 years),Inability to Conserve,a. perception-bound thoughtb. centrationc. state versus transformation,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2、Preoperational Stage (2-7 years),Transd

13、uctive ReasoningLack of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3、The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 years),内化守恒性可逆性整体性,生 平,发生认识论,儿童心理观,4、The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2- older),Hypothetico Deductive ReasoningPropositional Thought,维果斯基及其理论,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Vygotsky(18961934),苏联,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

14、,1896 莫斯科,1917 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24 反射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926 教育心理学,1931 高级生理机能发展史,1934 思维和语言,1934 去世,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两种工具观,物质生产的工具,精神生产的工具,第二节 维果斯基及其理论,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两种心理机能,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

15、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发展的实质,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发展的实质,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语言发展,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语言发展,External Stage,Private Speech Stage,Internal Verbal Self-regulation,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的应用,教学与发展 的关系,ADHD矫治,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学习最佳期(optimal period),生 平,文化历史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比较,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都强调活动,思维与语言关系,关于智力,艾里克森及其发展理论,(一)生平,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1902年 德国 法兰克福 1927年小学美术教师 学习精神分析 1933年迁居波士顿 私人诊所 1939年入美国国籍 1944-1950年任教加州大学 1961-1970年哈佛大学任教 1970年退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