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秦始皇(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451794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秦始皇(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秦始皇(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秦始皇(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秦始皇(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秦始皇(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秦始皇(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秦始皇(人教版选修4)(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课程标准】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一、秦统一六国,1、过程:,先灭弱韩:前230年 离间灭赵:前228年 水灌灭魏:前225年 王翦灭楚:前223年 北灭燕国:前222年 完胜灭齐:前221年,(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远交近攻”,一、秦统一六国,2、原因:,材料1:今以众地者,公作(为公田劳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2、;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封建经济发展,材料2:(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人民渴望统一,一、秦统一六国,2、原因:,材料3: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商鞅变法最彻底,战国七雄中,秦国实力最强,材料4: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称嬴政是“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秦王嬴政善用人才 雄才大略,一、秦统一六国,2、原因:,根本原因: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社会基础:封建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 之间联系加强。,民心因素:长期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国力因素:商鞅变法最彻底,秦国实力

3、最强。,个人因素:秦王嬴政雄才大略,正确的统一方略。,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了权力的不可僭越。,皇位世袭: 体现了权力的不可转移。,材料5:(秦王嬴政)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央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度,材料5:丞相绾(wan)言:“诸

4、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央三公九卿制;,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确立皇帝制度;,地方郡县制度,(2)特点:,皇权至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强干弱枝”),皇帝直接任免。,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

5、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2)特点:,(3)影响:,积极,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2)特点:,(3)影响:,消极,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进步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二、巩固统一的措施,2、军事上:南征百越、

6、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拓展了疆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二、巩固统一的措施,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政令的推行。,二、巩固统一的措施,4、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二、巩固统一的措施,5、交通上: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驰道、直道、灵渠),有利于巩固统一;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三、秦始皇的暴行秦朝速亡的原因,1、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2、急建长城:长城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建筑,也是秦始皇暴政的见证。,3、大兴土木:,5、刑法严酷:激化了社会矛盾。,4、赋税沉重:,增加了老百姓的

7、负担,四、评价秦始皇,1、功: 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 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 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3、总评:,四、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材料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1

8、)材料1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材料2: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2)请根据材料2概括秦修筑长城的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目的:防止胡人南下侵犯。,方法原则:因地形,用险制塞。,大致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开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3)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这个防御工程指的是什么?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

9、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焚书坑儒;,目的:防止士人批评时政,加强专制统治 。,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都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而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http:/ 冯矿伟 最美的了,殊不知走着走着,前面还有大好春光,姹紫嫣红,完全没必要为那朵小花驻足。”苏小横慢条斯理道,“有的时候呢,那么巧,你最初看中的那朵花,真的就是最美的,再经历多少日夜、走过多少地方,怕也很难有跟它能匹敌的了。是的,裳儿,我必须告诉你,我活了这么久,说起平生所见尤物,蝶宵华首屈一指,难得他美得有灵魂,那灵魂却只是在不知什

10、么时候活过一下子,给我们看时已经死了,只留下活过的痕迹,这使得他再也无法被征服。裳儿,你的聪明,在女子里是很难得的了,以后你慢慢的就会发现,遇见那么多人,恐怕很难有谁能代替蝶宵华的位置。你最开始爱过的这个,确实是最好的。”裳儿眼里的泪光已经消失,投给苏小横一记火辣辣的目光。“对,我故意让你从开头就接触最好的,以后再遇到什么歪瓜裂枣、等而下之的的东西,就不会动心了。”苏小横道。像一场大病。这样青春、美丽、又敏锐灵动的女孩子,遇见蝶宵华,想不生病都不可能。这一场病,若能不死,送进宫里,大约就能免疫了。“你这样聪明,有一天一定能想过来的,”苏小横继续道,“我不希望到那天,你认为我骗了你,转而恨我,所

11、以要和你坦白,我确实是故意把蝶宵华放到你的身边。”“那如果我”裳儿紧盯着苏小横,“苦恋师父,不能自拔,爷爷你又将如何?”“那我也只好让你去。”苏小横回答,“我还有很多棋子,而你只有一段人生。”裳儿瞪了苏小横一会儿,笑了,笑得比从前还甜:“遇到这样天下难求的男人,我仍然决定,爱他不值得。这之中,完全没有爷爷插手的原因。我就是这样冷静绝情的人,果然合该进宫去。”苏小横颔首:“你是聪明人,我知道你不会叫我们失望。”“快过年了,我们也要准备走了呢!”裳儿抬起目光,遥望远方,目光里竟有一丝嗜血的兴奋,“爷爷,你说那个人,现在会不会已经到了锦城?”第七十三章 长孙也被拉皮条(1)表 没怎么见过男人,宝音见过。从前在穷巷子里,男女之防就是个屁!黄泥墙、茅草席的一坨又一坨破屋子,挑水的阿公在窗下抠脚、担粪的大哥在对过晒裤衩,小姑娘跟小男孩一样,破衣烂裳,衣不蔽体,在发育得胸脯能顶起衣裳之前,最好赶紧的卖出去当妾当丫头,否则留下来容易被人强qiang奸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穷巷子里还真没发生多多少强qiang奸案,某些人有这个贼心也没这个贼胆,生怕办完事后只听一声唿哨立马被苦主七大姑八大舅左亲朋右邻舍围而堵之、聚而诈之,叫其拿出遮羞费来。照惯例,所有参与围堵的,都可以从这笔费用中分红,所以你可以理解,这个价码往往是会被抬得非常之高的,扒皮刮油、敲骨吸髓,尚不足以形容之。没几个人付得起,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