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496558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象黄河象教学设计(分段讲解)教学设计(分段讲解)石家庄市桥西区育英小学 辛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书写本课 6 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 5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来历的想象;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过程与方法1体会课文中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来历的想象部分的条理性,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2理清全文的叙述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2激发学生遇事能合理而大胆地想象的欲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来历的想象;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教学难点教学

2、难点1体会课文中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来历的想象部分的条理性,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2激发学生遇事能合理而大胆地想象的欲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预习作业1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不懂的词语。2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查找关于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图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 23 课黄河象 。 (板书课题)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3、1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的读一读并试着理解。(3)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将易错的字、词积累在“纠错本”上。2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化石” 、 “炙烤” 、 “尾椎” 、 “下颌”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骨骼 假想 惊恐 挖掘 陈列骨架 推想 惊奇 开掘 陈设有气无力 一动不动 呆立不动 昂首阔步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

4、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2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一、导入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初读了黄河象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两百万年前的动物世界,看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二、品读课文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三、全班交流三、全班交流预设 1:(1 自然段)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大厅里一头大象昂首阔步向

5、前跑。 ”静静地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了解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讨论的重点句子:a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b前面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朗读体会特点。师问: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高大、完整。师归纳板书:骨骼样子、高大、完整)齐读这些语句,再次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预设 2:(6 自然段) “1973 年可推想出它死后没被移动过。 ”从这些语言中你知道了

6、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黄河象化石被发现和挖掘的过程)1师: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学生:1973 年、甘肃、发现、挖掘)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教师归纳板书:发掘化石。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学生:在第 6 自然段的第 4 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师板书:斜插沙土、脚踩石头。5小结: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读了中间部分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师板书:假想来历。预设 3:(2

7、5 自然段)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的来历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师问:什么是假想?生答:假设、想象。2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讨论得出四层:(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天气酷热,动物干渴,需要喝水

8、,就会来到河边。再加上看到“脚踩着石头” ,作者就会完全可以想象出,大象不小心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就会有了前面那悲惨的一幕。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象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却漫漫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生自由回答) 四、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四、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对于黄河象,你们还有哪些了解?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附:资料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

9、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五、总结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