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氓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491820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氓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氓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氓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氓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氓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氓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氓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 (八八) ) 氓氓基础巩固层1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77】A信誓旦旦B隰则有泮C匪来贸丝D不思其反【解析】 A 项, “旦旦”同“怛怛” ;B 项, “泮”同“畔” ;C 项, “匪”同“非” 。【答案】 D2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将:请B躬自悼矣悼:伤心C静言思之言:说D反是不思反:违反【解析】 C 项,言:句中助词。【答案】 C3 3下列各项中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78】A三岁食贫B其黄而陨C二三其德D夙兴夜寐【解析】 B 项,黄:形容词作动词。A 项,形容词

2、作名词;C 项,数词作动词;D 项,名词作状语。【答案】 B4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三岁食贫B夙兴夜寐C秋以为期D至于顿丘【解析】 B 项, “夜寐”古今同义,晚睡。A 项,三岁:古义泛指多年,今义是三岁的年龄。C 项,以为:古义指两个词, “以” ,把;“为” ,当作;合起来就是“把当作”。今义是认为。D 项,至于:古义是到,到达。今义是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答案】 B5 5下列对氓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79】A本诗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怨恨。B女子受

3、夫权的压迫,被任意遗弃,这在几千年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C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D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薄情男子而且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的控诉。【解析】 B 项, “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有意拔高,应为“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 。【答案】 B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导学号:08902080】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

4、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 ”文姬曰妾闻男

5、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注】 坟籍:泛指古书。6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B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C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D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解析】 “妾闻男女之别礼”不通,排除 B 项;“无遗误”的对象是“文” ,排除CD 项。【答案】 A7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6、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宁”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古老的汉族婚俗。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起源很早, 诗经已有“归事父母”之记载。B “涂炭”文中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 梁鼓吹曲道亡有:“救此倒悬拯涂炭,誓师刘旅赫灵断。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兴平”是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四个年号。D “屯田”兴起于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解析】 B 项, “涂炭”比喻处于极困苦的境地。【答案】 B8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

7、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B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免得一死。C东汉末,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十多年,后来,因曹操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能,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D曹操不但同情蔡文姬的遭遇而且又派去十个人,帮助蔡文姬把四百多篇文章抄写下来。【解析】 B 项,是为董祀求情,不是“洗刷冤屈” 。C 项,曹操赎回文姬,与“赏识才能”无关。D 项,蔡文姬并未接受曹操派人协助抄写的建议,文章是她自己默写下来的。【答案】 A9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8、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译文: (2)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译文: 【答案】 (1)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2)听说夫人家中原先有许多古书典籍,你还能把它们回忆记诵出来吗?【参考译文】 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人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学识广博,才华出众,善于论辩而又精通音律。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子女,便回到了娘家。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发生大的变乱,蔡文姬被胡人的骑兵掳掠,被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曹操向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便派遣使者用金

9、璧把文姬赎了回来,重新改嫁给了董祀。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这时朝堂上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 ”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曹操为她的话所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的罪。当时天还很冷,又赐给她头巾鞋袜。曹操于是询

10、问说:“听说夫人家中原先有许多古书典籍,你还能把它们回忆记诵出来吗?”文姬说:“早先亡父留给我的书有四千多卷,在颠沛流离、极度困苦中,都无法保存下来了,现在我能忆诵的,才不过四百多篇罢了。 ”曹操说:“现在就派十名书吏给你,让他们帮助你把这些书抄写出来。 ”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礼节不宜亲口传授。只请求您给我纸笔,让我自己把它们写下来,用楷书还是用草书,只听您的吩咐。 ”于是就把所忆诵的典籍抄写好给曹操,文字上都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感伤于自己在乱世的坎坷遭遇,追忆抒写自己的悲愤心情,又写了悲愤诗二首。语言运用层1010将下面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连贯。(只写序号) 【导学号:0

11、8902081】在中国诗歌史上,先秦时代的诗经 楚辞是两位老祖宗,_。_,_。_,_,_,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魏六朝诗歌的长期积累,就不会带来唐诗的繁荣。不论在内容题材和形式技巧方面因此,对于唐宋以来长期流行的五言诗、七言诗来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诗经为四言体, 楚辞为骚体,都不是五言体、七言体但诗经 楚辞的题材内容、表现技巧不及汉魏六朝诗汉魏六朝诗的影响,都更为广泛和直接【解析】 紧承前文;是诗经 楚辞与汉魏六朝诗的对比;是结论。【答案】 1111下面是“某省基础测绘发展规划”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 【导学号:08902082】【答案】 某省基础测绘发展规划通过建立健全完善地理数据、建立常态监管、提升综合服务等体系,完成空间定位基准建设、航天遥感影像统筹、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等重要任务,最终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全城覆盖和交换共享的目标。121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诗经读书交流会。主题是“诗经鉴赏” 。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过 60 个字。【解析】 在解题时,要点明“诗经鉴赏”这一主题,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答案】 (示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脍炙人口,耐人寻味,让我们走进诗经 ,去鉴赏其中无穷的璀璨与绚丽之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