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490346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检测(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导学号 505900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 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 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 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 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

2、目。烟 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 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 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 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 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 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 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 时通过静

3、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 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 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 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 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 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

4、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 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 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 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 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

5、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解析 A 项,“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有误,原文第段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 一种审美追求”;B 项,“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以偏概全,原文第段 中说“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C 项,“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 生有。答案 D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

6、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解析 D 项,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 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 衬现实世界的生机。 答案 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

7、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解析 B 项,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 项,题干中二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 是听觉艺术。D 项,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 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 答案

8、 A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导学号 5059007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 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 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 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 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 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

9、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 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 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 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 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 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 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 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

10、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 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 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

11、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主要根据句意断句,同时,参考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关系句“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动宾关系句“索民力以妨农功”,还有人物及其说话标志等,如“傅言”。 答案 A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登进士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

12、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 答案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 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 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

13、法度和熙、丰年 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D.孙傅舍生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 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意的能力。 “杀二宦者”错,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答案 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第(1)句,要注意的关键词有:“帝”,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称帝”;“苟”,假设关系连词,译为“如果”;

14、“死”,译为“为而死”。第(2)句,要注意的关键词有:“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即“不索吾”;“面责”译为“当面指责”;“庶或”译为“或许”。 参考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 功的可能。 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洲人。进士及第,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做尚书,孙傅对他谈论天下的事情,劝他赶快做些改革,不然的话肯定坏事。蔡翛没有听从。迁任中书舍人。宣 和末年,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安排车夫舟船,引起许多麻烦及浪费。孙傅说:“索 取民力妨碍农时,对我们国家没有丝毫

15、的好处。 ”宰相说他的观点跟苏轼一样,上奏贬他去蕲州 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议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相同,也没有其他恶意,对这种依职责论事 的处罚太过分了,许翰也被罢官离京。靖康元年,(孙傅被)召入任给事中,晋升兵部尚书。上奏 请求恢复祖宗制度,钦宗问理由,孙傅说:“祖宗的制度对人民有利,熙、丰时的制度对国家有利,崇、 观时的制度对奸臣有利。 ”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包围京城,孙傅冒着箭石日夜亲自去巡视。金兵分为四路呐喊着冲上前,(守城)部队败退,堕入 护龙河,尸体都填满了河,城门急速关闭。当天,金人就登上了城楼。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 帅营去,安排孙傅辅佐

16、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皇帝二十天后还没有返回,孙傅屡次写 信请求返回。等到废立的檄书来了,孙傅非常悲哀地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 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取太上皇、皇后、诸王、妃主,孙傅留下太子 不遣送。密谋藏在民间,另外找一个貌似太子的人和两个貌似宦官的人杀了,并且杀十几个死 囚,带着首级送去,骗金人说:“宦官想把太子偷偷放走,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伤太子。 因而率兵去平定,杀了作乱的人献来。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那就把死的太子送去。 ”过了五天,没 有人肯担任这件事情。孙傅说:“我是太子少傅,应当和太子生死与共。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 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从太子出 京。金守门的人说:“(我们)只想要太子,你这作为留守的来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的大臣, 并且还是太子少傅,应当到死随从。 ”当天晚上,在门口住宿;第二天,金人召他去。第二年二月, 死在北方朝廷。绍兴年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叫“忠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