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81016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主讲人 邱昭继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第一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是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映,它根植于一国法治实践之中,反映法治现实,对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

2、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1、鲜明的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代国家里,民主政治首先就是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只有通过民主的程序,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心声。社会主义民主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与保障,只有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彻底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为主体,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法治建设的

3、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3、系统的科学性 任何科学都是对一定客观规律的揭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坚持从现阶段国情出发,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是科学、先进的理念。,4、充分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了符合法治精神和时代特点的指引。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有时代性,更具规律性,更富创造性。,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

4、念的本质属性。 (二)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三)切实把“三个至上”的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各个方面。,司考真题,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其特征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1/5)答案:A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在强调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应遵守一定的原则,与立法没有直接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法治建设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2、关于社会主

5、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1/3)答案:C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第二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体系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和源头。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且标志

6、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 3、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法治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包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又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三是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

7、法治的重要内容;四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五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二)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资源。 具体包括:民为邦本的思想、公正执法的思想、以法治国的思想、礼法并用的思想。 (三)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实践经验教训,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不断凝练,逐步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

8、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虽然经历了曲折,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不断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司考真题,1、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2009/1/2)答案:D 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 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 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 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7/1/51)答案:ABCD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9、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 D、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第三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和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的高度

11、,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三)社会主义法治理

12、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顺利进行的思想和观念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第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基础;第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第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第五,社会主义法治理

13、念是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司考真题,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2009/1/4)答案:B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至90

14、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2009/1/5)答案:D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 C、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第一节、依法治国,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5、政治的必然要求。,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一)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 党的十七大把“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任务。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二)法制完备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

16、持宪法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必须严格遵守宪法。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冲突。,(四)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原则表现为议行合一,即权力统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机关作为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并不排斥行使国家权力的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但以代表人民意志的立法权作为主导,一切国家机关向人民的代表机关负责并接受它的监督。另一方面,这一原则并不排斥平衡与制约,而是在国家权力的统一和人民代表大会属于主导地位前提下的平衡与制约。,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第二节、执法为民,第二节、执法为民,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一)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二、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 (一)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 (二)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 (三)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