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爽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74005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亚爽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杨亚爽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杨亚爽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杨亚爽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杨亚爽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亚爽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亚爽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 思想解放潮流,历史文化研究 杨亚爽制作,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20世纪初 (五四新文化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器物(科技),制度(经政),思想文化,学西方资本主义,学苏俄社会主义,- 向世界学习,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英军炮轰中国战舰,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 学习的思潮?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商品和资本通

2、过商口岸, 更多地进入中国。图为五口通商后的广州。,1、 “开眼看世界”背景,、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发展要素,、鸦片战争惊醒志士,2、 “开眼看世界”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 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 表 作:各国律例四洲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魏源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书影,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代表作:海国图志最详实的历史地理专著 核心思想

3、:师夷长技以制夷,3、“开眼看世界”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前: 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视西方事物为奇技淫巧,鸦片战争之后: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国历史上第一幅世界地图,清初,但日本人却把海 国图志大量翻译, 推动日本明治维新。,林则徐人微言轻,其著作受冷遇。,3、意义,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2、鸦片战争失

4、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3、“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某一部书的称赞。”请问这部书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编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4、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该书?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惕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5“师夷

5、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 ) 开始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A B C D,积极性: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局限性: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局限。他们虽然主张抵抗外国侵略,反对清王朝统治者的对外投降卖国,但又不可能真正地依靠人民抵御外国侵略,当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时,他们便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他们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

6、活动的目的是维持封建统治,因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二、 “中体西用” 洋务派的学西方,1、背景: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 2、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前提:肯定封建制度 4、论战:洋务派和顽固派 两派的异同相同:阶级属性:地主

7、阶级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不同: 手段不同,对待西方事物的态度不同,曾国藩(洋务派):“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张之洞(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思考,洋务派和顽固派本质上都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对待“外国事物”

8、的态度上。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顽固派代表了清朝统治集团中最腐朽、最保守的势力。,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致远号全体将士合影,轮船招商局的轮船,同文馆的学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5、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 弟子拜异 类为师.”,当时关于洋务运动的对联,京 师 同 文 馆,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失败的原因:(在当时的中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1)列强的破坏(不希望) (2)顽固派的阻挠 (3)没有

9、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

10、”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评价:,性质:它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历史影响:积极方面: 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设备,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 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开启了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 消极方面: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为“两半社会”

11、的命运。 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而不能为国求强; 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 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 经营管理腐败。 认识:改革既需魄力也需毅力。改革既要布新更要除旧。改革成功必须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首要前提,以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保障。(中国近代化必须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1、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

12、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3、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4、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 A、以“自强”和“求富”为基本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科技维

13、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 6、“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B、为变法作解释C、宣传中体西用D、维护中华文化 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 B、中国人善于学习 C、谋求社会进步和国家独立 D、外国传教士对中国的帮助,8、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闭关锁国 B.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C.没有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 D.顽固派盲目排外,注释: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

14、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承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

15、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洋务派,遇到顽固派的阻挠,西方的技术等,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请问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