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循环》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471453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水循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水循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水循环》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情境导入,近年来世界著名的很多湖泊面积都在减少的过程中。譬如建国之初武汉拥有127个湖泊,但目前却仅存30多个;内蒙古岱海面积曾经达到200平方千米,而现今仅为78平方千米; 1960年咸海68000平方千米,2010年咸海面积仅有8739平方千米,50年间咸海面积一共萎缩了87.12%,与此相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017年9月8日表示,最新卫星监测资料显示,青海湖的面积达4476.06平方千米,较去年同期扩大51.07平方千米,基本逐渐恢复了1970年代原貌。,为何有的湖泊面积在扩大,有的湖泊却在缩小? “收入”“支出”扩大 “收入”“支出”缩小 通常湖泊水分

2、收入的途径有哪些?内流湖、外流湖水分支出的途径分别有哪些?降水、径流汇入、地下水补给; 内流湖:蒸发、下渗;外流湖:蒸发、下渗、径流。,水循环,2017全国卷T68(12分);,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 如

3、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水循环,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2016全国卷

4、T79(12分);,水循环,2015全国卷T13(12分);,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来源:学*科*网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水循环,学习目标与课堂结构,影响蒸发的自然因子,材料一:图为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5、毫米,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思考该区域为何蒸发量较大?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是多少?,气候干旱,夏季气温高,光照时间长; 210mm 相较于降水量而言,蒸发能力强;但同降水丰富的地方相比,实际蒸发量小。,大气环流,海陆位置,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少;,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影响水汽输送的自然因子,影响地表径流的自然因子,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该河流上游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 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沼泽(植被)拦蓄地表径流,使洪峰峰值削减、形成时间延迟。,湖水主要的补给来源是什么

6、?冰川消退后,湖水补给量如何变化?还有什么因素导致大盐湖盐度升高,变成咸水湖?,地表径流汇入冰川融水; 减少;蒸发;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影响下渗的自然因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自然因子,可人为改变的因素有哪些?,人为引河水灌溉 ,径流汇入少,蒸发旺盛,降水稀少,下渗,影响水循环(环节)的人为因子,降水,径流汇入,蒸发,下渗,人为引河水灌溉,径流汇入减少,蒸发减弱,降水减少,下渗减少,地下水位降低,气候变干,土壤盐碱化加剧,生态恶化,(4)岱海面积缩小对该区域的水循环(各环节)产生怎样的影响?,含盐度上升,下渗,下渗,下渗,地表径流汇入,“蓄洪”功能,下渗,硬化增加地表径流; 暴雨等因素

7、抬升地表径流水位,削减地表径流,削减地表径流,容量减小,内涝,围填湖泊、地表硬化之前,围填湖泊、地表硬化之后,影响水循环(环节)的人为因子,蒸发 蒸腾,水体水量,植被、湿地,修水库、退耕还湖/围湖造田、跨流域调水、农业旱改水,保护/破坏湿地、植树造林,降水,改变蒸发量,促进水汽凝结,人工降雨,地表径流,水量、季节分配、年际变化,植被湿地,内流河引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保护/破坏湿地、植树造林,下渗,坡度,城市路面硬化/铺透水砖,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地下径流,抽取地下水,雨季回灌地下水,下渗,地面性质,坡度,城市地面硬化/铺渗水砖,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植被、湿地,植树种草/破坏植被、修建水

8、库、围湖造田,小结,(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森林破坏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雨季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高考 典例,(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 下渗增多, 地下径流增多;,高考 典例,(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高考 典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