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62899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1)井田制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分封臣下(层层分封);奴隶庶民集体耕种;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2)井田制瓦解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垦荒私有;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加速私有化,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税制,秦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瓦解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形成,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1)构成,地主土地所有制(大部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

2、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1)构成 2)发展土地兼并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1)构成 2)发展土地兼并 3)政策抑制兼并北魏至唐:均田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均田制:开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唐。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意义:均田制的实行

3、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瓦解: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1)构成 2)发展土地兼并 3)政策抑制兼并北魏至唐:均田制明清时期:按人丁及田亩纳税 4)结果:无效,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徭役 兵役,(

4、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田赋,土地兼并,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死亡或逃亡,轻徭薄赋,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4、关于土地制度演变的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3)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二、“重农抑商”,1、概念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目的 1)直接目

5、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通过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以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二、“重农抑商”,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战国时期 重农抑商,商周时期 鼓励商业,二、“重农抑商”,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

6、,则民朴而可正也。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垦令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史记商君列传,二、“重农抑商”,1、概念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通过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以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 2)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二、“重农抑商”,专卖制度西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其具体做法,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是官府在全国各

7、盐产地和铁产地,设置盐铁官,管理盐铁的生产;所有产品由官府收购、运输和销售;禁止民间私自生产和运输销售,如有违反,处以重刑重罚。随着这套政策的实施,专卖制度形成体系并趋于定型。在唐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制度得到恢复和实施。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恢复盐的专卖。到文宗太和九年,唐王朝又对茶叶实行专卖。宋代,宋王朝一立国,就禁榷茶、盐。同时,专卖制度的专卖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前,国家专卖的商品,始终局限于盐、铁、酒三种;中唐以后,除这三种之外,纳入专卖的还有茶叶、矾、醋,以及从海外贸易中得到的海外贸易品如香药、犀象等。,二、“重农抑商”,1、概念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

8、思想和政策。 2、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通过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以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 2)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 3)民营商业,商税繁重; 4)歧视商人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二、“重农抑商”,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明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

9、之人。清,二、“重农抑商”,1、概念 2、目的 3、表现 4、评价 1)积极意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消极意义: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三、“海禁”与“闭关锁国”,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10、,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对内) 1)含义: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自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经济政策。 2)实施:明初:“海禁”(民间)明中后期: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清初:“海禁”(禁止官民) 2、闭关锁国政策(对外) 1)含义:清代严格限制官民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行的经济政策。,严格限制绝对禁止

11、,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对内) 2、闭关锁国政策(对外) 3、实施原因 1)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外部原因:为防止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 3)经济根源: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

12、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对内) 2、闭关锁国政策(对外) 3、实施原因 4、 影响 1)利: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2)弊:经济上: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文化上:助长了统治阶

13、级妄自尊大的心理,不思进取,保守愚昧。 科技上: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三、“海禁”与“闭关锁国”,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4、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中国,西方,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封建制度顶峰,农耕经济繁荣,闭关锁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越洋抢滩、海外殖民,思想文化,鄙薄科技,文化专制,重视科技,思想解放,练习,1、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2、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

15、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C,B,练习,3、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4、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D,

16、C,练习,5、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6、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的抵制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通商 D.严格控制民间出海贸易,C,C,练习,7、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8、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