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之笔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8259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之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之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之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之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之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之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之笔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港研究 第一章、香港概况 第一节、香港名称由来广狭义之分:狭义:香港岛(78 平方公里)广:九龙新 界离岛(235 个) ,有时也把离岛归入新界中 一、香港岛的名称合浦珠市(广西珍珠) 明朝有四市 罗浮山药师广州花市东莞香市 (1) 、莞香与香港(可信度高,有事实依据) 莞香集中于东莞,是一种长绿乔木“蜜香树” ,树干与树根中有汁,经长期沉淀后形成脂, 当地人称为“土沉香” ,用途是:1、可以治呕吐,恶心,打嗝(入药)2、香制品(祭神、贡 品、驱蚊) (2) 、红香炉与香港(3) 、香姑(女海盗刘香,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捕之)与香港(4)香江 与香港(可信)石牌湾旁有江,水香 二、九龙名称 1、

2、南宋末元军南下攻临安(即杭州)宋朝的末代太子在一支小军队护驾下,从建於杭州的 国都南下逃难,1277 年曾在九龙暂居,其后不久便全军覆没。年纪轻轻的小太子在逃亡期 间登基,立为帝昺,而九龙的名称正是因宋帝昺而来。这段历史故事有多个版本,其中一说 是一天幼帝从行宫眺望向北伸展的峦头,数数共有八个,正想根据山乃龙脉的传统概念把这 块土地命名为八龙,但一位侍官却指出天子乃龙子,本身就是一条龙,因此该命名为九龙。 另一说法是幼帝问侍官他们身处地方的名称,侍官答是九龙。宋帝昺自行把山峦点算,发觉 只有八个,一位侍官人急智生,连忙说皇帝就是一条龙,故此这片土地该称为九龙。 2、九龙半岛上有九峰 三、新界(

3、1898 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的有关条约,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到深圳河新界 包括 235 个离岛,期限 99 年) 第二节、香港地理(位于广东珠江入海口东侧,西临澳门) 香港岛(78 平方公里 N22 度 9 分到 22 度 37 分,E113 度 52 分到 114 度 30 分)香港岛地区 的核心是金融中心有三条海下隧道(中东西)连通香港岛九龙) 九龙:11 平方公里,北面是崇山峻岭,英视九龙为保卫香港岛的重要屏障,九龙的人口密 度大于香港岛,是一个购物天堂 新界:984 平方公里,占香港地区 92,是其发展腹地。 香港气候: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2 月 15 度 7、8 月 28 度,

4、年降水量为 2200mm 矿藏:铅、锌、石墨。石英。集中于马鞍山地下资源较贫乏。 第三节、人口概况 人口变迁年份人数摘要1841 前从 40007450184118609 万多第一次高峰这是由于 1860 年 北京条约签订,割九龙半岛, 以及太平洋运动的影响18601898254400189819411639000辛亥革命,抗日战争(避战 移民)1941194560 万41 年日本正式占领香港,避 战疏散逃亡,大幅度下降, 45 年日本投降19451959突破 300 万达到 3023000恢复时期19601980512 万每 10 年以 100 万的速度增加, 香港工业化建设时期,大陆 移民

5、1997 年 630 万2004 年 689 万1980今20078:692 万东方明珠拥挤不堪:6000 人/ 平方公里,大陆 4000 已算最 高,深圳 130 多万人,已 5000人口结构特点 97华人(广东人最多,福建次之)外籍人口(欧(以英为主)、亚(菲律宾、印度、越南)讲白话88潮汕14客家话16闽南19普通话11英语22回归后普及普通话以成为趋势 人口密度:九龙香港岛新界离岛(最大岛是大屿山岛)年份单位:人/平方公里19612916197137541981476019905430目前6000性别比例90 年代前男多女少 1971 年男比女10331981108990 年代后女多男

6、少 20060961原因:1)移民中男多女少 2)重男轻女1)生育观念的转变 2)知识女性赴岗就业 3)政府 放宽政策 人口老龄化(65 岁以上超 7则说明人口老龄化)涉及社会保障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 1961 年(65)2.8%,1971 年 4。5,1986 年 7。7,2004 年 12 第二章、英国殖民前香港地区(1842 前) 第一节、从考古看香港古代人民(文献,考古(以工具为研究) 石器时代(最古老原始) 前蓝田人(陕西)旧石器时代(60 万年前1 万年前) 中马坝人(韶关马坝村狮子洞)(打制石料) 后山顶洞人 这时完成了 1)说话 2)制造工具 3)会使用火,捕猎采集(生存方式)获

7、取食物,农业文 明开始,栽培植物。(黄河流域为主) 中仰韶文化为代表 新石器时代(1 万年前4000 年前) (磨制石料)后龙山文化为代表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高)器时代(商朝公元前 16 世纪前 11 世纪) 夏朝是公元前 2116 世纪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新月沃土,伊拉克叙利亚那东部)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源于希腊语,意为河间之地)是最早的青铜时代,和埃及(公元前 3000 年) 铁器时代(春秋战国)铁犁耕地 新石器时代中期香港考古 这时期的遗址有 12 处,19881989 年发掘的,大屿山地区最集中最多,出土 50 多件 石器石斧的大型工厂(磨制石料)说明 5、6 千年前就

8、有中国人在香港生息繁衍。 新石器时代晚期香港考古 30004000 年前 这时期的遗址有 14 处,也是磨制石器但有了装柄技术、钻孔技术,用石器作饰物如石 环,还有陶器,陶窟(1000 度以上) 青铜器时代香港考古 龙山文化是于新石器时代晚与青铜器时代存在的,因发掘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 而得名,黄河中下游地区(山西,河南北陕西安徽) ,当时的石器最多,还有陶器最有 名的是“黑陶” ,因此它也叫黑陶文化,还有骨器,角器。 中国真正有文字记载是商朝。商朝最辉煌的器物代表是司母戊方鼎(商王为祭祀他母亲 戊,所以叫司母戊方鼎,是在殷墟发现的,殷墟是商朝的文化遗产(第一个有确切位置 的王朝都城殷墟

9、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也叫安阳河南(宫殿区) 为安阳,北(陵墓区)为信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 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 3300 年的历史。1899 发现甲骨文,真正发掘是在 1928 年。 香港考古以兵器为主,礼器,也有斧,岳,匕首,镞,在大屿山发现一个陶范(青 铜器原料)已开始用陶轮来制陶。 港古代文明作为文化表现与大陆有何异同? 1、 与大陆广东地区大致相同(与广东西樵山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相似西樵山位于广东省南海市西南

10、部,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素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西樵山海拔 300 米上下,主峰高 340 多米,是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主要采石场和石器制作场。 )2 增城、深圳、东莞、海丰的陶器、广东的青铜器,大屿山有出土一“人面文”与清远出土的一样2、为什么广港相同呢?1)地理位置 2、文化因素 3、民族因素(基础性作用)秦汉前东南沿海地区聚居着越民族,也叫百越(广东南越(通粤) ,浙江于越族, 福建闽越) ,秦汉后于汉族同化,一部分为壮,黎族,傣族 第二节、香港地区行政历史沿革 西周开始实行行政管理,实行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封邦建国)全面分权制 秦(公元前 221 年)

11、分六合,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皇帝三公九卿郡守县令)分 36 郡,这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当时广东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 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直到东汉时才有广州这一名称,在郡县下设州(13 个州)直到三国 东吴,广东为吴国管理,秦前 214东晋公元 500 香港地区一直在番禺县的管辖范围内,东 晋(317420)700 多年唐时 331 年把南海郡的一部分划为东官郡(下辖宝安县 6 个县) 它们的郡治即知府为南头,从唐明前后 815 年,757 年把宝安县改为东莞县,其知府为东莞。明清道光 20 年期间 268 年,嘉庆广东发生饥民抢米,1573 年从东莞县划出新安县,

12、从此香港脱离东莞县的管辖,为新安县管辖。 结论:香港地区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英占香港前的经济与文化 经济 采珠业(地处南海海域西沙群岛,盛产贝类,在五代十国(唐后宋前)时最兴盛,在广东地 区建立南汉国(有四帝 55 年)4 帝酷爱珍珠一直延续道清康,禁止官方采珠。 制盐业(海岸线长,产盐)西汉汉武帝“盐铁官营”制,在番禺设盐官,宋,港盐十分发达, 广东盐查司主管,大屿山是产盐最多的地区。 制香业(新界香木(女儿香) 文化教育(文化发达,最早的香港书院鄧符協,祖籍江西吉水,宋神宗進士。 他与邓粤冠、 邓日旭同为邓汉黻而后三代直系子孙。他于神宗熙宁二年(1069 年)登上进士,及后

13、赴广东阳 春县任县令的途中,曾由海道经过今日新界的屯门,对当地风土之美十分欣赏。因此,他在 任满辞官之后,举家迁往香港新界岑田(锦田) ,并在此置田园、筑庐墓,从事农业开发。 他又创办力瀛书院(又叫书斋或书室),建造藏书楼,并在此讲学。从此邓氏成为新界五大氏 族之一。 邓符协生有两子长子邓阳、次子邓布。他的长孙邓元祯在 1216 年开始在屏山定居。 邓符协曾经游览青山,后来在青山顶上刻有高山第一的石碑一个。 英国割占香港岛 蓄谋已久的殖民活动 1、1637(明崇祯)年中英两国关系确立第一次通商,当时英有“可甸联合会“派 5 只武装 商船,有”伦敦号“船长威戴尔,得葡萄政府发的贸易许可证可通过澳

14、门进行贸易,虎 门炮台被其打下 2、1644 清军入关 1513 年葡萄牙占领澳门 3、1664 年清康熙 3 年,英再次派船来澳,要求开放门户,被拒绝 4 郑成功之子郑经据守台湾,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5、1670 康 9 年,英跑到台,利用郑氏提供兵器军火得条件,得到台的商机,在厦门设商馆 6、1681 年康 20 英东印度公司得到葡在澳门设立办事处进行远东商务。1683 康 22,郑经逝, 郑克爽投降清,海禁政策地位下降。英东印度公司派船从澳开进大屿山(第一次英船到港) 7、1684,中英恢复通商,在广州设商馆 8、1741 乾隆 6,英船“星它号” ,在香港南停泊修理。 9、1793 隆

15、58 年,马嘎尔尼代表团到达北京,当时隆在热河。提出请求,租借沿海小岛, 以备贸易之所 10、18161819 嘉庆 2124 英东印地理测量师霍士保进行香港地理测量 11、1828 道光 8,霍士保用 20 万两白银买通两广总督李鸿宾允许英占据香港得恃山作为英 得往来安歇之地。 12、1830 道光 10 英商 45 联名上书英议会要求政府采取与英地位相称的政策,占领中国沿 海 13。 、1834 道 14 英政府派英商劳律卑作为广东得贸易监督“用一点武力占据珠江口东面的 香港岛很有利” 14、1837 道 17,英船开始开进九龙尖沙咀一带的海域建立居住地 二、英军强行占领香港岛 (1)虎门

16、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前哨战 183963 义律写信要求英政府进行武装干涉前哨战:1、九龙山之战 2 穿鼻洋之战(虎门口东侧)3 官涌(通“冲” )之战 (2)义律与琦善的谈判 18406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英东方远征军,总司令义律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入侵广东 邓廷桢(福建总督)的抗击 厦门失守 浙江定海 失守 林则徐伊犁充军 修坎儿井 陕西甘肃总督 2 年后福贵总督,普宁逝,大喊三声 “星斗南” 穿鼻草约(又称川鼻草约;英语:Convention of Chuanbi 或 Convention of Chuenpeh)是鸦片 战争中英国代表私拟的一份议和草约。鸦片战争爆发不久,道光皇帝由主战转向主和,于 1840 年(道光二十年)11 月派钦差大臣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在谈判进行中,英国对华 全权代表义律于 1841 年 1 月 7 日突然指挥英军攻占沙角炮台(即穿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