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素材研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434063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素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素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素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素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素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素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素材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儿童科学教育 素材研究,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13级学前教育班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五组全体组员,一、科学的定义,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科学的分类,1.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2.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3.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 4.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窄义科学两类。,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

2、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人文科学:是人们认知、维护、改善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工具。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类社会 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三、科学教育的定义,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

3、通。,四、科学教育在古代的中国,定义: 在中国,科学的意义相当于“格致之学”,礼记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辞海中科学的定义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认识。 蒙童科技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蒙童科技教育源于人类科技意识的觉醒。 (二)从魏晋到隋唐五代是童蒙读物的奠基阶段。 (三)宋代到清中叶,是童蒙读物体系化繁荣发展的阶段。,五、蒙童科学教育,(一)蒙童科学教育的目的 1.认识并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 2.认识自然万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 3. 了解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满足农业生产和

4、商业的基本需求 4. 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蒙童科技教育之中 (二)蒙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宇宙起源 物质结构 天文 地理 气象 农事 畜牧 音乐 (三)蒙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内容广泛, 综合凝炼 2.合辙押韵, 便于诵读 3.通俗易懂, 简明深邃,六、科学蒙学读物,(一)识字类童蒙科技读物 (1)急就篇在科技知识方面,列举了100多种动植物、70多种常见的病名、药材。 ( 2 )千字文中都是常用的字,全书四字一句,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重复字,没有很生僻的字和艰涩难懂的句子,内容丰富,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伦理、修身、社会以及博物等多方面的知识。 (3.)三字经讲述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还

5、讲解日常名物、讲述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上发愤勤学的故事,使儿童在识字过程中学到一些自然科技知识和历史知识。 (4)文字蒙求 汉字教学应当教儿童识物辨事,因为“字因事造,而事由物起”,识字课就应担负起传授自然常识的任务。,(5)杂字类四言杂字从内容看包括农事、纺织、瓜果、家畜、疾病、手艺等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该书开头:“人生在世,耕读为先”,反映出以农为本,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结尾说:“常读熟记,上帐不难”,四言杂字是为识字、记账、写信而编写的大众读物。-实用性,在生活中用到的比较多。 (二)综合类童蒙科技读物 1.名物蒙求主要介绍常见常用的名物,很少讲生僻难懂的事物,比如讲居所:“金门玉网,紫

6、殿丹挥,圭窦萃门,瓮脯蓬户”,对不同居所的描述反映了阶级社会天壤之别的生活条件。在通篇的名物介绍中,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予以解释,包含了大量的科技知识。 2.幼学琼林范围非常广,天文地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家族婚姻、人情世故无所不包,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分为四卷33个种类(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它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五百年的生产生活史实,其中不少诗

7、篇记载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科技成就。天文方面 生物学方面 医药学方面 地学方面 物候学方面等,七、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成为我国古代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墨子的发明创造和他在科学教育上的成就,来自他的先进的知识观。墨子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三种: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 墨子这一思想和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布鲁纳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学教育是一

8、个能动的过程,是一种探索活动,学生学习科学是凭借着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才是有效的。,墨子在重视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还重视科学原理的探讨和研究,经过逻辑推理,对实验作出科学的解释,形成科学的理论。同时,墨子还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的传授。 墨子的科技教育,不但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世界科技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墨子的科技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历代的科技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得到一些杰出教育家的高度评价。比如说:陶行知,八、千字文翻译,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2

9、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4,4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5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6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两句述说中国的物产,黄金和玉石都是非常珍贵、非常稀有的天然物产。 昆冈是西北的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今天的甘肃一带,是中国的第一大山。昆仑山分为三面八支,其中的一面在上古时代的中国境内,

10、也是黄河的发源之地。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同时它又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王母娘娘的洞府据传就在西昆仑之上。,7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8果珍李柰nai,菜重zhong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9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九、幼学琼林,1.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注释:宗:宗主。象:仪象 译文: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月亮是太阴的象征。2.虹名,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注释:蟾蜍: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其妻嫦娥窃而食之,奔月宫,遂化

11、为蟾蜍。 译文:虹是天空中的水气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水气与阳光交相辉映;形成的彩色晕圈;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3.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注释:石燕:零陵山之石燕,遇风雨即飞,雨止复变为石头。 商羊:鸟名,传说只有一只脚的鸟。 译文:要刮风的时候,石头燕子就成群的飞起;天将要下雨的时候,商羊(一只足)就会出来飞舞。4.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注释:羊角:庄子“有鸟名鹏,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雷鞭:淮南子“雷以电为鞭,电光照处,位之裂缺”。 素娥:即嫦娥 译文:屈曲盘旋的风,像弯曲的羊角,故旋风又被称为羊角。闪电过后

12、是雷鸣,划破长空的闪电,紧接着雷鸣,故闪电的别名称为雷鞭。青女是主管霜降的女神,素娥就是嫦娥,也是月亮的别称。,5.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注释:律令:搜神记“律令,周穆王是人善走,死为雷部之鬼”。 阿香:雷部推车之鬼 译文:雷部里行动敏捷且能迅走如飞的鬼叫做律令,专管雷雨推车的女孩叫做阿香。 在远古时代,科学不发达,对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给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用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是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十、无尽的反思, 有益的借鉴,当前, 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人

13、们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地方开展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尝试。(在和实习回来的师姐的交谈中得知,曲阜书院街附近的一家幼儿园每天都有一次“经典诵读”晨读活动,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诵三字经。)“诵读经典”能够依次实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四段人生教育理念。这样评价古代儿童科学教育未免太过片面,其存在的局限性值得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反思与借鉴。 1、 循规蹈矩, 重文轻理 例如:集古代中国科技之大成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和本草纲目虽然早在十八、九世纪就在日本、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2、 注重经世致用, 缺乏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就是经世致用、技术全面且成就辉煌, 在儿

14、童启蒙读物中也同样得到反映。然而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良性发展,3、 注重定性描述, 缺乏定量分析 中国古代哲学虽包含朴素的唯物成分和辨证观点, 但用来定性解释自然现象却严重地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4、 注重说教, 轻视实践 由于儒家文化鄙视体力劳动、鄙视稼樯百工, 历代的发明创造被视为“奇技淫巧”而屡次失传, 天才被视为“方伎”、“术数”; 更有专制统治者明令“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 以疑众, 杀”, 严重地扼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5、 注重传承, 缺乏创新 “天不变, 道亦不变”, 汉代后这种论调被视为天经地义。隋代开始的科举制度, 虽然在选拔举荐人才方面功不可没,但其消极面也很突出,范进、孔乙己便是千万深受科举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不仅造成中国古代科学与教育的脱节, 更严重的是扼制了中国人的批判、创新精神。,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